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11期

大北汽之翼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45

  改变似乎来得有点慢,但最终呈现的,如果是一盘清晰明了的战略棋局,那就另当别论。

  终于,北汽有足够的底气拍胸脯了——“大北汽”不是虚的,也不是吹出来的,真正的大幕已经开启了。而支撑满满信心的,是实实在在的3件大事——股份公司成立,集团更名、新品牌战略发布。

  2010年9月28日,北汽正式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但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舆论一直都费尽心思地想要将“大北汽”的战略悉数挖出来。尤其是关于北汽计划整体上市的传闻,不绝于耳。因为这个从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就表现得异常高调的汽车集团,无论是国际并购、国内整合,都动作频频,其目的,就是为北汽起步较晚的自主事业做充分铺垫,包括最后终于收购成功的萨博项目。而伴随中国汽车兼并重组大潮的开启,资源整合强度的增加,更使得中国汽车业对资金需求进一步扩大。 上市,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自2006年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履新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北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却始终未有确切音讯。

  事实上,继“大上汽”、“大长安”、“大广汽”的提法后,所谓的“大北汽”,却让业界心存疑虑。同为大型汽车集团,相比而言,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自主研发能力,北汽都处于弱势地位。且不说尚处于襁褓之中的自主品牌,旗下合资企业彼时也传出中外双方不和谐声音。更何况,北京现代尽管有不俗的市场份额,但中低端的品牌形象是最大桎梏,北京奔驰尽管豪华完美,但因本土化工作推进困难未有良好的盈利。

  多年来,当细数各大汽车集团时,提起北汽,业内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一个和皇城沾边的国有企业,很自然地,就有了点“富贵公子”的印象。坐拥全国最好的地理位置,又有政府最优秀的资源,为何北汽无所成就?就连北汽内部的管理人员都亲口承认那段历史,在2002年的时候,北汽在中国汽车界仅排名第八,差点沦为被同行兼并的对象。

  所以,“大北汽”的想法固然美好,但支撑的基点是什么?当北汽要做强做大的信号频频发出时,整体上市,就被视为是“破茧成蝶”的重要标志。

  业界对此讨论得沸沸扬扬,但北汽一直缄默不语。只有当一切准备工作就序,万无一失之时,才能有足够反驳的凭证。4年时间的等待。当答案在完全揭晓的时候,业界所收获的消息,已经不仅仅是北汽整体上市“至少需要两年以上时间”的准确回答,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一张完整的自主战略大蓝图。

  这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故事。“股份公司成立、集团更名、品牌战略发布”,3件大事构成了北汽“十二五规划”的稳定支点。这个曾经备受非议的国有汽车集团,重获涅的翅膀。

  

航母“北汽股份”

  

  有观点指出,不仅是北汽,包括之前已经实现整体上市的上汽、东风,还有正待加速上市步伐的一汽、长安等,此举都更多是在资本市场“吸金”,以支撑可持续的自主事业。

  但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却对《汽车人》坦言,这点也无可厚非,但国有汽车集团基本都不缺钱,如果说完全是为了资金,太过偏颇。

  徐和谊对“大北汽”的规划,也不限于此。如他所言:“北汽股份公司的成立,体现出了对北汽系统内部资源的充分整合。并且依托北汽股份公司这个平台,北汽集团不仅可以技术开发、成本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尽快确立优势地位,还将在人才吸引、产业链完善以及收购重组中,表现出更加高效的运营效率。”

  举例来说,按照规划,以北汽股份公司为平台,北汽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在未来两三年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团队要在目前规模基础上扩大到1000多人,其中“海归”人才将由目前的100多人扩大到300多人。

  而北汽控股公司总经理韩永贵也透露,正是在北京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2009年年底,就开始股份公司的组建工作,目的之一是为自主品牌打造全新的融资平台,之二是为了建立更科学健全的企业管理体系;之三是为了整合北汽集团的乘用车资源。

