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4期

杨波:跨向汽车生涯新高度

作者:
陈瑶
时间:
2015-10-17 11:03:04

  

离开华晨,从沈阳来到安徽之后,加盟奇瑞汽车的杨波似乎“沉寂”了下来。面对诸多媒体的采访要求,他总是笑笑说:“下次吧,现在还不是时候。”

  低调的态度,没有让业界停止对杨波的密切关注,毕竟,这位曾经在一汽-大众、金杯通用、华晨汽车担任要职的营销人才,被正处调整阶段的奇瑞汽车纳入麾下,势必会赋予关键性职务,而企业管理架构的调整,又会对奇瑞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终于在2009年3月19日由奇瑞公司揭晓,此时距离杨波加入奇瑞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近一年时间。尽管在这之前,杨波也曾以奇瑞汽车副总经理的身份公开露过面,但这一天,随着奇瑞两大中高端品牌的发布,以及负责中高端品牌销售的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他的新名片上多了这样一个职务:安徽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显然,这与此前大家猜测杨波将接替现任销售公司总经理马德骥的传言大相径庭。随着奇瑞全新品牌体系的搭建,销售网络已从国内、国外两个网络,分化为安徽麒麟汽车销售公司(负责“瑞麒”和“威麟”两大中高端品牌)、奇瑞汽车销售公司(负责奇瑞现有大众型车型销售)、微车销售公司及海外销售公司四大公司,除杨波之外,其他三大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分别为马德骥、陆建辉和周必仁,四人同时也都是奇瑞汽车副总经理。

  在新闻活动现场,杨波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团团簇拥,在他身后,瑞麒、威麟两大全新的品牌LOGO,再加上展台上的中高端品牌首款新车瑞麒G6,无疑成为最好的采访背景。“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进入奇瑞之后,我们一直都在针对今天发布的中高端品牌开展工作,包括新品牌的运作、新渠道的铺设、新团队的组建,在很多方面都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当初“挖来”杨波,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正是看中了其对自主品牌的营销能力以及在合资企业中的国际经验。“杨波以前可是做过奥迪品牌的哦。”在当天的采访过程中,尹同跃还不忘这样介绍自己手下的这员得力干将。

  事实上,尹同跃正是希望杨波能够打造出中国的“奥迪”,奇瑞则相当于母公司大众,在全新的品牌架构体系下,杨波身上所承担的,无疑是带领奇瑞进军豪华车领域、提升企业品牌档次的重任。

  务实的自信

  2009年,各大车企纷纷放缓脚步、收缩战线,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但奇瑞却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逆市而为,在原有的单一品牌基础之上,新增开瑞、瑞麒、威麟三大品牌,构成四大品牌并行的架构体系。

  消息一经传出,质疑之声四起。以微车起家的奇瑞,是否具备足够的实力来运作如此庞大的多品牌框架,尤其是瑞麒、威麟两大中高端品牌,更是奇瑞乃至中国自主汽车从未涉足过的“禁地”。毕竟,挑战高端,奇瑞10年时间的积累,相比国际同行实在是过于薄弱。

  但杨波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中国汽车曾经在迈向高端领域的道路中所出现的“失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品牌定位、产品本身、国人信心以及政府扶持等多方因素有关。而现在,无论是企业实力还是自主环境,都为奇瑞品牌提供了“向上走”的最佳路径。没有谁说自主品牌永远只能在低端产品中徘徊。当各方面条件具备之时,就是打破外资品牌垄断中高端汽车市场的机会,而为了这一天,奇瑞也早在6年前开始着手准备。

  尽管进入奇瑞的日子还不算太长,但日渐融入其中的杨波坦言,奇瑞的平台、开发队伍和做汽车的精神,是自己加盟之后最大的三点感悟。在他看来,通过10年发展,奇瑞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专有技术,包括A3在内的五星级碰撞结果,都证明奇瑞公司有能力生产出高端轿车。而全球优势资源的集合、国家研发团队的力量,也为奇瑞打造中国汽车自己的豪华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述种种,还只是奇瑞自身的优势。“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中国政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官员,乘坐中国自己中高端品牌汽车的时代必将到来,奇瑞必须为此提前做好准备。”杨波补充说。

  其实,总结杨波的观点,无非两个字——“自信”,这已经不是当初中国自主车企“盲目升级”的举动,而是奇瑞已经迎来了品牌全面变革的契机。

  最近出国考察回来之后,杨波更是坚定了自己的这种心态:“算一算,我一共飞行了大概80多个小时,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证明了在全球市场中,中国是最繁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人也是自信的,我想,自信的中国人应该买中国自信的豪华品牌,而中国消费者也期待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适合国人的“高端”

  追求高端,这是奇瑞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奇瑞的高端战略会毫无边际地一味求“高”。

