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8期

羁绊欧洲车业的“幽灵”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15

  “福特在欧洲的产能已经达到了35%的过剩率,而且这一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近期,在西班牙毕尔巴鄂召开的会议上,福特汽车欧洲区主席及CEO约翰·佛莱明(John Fleming)无奈地说道。

  福特欧洲的状况,已经成为欧洲车企的普遍情况。这预示着一部分车商会迫于压力而关闭;或者一部分车商要进行惨烈的价格战,向市场倾销自己的产品而保命,再或者一部分车商通过适当的降价,同时调整生产线上的安排,再通过推出新品、免费维修等其他促销方式来刺激消费。

  然而,欧洲汽车制造商比较缺乏摆脱现状的主观愿望,就连一些专家也对欧洲车商的命运做出了悲观的预测“混日子比下定决心进行改革更适合他们。”但不作为,也并非车商们最想的,因为有太多牵绊迫使他们做出消极等待的决定。

  “被政治化”的产能

  在欧洲,任何不盈利的企业倒闭,都会有更大的政府压力管制着。

  原因很简单。政府无法承担因关闭工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官员们惧怕因为工厂倒闭而走上街头聚众游行的工人们,失业的工人会因为长期领取救济金,得不到有尊严的工作而聚众闹事;政客们更惧怕因此而激怒选民们,收不了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何种解决方法能帮助他们在下次选举中获胜,而选举获胜了就意味着政客们的抚恤金、退休金到手了。

  因此,工厂倒闭的事情在法国是很难受到支持的。受政府决策者的影响,这种拖延作风也开始在商业圈里流行,因为拖延就意味着还有希望,而当机立断地让工厂倒闭,换来的只会是板砖、烂番茄和口水。

  但如果欧洲车商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并迅速做出必要的决定,它们不仅在本国市场内萎靡不振,更会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内逐渐凋敝。大部分专家认为,结合欧洲实际,大刀阔斧地改革未必合适,对欧洲车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判处死刑还为时过早,具体情况还不甚清晰。

  “欧洲车市产能过剩其实是很早就出现的问题了,只是我们已经习惯和它相处了。目前欧洲汽车的产能已达到峰值,但市场需求却逐渐减低。出口到俄罗斯、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也显得越来越困难。尽管我们今天能解决产能过剩,明天或许我们还是会遭遇它。” 德国盖尔森基辛大学的海尔曼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斐迪南·杜登霍夫尔(Ferdinand Dudenhoeffer)说道。  目前,欧洲车商能做的只有通过削减劳动力来缩减产能,但是鉴于政府的压力没法裁员,只能等待员工退休来自然减员。“菲亚特关掉在东欧的厂,而把生产线迁移到意大利的工厂里,在意大利,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东欧。你认为他不懂成本核算?是因为企业高层的决定受到意大利总理希尔维奥·贝鲁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相关法律的影响。” 杜登霍夫尔补充说。

  相同的事情发生在大众沃尔夫斯堡的工厂里。法国政府给了雷诺和标致-雪铁龙60亿欧元,帮助其度过经济萧条期。但条件是,企业承诺不把工厂搬出法国。因为政治领导人愿意掏钱的惟一前提就是你要听他的话——不关闭工厂。

  事实上,欧洲领导人很惊讶美国政府对产能过剩的通用汽车痛下狠手——售卖品牌、关闭厂房、调整生产线、裁掉员工。尽管后来通用的确瘦身成功,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减肥”的痛苦过程却使欧洲领导望而却步。其实,欧洲车商也期望能有这样的政府给它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其存在于真实的商业环境之中,而非用政策和金钱对其进行威逼和利诱。

  “产能过剩好像是吸附在欧洲汽车业界的幽灵,至少还会存在20年。但并不是说其他国家的车商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但是它们都会自我调节。例如美国车商,它们懂得自救,政府也会给它们有益的帮助,但在欧洲,这个问题没法解决。” 杜登霍夫尔无奈地说。