  无疑,对于北汽这样一个老国企来说,通过这种股份制的组建,能够建立一个规范的法人制度结构,按照公司法治理,能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受历史原因限制,北汽旗下的各个企业自成体系,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尚未形成一个稳定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比如说研发流程,研发与制造部门、市场部门的对接缺乏。大家各行其是,单独运作,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而这也是多年来北汽自主事业未能有所起色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而从资产结构来看,北汽股份公司几乎囊括北汽集团旗下的所有优质资产,北汽全资公司北汽乘用车公司、新能源公司、动力总成公司、研究总院先期和北汽控股的北汽有限都将进入北汽股份公司。不仅拓宽了北汽集团的投融资渠道,尤其将会为集团自主品牌的打造发挥强大的“输血”效应,同时也会为北汽正在推行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现代企业制度的参考。

  韩永贵明确告知,要到第三步工作完成,北汽股份上市预计需要两年左右。而在正式上市前,北汽股份将主要通过定向增发、获得私募基金等形式募集资本型资金,具体上市途径也还在研究中。同时,由于北汽集团近两年经营状况良好,均已在各银行获得了较高的贷款授信,也可以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为自主品牌乘用车提供资金保障。对于上市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韩永贵还对外界猜测的北汽可能借用福田或者收购的宝龙之壳上市的说法予以了否认。

  但让业界有所疑惑的是,北京奔驰的中方股权、北汽所购得的萨博知识产权,以及北汽旗下的优良板块北汽福田,并没有纳入到股份公司资产里。对此,北汽有自己的考量。

  其一,按照此次发起人协议章程的要求,北汽股份将分3步走。第一步是注资,直接以发起的方式将资产注入进来,也即上述已经装进来的资产;第二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奔驰的中方股权和去年收购的萨博知识产权,将以收购的方式装进来,目前,北京奔驰中外双方已经达成初步意向,但具体的细节还有待商谈。当然,之后还有兼并重组的一些其他资产,都要装进北汽股份。第三步,顺利实现整体上市。

  其二,之所以没有将北汽福田纳入进来,是源于福田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商用车平台和上市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北汽对其的定位,是要继续支持它成为商用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并与北汽股份共同成为集团的两个战略平台。其实,早在前几年,北汽就研究过通过借壳福田的方式,以快速实现上市。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福田也还有自身发展的限制。比如,盈利水平和整体实力并不是很强,净用资产也不过几十亿,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很大,如果北汽强行借壳,一旦运作不好,不仅达不到上市目的,反而会影响福田自身的发展,那就得不偿失了。

  徐和谊说了这样一番话:“这就好比还是下象棋。北汽集团是老帅,两个车,是福田和股份公司,是两个最重要的战略支撑,剩下的马、炮、兵、卒就是我的产业链,也都缺一不可。”

  有分析人士指出,北汽股份公司的成立, 能够马上实现的效应则是,其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成功企业进行协同运作,在吸纳制造经验、控制采购成本、开拓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效应将十分明显。

  在这4年时间内,北汽“隐忍蓄势”所储备的能量,包括兼并重组的萨博平台、北京再建的高端乘用车基地、待改造的北汽有限、南方株洲基地、重庆微车等乘用车板块,将在北汽股份这艘“航母”的承载下,逐渐爆发显现,并进一步弥补北汽在产能上的不足。

  

  

集团大整合

  

  但仅仅有了北汽股份的基石还不够。

  2009年,北汽集团首次突破产销100万辆,全年共完成生产汽车127.14万辆,成功实现“千亿元销售收入”,位列中国汽车集团第五位。成绩固然可喜,但据罗兰贝格调查显示,北汽品牌影响力排名却大致在第十位,品牌地位严重滞后于市场地位,这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短板。

  事实的确如此。对于很多年轻消费者而言,“北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甚至更多会联想到北京现代或者北京奔驰,这两大北汽集团旗下的合资企业。而对于年纪稍大点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印象更多会集中北京吉普这个当年中国汽车第一家合资企业,或者是50余年的“越野车”历史。但可惜的是,二者如今都淡出了市场。

