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0 > 2020年第6期

非常两会 擎动未来

作者:
时间:
2020-06-10 16:46:14

 

由于疫情因素,2020年的两会被赋予了远超以往的期望和内涵。制定关键对策,擎动车业未来,非常时期的非常两会,注定带来深远影响。

 

文/《汽车人》管宏业

 

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今日召开,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因新冠疫情而延后两个多月,今年两会来之不易。尽管抗疫还未彻底胜利,但两会能够召开,就是最好的官宣,意味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生活秩序恢复。也因此,2020年两会的意义就不仅是代表委员履职谋策的舞台、世界观测中国的窗口,更是稳定国民经济、鼓舞民众士气的信心之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今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如何确定?在“六稳”基础上如何做到“六保”,稳住经济基盘?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国家还是个体,每个关注点上,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传递出中国发展路径的自信。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比黄金重要,种种迹象预期,2020年两会将从三个维度向外界展示中国战胜疫情、稳定发展与持续开放的坚定意志。

 

 

首先,展示抗疫必胜的信心。从1月疫情爆发至今,中国已走出至暗时刻,社会正加速回归正常,今年两会将出现更多“抗疫印记”,总结得失,针对后疫情特征加强部署。

 

其次,强化稳定发展的决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虽然近期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好转,但回到正轨难度仍然很大。如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切实履行“六保”任务,将是今年两会焦点。事实上,就在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除了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外,一大主题就是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第三,明确扩大开放的恒心。鉴于今年各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中国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呈现出复杂变局。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早走出疫情危机的国家,后疫情时代如何创新发展扩大开放,两会上预计透露新的方略。

 

 

在这些关键节点里,如何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复苏、稳住中国汽车制造基盘,将是重中之重。同往年一样,围绕汽车产业生态链条,从前端制造到后期消费服务的提案、议案,仍将是2020年两会一大看点。虽然两会刚刚召开,未来路径还很难下定论,但从此前不久的政治局会议议程上,已经不难发现端倪。

 

政治局会议看端倪

 

按惯例,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社会公布当年GDP增速。但在今年一季度GDP同比负增长6.8%的背景下,增长目标可能会淡化。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上述判断下,中央首提“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很显然,在百年一遇的疫情灾难面前,有必要重新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接受较低的经济增速,同时应把工作重点放到稳就业与稳民生之上来。

 

 

即使在当下,GDP增长目标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挥棒,无论部委还是企业,很多经济工作都是以此开展。但当中国经济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战疫增长模式”时,今年即使能够实现3%左右的增长,也是一个很大胜利。

 

倘若能够淡化处理GDP目标,无疑也是对汽车企业松绑。车企有必要对包括市场容量、发展速度、消费能力在内的诸多要素重做规划。当下最重要的是降低期望,各汽车企业不仅需要对2020年销量目标重做规划,未来两年的步子也有必要慢下来。切忌抱着之前的目标不放,做好最坏的准备,争取更好的结果。

 

也同样是在政治局会议上,5月14日的会议主题之一是: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新冠疫情之下,以美国为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呼声强烈。尽管中国产业链健全、市场巨大、基础设施较好,但中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已有相当一部分向东盟诸国转移。应对产业链外迁的现实风险,不仅需要持续加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更需要采取竞争中立原则,减少民营企业准入限制。

 

 

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必要性同样迫切。尽管大多数国产汽车都已实现了90%以上的本地化生产,但实际上,即使是自主品牌企业,包括电控组件、发动机PCU单元在内的诸多核心部件,依然需要进口。对一辆需要3万个零件的汽车来说,牵一发动全身,零件成本的最小化、企业效益最大化,并不一定是汽车产业追求的目标。疫情带来的最大教训是:保障产业安全、保证供应有效,比成本效益更重要。

 

两会召开前两天,5月19日,工信部组织召开畅通全球汽车供应链研讨会。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国际化、市场化行业,疫情不分国界,全球汽车供应链也无国界,行业企业应该齐心协力、加强合作。包括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与会代表们认为,基于汽车产业链长、分工细化的特征,综合考虑制造成本、运营效率、风险管控等因素,应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加强协同配合、加大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读懂五个关键词

 

进入两会时间,各项议程随之展开,而代表委员提交的提案、议案也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在产业竞争加剧、格局面临重塑的背景下,多位代表委员从激活汽车消费到发展新能源车,从扩展中国汽车全球化路径到财税制度改革,提出了分量感十足的建议。我们关注到,以下部分内容,在今年多份提案、议案中多次出现。一定程度上,读懂以下五个关键词,也就能够看清中国汽车的未来。

 

一、促进汽车消费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连续两年出现下跌,加之新冠疫情影响,严重冲击了汽车产业发展。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交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建议》,他提出: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减轻汽车消费总体税负,降低购车成本;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拓展消费渠道,加大汽车下乡支持力度,刺激消费;大力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积极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建议,阶段性放宽公积金可提取的用途范围,在原有的购房、租房用途基础上,将其他家庭重大开支纳入可提取范围,如购买汽车等,以此激发消费潜能。

 

可以预期,本次两会上会有具体的措施建议提出,推动暂时还未有响应的城市逐步放开汽车限购或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进而拉动经济发展。

 

二、加速智能网联

 

 

随着“新四化”深入发展,汽车正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重点建设方向,全面进入智慧交通终端平台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的提案是《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徐和谊认为,鉴于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与汽车产业的全新发展,有必要融合汽车、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把汽车产业打造成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

 

针对智能汽车产业“新基建”,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建议,依托国家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从5G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相关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三、激发新能源活力

 

 

新能源汽车向来是汽车市场的热点,每年两会都有与之相关的提案、议案。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提出的两项议案都与之相关,分别为《取消NEV正积分结转限制,推动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尹同跃建议,取消对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限制,以提高传统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高价值零部件延长在役寿命工程,将再制造归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针对目前小型电动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突出小型电动车优势。

 

四、完善财税制度改革

 

 

鉴于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需要加快实施汽车税收改革,今年他带来的两项相关议案分别是《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将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并实现中央与地方共享》。李书福建议,中央与地方“五五共享”,能够减少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将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从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消费税后移,将部分税收留在地方,可以有更多资金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激活消费活力。

 

在《关于抗疫减负、支持企业发展的建议》中,曾庆洪也建议,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减轻汽车消费总体税负,降低购车成本。

 

五、提升中国品牌力

 

 

针对新形势下中国品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带来了《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朱华荣认为,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品牌力差距大,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面临困难,亟待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他建议,倡导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公众人物,优先使用、购买中国品牌汽车。在大型活动或国家行为层面,更多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针对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问题,王凤英也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强化对出口企业的管理,搭建“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护航企业“出海”。

 

由于疫情因素,2020年的两会被赋予了远超以往的期望和内涵。制定关键对策,擎动车业未来,非常时期的非常两会,注定带来深远影响。

(文/《汽车人》管宏业,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