  “看看西亚特(SEAT)和蓝旗亚(Lancia)吧,市场需求很低的,但它们就是还存在着。” 

 “等等看”游戏

  要学会与“产能过剩”和平相处,欧洲车商还得需要学习的过程。

  卡迪夫大学汽车工业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彼特·威尔斯博士就认为,就像美国市场一样,欧洲汽车市场的品牌也会有所衰减,不受大众喜欢的自然会被淘汰掉,只是这个过程相对于美国车市而言会更漫长。

  即使是在欧洲本土,相比其他产业,汽车板块所保有的品牌太多太杂。从短期来看,需要更多的品牌进驻中国、印度、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那样会给市场更多选择的空间,但一旦培育出成熟的市场后,经过市场选择,好的品牌将会保留下来,不被消费者接受的品牌自然会消失,这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

  这时,欧洲那些被市场淘汰的品牌应该如何完结其生命呢?因为在美国,如果福特和通用的部分品牌失去了它们的区分性,没有存在的必要,就会被果断地售卖或者被停产,而在欧洲,等待时间的侵蚀性发挥作用。

  “在欧洲汽车业界,有个不成文的黄金定律——那就是‘等等看’。谁都知道,如果把已有30%左右的产能过剩率砍掉10%,整个汽车界的情况就会变得更加积极,”AlixPartner咨询公司的管理经理Vinzenz Schwegmann博士说,“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事实上,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玩‘等等看’的游戏,谁都不愿意先动,谁都愿意看其他玩家怎么做,谁都不愿意开罪政府,谁都更愿意获得政府的大量补助。但这对企业的健康是无益的。”

  Schwegmann认为,只有北美能够根据市场反馈的及时信息决定品牌的去留,以及工厂的存在与否。而且不仅如此,还会缩减研发部门的预算,帮助整个集团渡过难关。但欧洲车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先保证研发部门的资金投入。 

 “也许这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我认为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做法更加合乎商业规律。” Schwegmann博士补充道。

  欧洲终结?

  业界有很多专家在分析欧洲车市的时候,喜欢把曾经遭遇破产危机的通用汽车作为比较对象,认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应以此作为标杆,来完善自己的行为。但安永(Ernst&Young)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工业分析专家约翰·奥瑞吉(john auldridge)却认为,德国没必要把“通用榜样”复制到欧洲。

  “我们可以去发现更多适合我们的路,让销售和产品出口更有效;我们可以使组织更加具有活力,看看现在的组织架构是否还在沿用20年前的?如果是,就需要革新,而革新后的组织架构会让员工更具活力;我们可以进行流程化管理,精简我们的办事程序,使我们的组织更加高效;如果我们没法克服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从其他方面找出路。” 约翰·奥瑞吉说道。

  但威尔斯却有不同的观点,他预测未来欧洲车市将会遭遇剧变,而这些剧变的根源便是无法负担的金钱投入,无论是车商还是政府。

  他这样说:“就目前欧洲汽车工业的现状,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是债务缠身,它们必须缩减产能;包括在新技术研发上的大规模投入:电池能源、氢气能源、燃料动力;以及在开拓新市场时的用钱无度:亚洲市场、拉丁美洲市场等。”

  从目前来看,欧洲车商如果无限度地等待下去,等待它们的很可能是终结。因为汽车商业的投资回报率向来不高,要想吸引更多的资金来解决财务问题可能性不太大,汽车制造商们能做的只有提高自身的投资回报性,在资源日渐稀少的金融市场赢得投资者的青睐。而这也将是欧洲汽车商从未遇到过的巨大挑战。

  AlixPartner咨询公司曾做过一个研究,得出结论:欧洲汽车工业需要一次彻底的强强联合,以开创一个健康的市场。但是这个报告却未谈及强强联合的背后,哪些较弱的汽车制造商应该被淘汰掉。

  不过,无论具体是谁,充分的市场竞争,最终会让政治保护下的欧洲车业拜托产能过剩的幽灵,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