  换句话说,市场对“北汽”的传统认知,不仅没有起到加分的作用,反而更多是一种相对负面的感知。对于北汽而言,不能说没有自己的品牌,在过去的50年,有着专属自己的品牌历史、发展轨迹和企业文化,但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而最重要的在于两点,一是自身没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去支撑品牌;二是集团内部多年混乱的组织架构,无暇顾及品牌建设工作。

  “长时间以来,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北汽本身却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徐和谊并不避讳,“发展到今天,企业竞争更大程度上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竞争,更多的是品牌竞争和文化竞争,因此需要将品牌进行独立地运营,作为一个业务体系来看,这是企业发展的自然结果。”

  源于此,以成立股份公司为契机,北汽同时发布了全新的集团公司名称和全新的集团品牌,由以前的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并发布全新的、统一的集团品牌标识“北”,既象征了中国北京,同时,以一个欢呼雀跃的人形,表明“以人为本”是北汽不变的核心。同时,标识中的“北”字,犹如两扇打开的大门,是北京之门,北汽之门,开放之门,未来之门,标志着北汽集团更加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与集团全新的品牌口号 “融世界 创未来”相辅相成,表示北汽将以全新的、开放包容的姿态启动新的品牌战略。

  事实上,从1973年到现在,北汽经过了五六次改名。但徐和谊坦言,此前的那些更名,一直没有明确北京汽车真正的功能定位。而2000年成立的“北汽控股”这个名字,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控股公司与集团公司在定位模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控股公司主是财务型、投资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北汽发展的现实状况,也不利于北汽集团对外品牌形象的建立。”徐和谊说,“现在的北汽,需要有一个代表出资人,行使决策功能、规划功能、人才战略功能、经济运行功能的这么一个精干、高效的机构。”

  “我们要轻装上任,抛弃掉一切过去历史的包袱,不光是债务,更重要是抛弃过去国企老的体制问题和品牌形象口碑的问题,这也是最重要的。”北汽集团公关总监郑刚也这样表示。

  其实,从目前各大汽车集团的现状看,基本都是实体化、运营性的集团公司。而北汽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集团也都存在过。比如,就在前几个月的时候,一汽集团“掌门人”徐建一,打破一贯低调的作风,公开宣布一汽的新品牌战略,同样也是推进集团的新品牌战略,统一集团标识,旗下所有自主产品均以“中国一汽”的面目亮相。

  做自主,首先要强化品牌。一个真正现代化的企业,除了对有形资产的把握,还需强化无形资产的经营。中国汽车企业一直被压制在外资品牌之下,品牌乏力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致命短板,因为品牌溢价对于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比重正日益增大。

  这已经成为中国各大汽车集团的共识,北汽也不例外。在经过系统的品牌现状调查、诊断后,进行了完整的品牌体系规划设计,重新建立了品牌族谱,对新的品牌形象做了全新的设计优化,最终出炉了今天的北汽新形象。

   这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和一个LOGO。正如新华信汽车营销战略咨询总监金永生对此分析的那样:“品牌整合,并非简单的标识统一,在其背后,是包括各个子公司在采购、财务、营销、管理标准等一系列领域的工作统一,意味着企业的整合工作,很快会从后台走到前台,从内部走向外部。而企业体系竞争力,才是最为核心的。”

  而徐和谊也不止一次地强调,2010年,是北汽真正意义的现代化管理元年。因为集团真正开始按照现在企业制度来进行管理,真正在成为一个商业化组织,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机制上,都按市场规律办事,以此积累核心竞争力。

  

  

攻坚战前奏

  

  有了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一切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根据全新的“十二五规划”,北汽要向“自主创新,规模发展,建设实力北汽、规模北汽、世界北汽、和谐北汽”的战略推进。到2015年,力争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进入世界500强。而自主品牌乘用车将在2015年实现产销量70万辆目标,进入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第一阵营,更远的未来,将占据自主品牌汽车50%的市场份额。

  现状则是,2010年北汽计划,整个集团的销量将会达到150万辆,销售收入1500亿,利润100亿。上半年的74万辆的产销虽同比增幅28%,但因产能不足,低于行业35%的平均增幅。再加上自主品牌尚属筹备阶段,5年时间内,要达到如此高的目标,担子并不轻,这是一场必须进行的攻坚战。

