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7期

澳洲的中国恐惧症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7:27

   就像达尔文发现鸭嘴兽时认为的那样,澳大利亚是个奇怪的地方。这里同样奉行两个版本的政治活动,一个是公开的,另一个则是秘密的。让人尴尬的是,后者屡被曝光,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最近,澳洲国防部长史密斯接受国会质询时,对《澳大利亚人报》记者大卫?尤伦披露的“联美对华作战计划”大加斥责,认为其“纯属瞎掰”。但他承认国防白皮书另有秘密版本。    

    这不禁让人想起前总理陆克文私下劝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做好对华动武的准备。这一谈话录音被“维基解密”网站公之于众,让自称中国“诤友”的前总理相当尴尬。再联想到现总理吉拉德同意美军进驻澳洲北部达尔文市,这一连串的举动,到底想干啥?

    几乎所有人都因此相信,澳政府在认真准备与自己的最大贸易主顾开战。这样做的理由似乎很难讲得通。澳洲舆论也认为,政府只有疯了,才会致力于与中国交恶。

    其实作战计划本身没什么。美国针对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制定了作战计划,甚至包括英国,只不过涉及到英国的部分相当简略。问题在于,澳政府在享受中国发展带来好处的时候,正在把中国辐射的影响力作为实实在在的威胁来应对。

     “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上帝保佑,我们离中国这样近。”澳洲《时代报》对澳大利亚10年来的发展总结道。

    这10年,澳大利亚人均财富增加了3倍。2009年以后,更是作为惟一增长的发达国家笑傲西方,澳洲人的同期薪酬增加了1/3,而其他发达国家基本没变。从2005年到2011年,对华出口从占据澳洲出口总额的11.5%上升为27%。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惟一有问题的是,双方的投资额不高。这“得益”于道格?卡梅伦这样的排华干将。而中国企业在澳洲的能源、农业投资向来是敏感问题,以各种古怪理由否决掉30%投资案,而否决案值则占50%。

    澳大利亚可以一边享受坚挺澳元带来的消费快感,一边抱怨自己的制造业患上“荷兰病”,并一往情深地追溯制造业拥有强劲竞争力的时代。了解澳洲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时代并不存在,澳洲人“吃饱了骂厨子”的毛病倒日益滋长。

    现在,好日子似乎结束了,中国经济发动机正在减速。今年以来,铁矿石、热煤等大宗商品价格呈跳水态势。力拓和Xstrata、MIM等资源企业正在减少投资新项目,充实现金流,迎接即将到来的产业冬天。

    虽然经济形势尚未变得像欧洲那样糟糕,但澳洲消费者已经变得谨慎起来。

    今年1-4月,除了SUV外,所有乘用车、商用车都处于轻度萎缩状态(减少2%~5%)。和美国的情况有些类似,又是SUV的消费热情单骑救主,挽留住消费市场的人气。

    考虑到澳大利亚地理状况,SUV花开不败完全讲得通。关键在于,乘用车、商用车消费走下坡路和目前澳大利亚5%的失业率及薪酬增长幅度完全不相符,只能解释为大众消费心理的转向。

    对外贸易和投资市场的风吹草动,已经在消费市场上预先体现出来。澳大利亚政府对此心知肚明,上轮危机过后,澳洲央行最先降息,以期对冲经济减速。但除此之外,似乎办法不多。显然不能指望中国对澳洲能源、资源永远保持不断扩张的胃口。

    在经济下行风险日益加大的时候,澳洲人理智地遏制贸易保护的冲动。但在安全方面,则卖力地为美国背书。这样做能得到什么好处?

    澳大利亚军方内部对以中国为假想敌的白皮书争论很大。中国到底有没有吞并澳洲的野心,值得澳政府在未来几年花费1000亿美元重整军备?特别是在政府收入增长乏力的预期下,还要这么干,似乎有被胆汁分泌旺盛的鹰派绑架的嫌疑。

    即使未来10年,中国相对低速增长,但仍会大量吸纳澳洲资源,澳洲的未来系于中国,这一点就连最强硬的鹰派也承认。既然不能指望贸易额继续2011年以前的增长力度,何不开辟新途径?

    既然中国对澳投资不及荷兰的一半(不足200亿美元),澳洲对华投资120亿美元,排在丹麦后面,加强双方直投也许是个好主意。前提是,澳洲应该克服中国恐惧症。保守政客们如果动不动就像         参议 员巴纳比?乔伊斯那样,咒骂“澳洲土地都卖给中国人了”,直投仍会保持低迷。澳洲政府和议会必须按照他们说的,公平对待外国投资,类似华为直接被取消竞争资格的事才不会重演,双方的贸易和投资互动才能更深入。

    两国结成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后,自然产生信任的土壤。澳洲人就会发现,一味跟着美国人跑很傻很天真。亲美的吉拉德所谓“亚洲世纪”,也许并非指美国卵翼下的亚洲。

澳大利亚,也许该认真考虑不要跟自己的未来过不去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