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10期

特斯拉能在中国复制吗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1:17

‍

特斯拉彻底火了,这把火从美国一直烧到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公开演讲中把特斯拉的销量作为电动车发展的重要证据。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甚至在演讲中,用大部分时间阐述特斯拉的创始人、业绩和股价、产品性能、发展计划、营销方式等等。

官方背景的专家对某一外国汽车企业分析如此具体,而且给予高度称赞,以前并不多见。不过,这事不难理解。此前中国电动车的路线图是以纯电动车为主的,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电动车销量和愿景明显不符,一度高亢的“弯道超车”论调也沉寂多时,这让主导路线图设计的政府部门不免有些尴尬。问题是,即使在欧美,以纯电动车为主打产品的企业,成功案例也是凤毛麟角。

坦白地说,特斯拉确实可圈可点。在奥巴马的力捧之下,美国纯电动车企业也曾遍地开花,但无奈多数都是雨打风吹去,无数创业型小企业中只有特斯拉奇迹般地一枝独秀。

特斯拉从年初以来股价累计涨近400%,截至8月31日,市值达到205亿美元,连马斯克自己都坦言公司市值被高估。

说实话,特斯拉也曾走过很艰难的时候。如果把时钟拨回到2009年4月,马斯克远没像现在这么受追捧。当时他上脱口秀节目的时候,身穿利落的灰色夹克,脚蹬黑色半高筒皮靴,衣着足够酷了,但半侧身的坐姿却有点僵硬和防备。马斯克在节目里大谈S型主打产品的成本优势之后,主持人抓住方向盘,来回摇晃和尖叫,假装被电击。不管马斯克心里有多尴尬或者多想把主持人千刀万剐,但脸上还是露出配合的微笑。

现在马斯克不用受这份气了。他坚持把纯电动车做成昂贵的精品,以格调和身份认同感做出独特的品牌调性,现在终于得到了大众的认同。

实际上,马斯克的想法不无道理,注重成本的普通消费者往往不会去尝鲜购买纯电动车,愿意尝试这类产品的往往是有钱有闲有品位的受众群体,所以特斯拉看上去冒险的商业模式反而更贴近目标受众的需求。

中国会诞生一个类似于特斯拉的电动车企业吗?说实话,并不乐观。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商业环境缺少诞生特斯拉这样企业的土壤和基因。在中国,企业创业时,资金来源就很让人头疼,尤其是像汽车这样的资金密集型行业。

尽管央行一再提出要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但中小企业在金融体系中仍是弱势群体。至于政府贷款,中国的创业型企业想获得政府的专项贷款,也并不容易。

而特斯拉则早在2009年获得了美国先进技术汽车制造贷款项目(Advanced Technology Vehicles Manufacturing Loan Program)的援助,马斯克从美能源部手里拿到了4.65亿美元的贷款,这才成就了今天的特斯拉。(福特和日产也是同一批拿到这笔贷款的企业)

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所不同。仅在加州一地,加州能源委员会就已经在电动车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2000万美元,建立了5000多个充电站。如果不是这样,特斯拉也不会在加州卖得如此火爆。

最后,在中国,IT和互联网行业创新氛围比较强,而汽车业相对保守,少有特斯拉那样大胆的理念和商业模式。即使想模仿,恐怕也容易在执行中走形,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