  北汽正在努力打造自己与该目标匹配的全盘体系。而它所走的自主之路,与上汽、一汽类似,即站在巨人肩膀上快速成长,在成熟平台基础上进行全新开发,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2009年12月,北汽与通用、萨博达成协议,收购通用旗下瑞典萨博汽车公司9-5、9-3系3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及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以达到“融世界先进技术,创北汽自主品牌”的目的。现在,所有的消化、吸收、开发工作都在正常进行,9个大系列的产品规划中,有4个系列是围绕萨博产品在做。明年下半年或者第四季度,第一款基于萨博技术的自主品牌轿车将力争下线,沿用以前的“北京”牌。更重要的是,北汽将充分消化吸收萨博整车和发动机技术,力争在未来3年内,开发出3至4款轿车和2至3款涡轮增压发动机,覆盖中高级轿车市场。

  除此之外,北汽已成为国内惟一涵盖几乎所有整车产品的汽车企业集团,今年8月以来,北汽先后与重庆银翔实业集团、广州宝龙轻汽展开战略合作。加上今年年底即可出车的湖南株洲基地,以及即将动工建设的位于北京顺义汽车城的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和研发基地,至此,北汽在我国中南、华南、西南和华北4个方位完成均衡的战略布局。这就从规模上,为“十二五规划”做下了铺垫。

  在打造技术、扩充产能基础的同时,北汽更在人才的国际化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力量。由于产能规模的持续放大,集团未来的人员规模也相应要达到十几万人才能支撑。比如,工人占整体人力结构的80%,其中得有20%的高级技工;1万人的研发团队中,至少20%是海归;另外还有六大类专业人才,包括营销、财务、生产等等。所以,近两年,北汽从国内外招纳了数以千计的各类人才,仅去年一年,就有29位重量级“海归”加盟,今年还在不断引进。更为重要的是,在与萨博的深入合作中,萨博的工程师也充实到北汽人才队伍中,共同打造北汽自主创新产品。

  一个很普遍的道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首先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其次要拥有比较独立的品牌体系,第三要有相对完善的生产、销售、技术、质量体系。北汽自主品牌业务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坚持知识创新与自主创新,“融世界先进科技,创北汽自主品牌”,探索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新模式。

  技术支撑产品、产品塑造品牌、品牌促进规模??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链,将帮助北汽加快自主战略目标的实现。当然,包括资源共享程度、成本集约化、新能源板块的持续投入,这些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都为北汽的“十二五规划”了打下基础。

  作为“点睛之笔”,北汽股份公司的成立,将有效聚合上述诸多资源和成果,全面增强体系竞争力。对内而言,它将理顺内部关系,形成通畅的“内循环”,以协同作战的方式出击市场。对外而言,它将成为展开更多国际合作,实施兼并重组和规模化发展的战略平台。

  不过,业界的质疑也并非没有。“大北汽”,能否在短短的5年时间之内,得到市场的认可?新品牌,新车型,新的渠道网络,并非能一蹴而就。徐和谊对此解释:“北汽股份成立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自主品牌的这些项目从开发到基地建设、到营销体系、到供应体系、到营销网点布局的建设先做好,这些不做好,盈利能力行不通,体系能力不具备。”

  至于业界所诟病的“北汽自主相比同行慢了节奏”,他并不认可:“自主品牌没有早到晚到之分,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在目前的汽车产业形势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自主品牌的高端轿车,是相对比较可行的路径。在这方面,上汽和一汽为我们做了示范,我们也有信心走好这一步。”

  韩永贵也指出,虽然北汽起步晚,失去了很多,但也有后发优势。第一,可以直接避开别的企业曾经犯过的错误,确保方向和方式正确;第二,早期做自主品牌,压力和争议都很大,资金投入也很大,整个社会氛围不成熟,但今天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氛围,都十分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成长;第三,随着全球经济和国内市场的变化,更有利于企业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北汽能够迅速得到萨博的知识产权。

  如今,资本框架已经搭好,加之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入手,“大北汽”之翼已经张开,正向业界发出强力的起飞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