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7期

经济松绑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8:18

5月份的经济数据出笼,比之前市场预测的还要差。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仅为50.6%,而GDP增幅回落至8.1%,央行毫不迟疑地降息25个基点,被外界认为既迟缓又温柔。也因此,希望中央政府祭出重量级法宝(大规模刺激计划)的呼声甚嚣尘上。

4万亿不会重来

钱多是好事,但过多则未必。如果个人获得太多的钱,很可能会买一堆用不着的东西。政府也如此,甚至更糟糕。

2008年的4万亿,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实际支出可能超过10万亿。这么一大笔钱投向基础设施,固然促成中国在危机中第一个复苏,也使我们“享受”了持久不退的通胀高烧。更麻烦的是,造成如今应对政策的两难局面。

从公开政策表述上,并未将如今的CPI高涨直接归咎于当年的4万亿。但大规模基建投资带来货币超发和通胀,实属必然。当年坚定支持4万亿的一方,绝不会在媒体上公开放言,因为他们是各级地方政府和垄断国企以及与权力部门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由此带来的奇景就是,舆论一片反对,政策我行我素。吵得凶的都是看热闹的,短期看是舆论的悲剧,长期看是政策的悲剧。

就算当年的4万亿不得已为之,拯经济于水火,也已是过去式。今天再搬出来,相当不合时宜。

首先,当年海外一片风声鹤唳,市场情绪极度悲观,国内中小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的趋势明显。2008年11月,PMI下跌至38.3%。4万亿是一针强心剂。时至今日,PMI为50.6%,虽然仅略高于景气分界线(50%),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动不动就打强心针,未免有些荒唐。

其次,即便再拿出那么多钱,也难达到2008年挽狂澜于既倒的效果。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比2008年时大了60%,投资效果将被稀释。奇怪的是,糟糕影响未见打折扣,反而会因两次大规模释放资金,引起类似钱塘潮的叠加效果。何况,还要考虑到M2的扩张相对于基建投资,具有管道效应,从而加重政府主导投资的负面因素。

从官方口径,坚决否认了坊间盛传的4万亿2.0版,反映了决策部门已经认识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不可行,甚至传闻都会引起人心浮动。

政策及政策传闻忽悠人不是第一次,诸如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包括以旧换新、汽车下乡和1.6升小排量车减税等。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当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36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10年,汽车销量再次飙升至1800万辆,增幅高达32%,首次刷新世界纪录。

政策感召下,以前没怎么干过小排量车的企业也杀入该市场,刚刚铺开扩张的摊子,政策就已经退出了。类似北京实行的限购政策完全把市场引向反面,这些厂家措手不及、处境尴尬。

今年国务会议上对节能汽车追加补贴60亿的决定,再次引发新一轮汽车消费刺激的猜想。小排量车再次受宠,如果是假消息或者政策“大喘气”,被打击的将是整个市场的信心。

尽管今年1月至4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5%,比去年同期的增幅下降18.9个百分点——注意,仅是增幅的回落,还不足以导致“弹药”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和欧洲不同,事实上,政府财政收入增幅一直比GDP增幅高两倍以上才是问题。

如今的问题是政策平衡的两难。这种困难处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上一轮刺激的结果。再激进的决策也很难下决心,再一次使自己踏入“通胀”的河流中。

如此,下半年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应属子虚乌有。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前几年的扩张行为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产能,车企也在期望新的刺激计划,但恐怕要失望了。全行业的刺激既不明智,也无必要。

真正的调整重心

既得利益集团对于在舆论圈里鼓吹不感兴趣。他们正集结在三里河的发改委门口,昼夜吹响冲锋号角。事实证明,务实的总是战胜务虚的。

在发改委的网站上,可以发现5月下旬发改委项目审批效率明显加速。其中就包含湛江市长的“一吻定江山”(5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后,湛江市市长王中丙难抑激动之情,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亲吻批复文件,他本人一定后悔如此高调的举动)。在网上有人认为其尽到“父母官”的职责,有人斥之为丑陋的表情。

从现行制度激励倾向来看,能拉来项目的官才是好官。不管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还是对上级组织来说。

该现象并非偶然。温总理在5月份经济数据出炉之后称,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尽管他也同时提及控通胀、稳健货币政策等“老调”,市场仍从中嗅出政策调整的味道。发改委的动作在总理讲话之前,这是否意味着中央在调整幅度和方向上已经达成共识了呢?

既然不能走2008年的老路,这次调整的重心又在哪里?

关键在于对眼前经济数据如何解读。瑞信集团认为,中国目前正步入一场结构性低迷。也就是说,动辄两位数的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指出有6个因素显示中国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其中有两个涉及到不景气的楼市指标),而占中国经济很大一块的投资,此前被视为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但在如今产能过剩的行业格局下,投资看起来却会带来问题。

汇丰银行则认为,中国经济只是经历了一场由外部危机引起的“假摔”。5月份中国服务业以19个月以来最快速度扩张,政府以放松信贷为手段促进消费的策略看起来正在奏效。

最搞的是,双方都列举了大批数据作为支持。两方观点看起来水火不容,但有一点是取得共识了,那就是通过大规模减税和促进社会保障,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政府愿意吗?减税意味着政府掌握的资源变少,而促进保障则须政府各级掏出更多的钱。更让人为难的是,这样的改善虽然显效但是缓慢,甚至超过一届政府的任期。就目前来看,决策层似乎更愿意“优惠政策”、放松信贷,回避结构性减税。

即使作为纯消费的补贴而言,其引导性也不足。汽车置换补贴和新能源补贴只有3000元,还不够车企发动的一次价格战的幅度,甚至比不上4S店赠送的大礼包的金额(尽管后者通常没有宣称的那么实惠),这点钱理所当然地被消费者忽视。

目前汽车使用中的费税基本未触及,如果仍在销售端口折腾,效果将远远差于两年前。

瑞信和汇丰尚未提及的一点,就是需要政府在大多数经济领域实行退出战略。忽冷忽热的政策市不利于年初宣称的经济转型。只要市场一直仰政策之鼻息,其发展就不可持续。

今年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507.41万辆和504.91万辆,产量同比增长4.0%,销量同比仅增长1.9%。上半年的汽车销售形势要坏于2011年的3%增长率。

面对不利形势,政府应克制出台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冲动,改为局部调整和引导新能源消费,通过降低车辆使用税费,真正提振消费。这似乎也与全局经济微调的风格相一致。

眼下的经济放缓并不可怕,给内需松绑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