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9期

“燕宝门”之殇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6:24:40

前不久轰轰烈烈开始、匆匆偃旗息鼓的“燕宝门”是宝马经销商问题的一次爆发。到现在,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但是它的影响并没有消散——在《汽车人》联系多家宝马经销商采访时,均以各种理由遭到拒绝。

这其中包括刚刚申请的宝马经销商,也包括已经离职的宝马经销商经理人。一位了解情况的经销商告诉《汽车人》:“宝马控制得非常严,一旦有报道出来,马上就会查是谁接受了采访。” 宝马如此谨慎,与“燕宝门”不无关系。

“燕宝门”

“燕宝门”事件集合了众多的戏剧元素,引发了大规模的关注。 首先是大连燕宝传出罢工,在这一消息还真假难辨的时候,6月21日,北京燕宝的销售人员又发布了讨要奖金的邮件,并且表示,如果公司6月份再不发放拖欠奖金,将集体采取维权行动。 6月23日,一位燕宝集团的一线销售人员给很多北京媒体记者发了匿名邮件,称燕宝集团除无理由拖欠销售人员薪金外,还存在高额乱罚款行为。

该匿名人士在邮件中透露,燕宝集团内部私自制定了上百项种类繁多的高额罚款项目,对一线员工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高压心理压力要远远高于克扣奖金,燕宝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被罚过款,很多人每个月的罚款额甚至超过了4位数。

“燕宝罚款的项目各种各样,比如宝马中国的‘神秘顾客’到店检查不合格,销售人员就要被罚款3万元,平时上班仪容、仪表不合格罚款50元至100元等等。”此外,他还在附件中附有十几份专门针对一线销售人员罚款规定的内部文件,被纳入罚款处罚范围的从销售人员的销售接待登记的每个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到市场活动邀请客户出席率不达标等方方面面。

据燕宝集团的一线销售人员透露,销售人员的佣金也被燕宝集团以各种理由克扣。目前,在燕宝销售一辆车的佣金已从前两年的2000元降到了200至500元,而且如果没有完成公司的配额,最多就只能拿到200元。北京燕宝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媒体对燕宝大连分公司事件进行曝光后,燕宝集团管理层已先后通过两次正式的邮件通知,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布了“封口通告”。

随后,燕宝召开了媒体发布会,表示并未发生罢工,并非常肯定地表示:“从未拖欠员工工资。”随后,曝出风波中所指的“欠薪”主要指的是拖欠奖金即销售提成。但事实上在销售领域,由于实际售车进程不同,销售人员提成的计算和发放通常都会滞后一些。

一场“欠薪”风波就此戛然而止,随后的报道均为正面,尽管有数家媒体也表示了质疑,但是还是被淹没在了一边倒的声音之中。 一位媒体同行告诉《汽车人》:“闹到这种地步的‘燕宝门’不可能是无中生有。”

厂商博弈

“燕宝门”进而引发了媒体对宝马经销商整体的关注,有媒体报道,宝马严格的检查,让有的经销商被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由此看来,“燕宝门”中对员工进行“克扣”也是经销商的应对之策。据了解,罚款大部分源自“神秘采购调查”。所谓神秘采购,是厂商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制定的考核标准,通过评估人员暗访对4S店各项服务打分,不符合标准者予以罚款,全部合格者予以奖励。 能够在这样的考核中合格十分困难,因为销售人员很难将刻板而且细致得不近情理的规则全部实现。

通过这些信息,又隐约折射出宝马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从记者采访时经销商的躲避态度来看,宝马的强势再次得到了验证。

中国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频频爆发,但在高档车品牌中还尚属首次,一直以来,很多人为申请一个高档品牌经销商挤破头,宝马的经销商资格也是十分抢手。

一位曾经试图申请的经销商告诉《汽车人》:“宝马经销商申请十分严格,首先只能通过网上申请,然后他们再审核,没有任何其他的途径。”同时,由于不了解回报情况,这位经销商最后放弃了申请。

有知情人士表示,其实高档车品牌代理的利润也并不是想像中的高。首先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档车大幅降价也是经常的事情,这让经销商在一款车几年的销售周期中,很难保持一个高的平均利润率;其次,新车上市时加价是经销商最好的赚钱时机,在现在新5系上市后,一线销售人员都非常清晰地强调一点:“现在只有加价4万元才能提现车。”可以说,正是因为利润率不断降低,才促使了经销商的加价行为,因为如果不加价,赚钱的几率更低。更何况,还要面临着宝马严格的考核和不合格后的罚款。

宝马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国计划,销量最终需要通过销售网络来实现,而就目前宝马销售网络的状况而言,如果经销商和经销商员工的满意度不能提高,就很难带给消费者真正愉悦的购车体验和售后服务,那么宝马品牌的“悦”也很难传递出去。

就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车主以及潜在消费者对于“宝马之悦”丝毫不了解,可见如何将自己的品牌主张通过销售网络传递出去并产生影响,还需要宝马在销售网络上下功夫。

(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