  杨波对《汽车人》强调:“瑞麒与威麟,品牌色彩源于奇瑞、品牌定位高于奇瑞,是适合中国中高端客户群体的这样一个概念,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非常高的状态。当然,向上追求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长期的调研中,奇瑞总结出了中国新一代商务人士的共性:自信,乐观,积极,勇于探索,迎难而上,有足够的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而他们正是中国的“Engines & Drivers”(引擎与驾驶感)。事实上,这样的特征又和奇瑞有着惊人的相似。杨波笑言:“我们的员工非常自信,我们的企业也不输于任何世界级汽车企业的技术实力。”

  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Engines & Drivers”,自然成为奇瑞中高端品牌的全新理念,“这个单词可以用中国文化里的阴和阳来简单理解,就是追求完美的平衡,我们的瑞麒与威麟,也就像两个刚刚出生的孪生兄弟一样。”杨波做出这样形象的比喻。

  而当天高调亮相的首款高端轿车瑞麒G6,正是在这一品牌主张下打造出的一款全球化车型,除了达到了技术性能和驾乘感受之间的完美平衡,更证明了奇瑞有能力按照国际标准生产消费者所期待的高端产品。

  目前,在合资品牌占据主流的中国汽车市场里,从来都没有哪一家合资企业能够立足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生产出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只是引进源于国外的车型并进行本土化改造,中国自主车企尽管在迅速成长,但中高端市场却鲜能看见它们的“身影”。瑞麒的高调之举,以及所规划的一系列世界级产品,大有打破这一僵局的趋势。

  挑战固然存在,转型中的阵痛也势必经历,但要想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级品牌,奇瑞必须迈出进军高端的步伐,至少,在杨波看来,奇瑞已经在自主车企中占据了先机:“我们旨在将我们的产品打造成迅速增长的中国商务人士之首选车型,现在就是将我们中高端品牌推向市场的时候了”。

  强力的前期支撑

  好的产品,需要优秀的渠道网络作为载体。此前在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以及华晨金杯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疑在奇瑞得到了最大的融合发挥,而这也是进入奇瑞之后杨波所进行的前期准备之一。

  当然,由于不同于大众型车型,同时要避免奇瑞原有“微车印象”的影响,奇瑞中高档品牌是完全独立于“奇瑞”品牌之外的另一套渠道体系。杨波透露,在总结奇瑞多年销售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化团队的合同努力,针对中国的高端客户,销售公司量身定做了很多包括流程和管理在内的全新理念,这将随着渠道的铺开,逐渐在网络中得以体现。

  他还告诉《汽车人》,目前整个招募工作一切顺利,奇瑞已经在300家提出申请的经销商中确定了50家,按照全新的标准开始建店,预计2009年年底将在这一基础上扩建到200家。“我们真正开发的是原有网络之外的经销商,已形成一个单独的网络,这样,支撑产品的渠道力量才能够得到加强。当然,前期我们还是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借用原有的网络,奇瑞核心经销商转过来的数量不会超过20家。”

  按照规划,2009年200家经销商中,瑞麒与威麟将大致形成3:1的比例,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网络交叉。既然同作为中高档品牌,为何奇瑞不直接统一,而要划分为轿车和商务车两大阵营,并冠以不同的产品名称?这是否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对此,杨波解释,这正是基于前期的调研结果所做出的决策,因为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从消费习惯和用户特征比较,MPV这类车型的销售群体与轿车是有明显区别的。

  “为了全力支撑中高端品牌,我们也有足够的产品线,才决定从两个方向分别入手,而这对我们网络的快速形成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杨波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江淮瑞风,虽然只有一款产品,但一样是区别于轿车,有单独的商务车销售渠道。”

  再过4个多月,结合全球优势资源倾力打造的瑞麒首款车型G6,就将出现在杨波和其团队倾力打造的销售体系之中,而随后还将有5款中高端车型于今年导入这套网络。毫无疑问,在这一奇瑞从来都未涉足过的细分市场,面对同级别的合资车型,作为担纲之人的杨波,深知自己背负的重任。

  尽管奇瑞高层并没有对今年中高端品牌的销售任务做出硬性要求,但杨波依然向公司提出2009年中高端品牌销量“保五增六(万辆)”的目标,在车市低迷的大前提下,这一销售数字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新产品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目标,如果刚一开始就小打小闹,没有底气是绝对不行的。从整个集团层面来讲是有大的战略考虑,我们作为执行者,必须要进入一种状态。更何况,我们的中高端品牌有着丰富的产品线,市场发挥空间是很大的。”杨波之语铿然有声,一如其东北人耿直的性格。

  他更为清楚的是,自己带领的团队必然会经历一个长期的挑战阶段,奇瑞中高端品牌的征战之旅也才刚刚开始,但未来3年之内,必将在合资品牌所垄断的中高端车市场得到回馈。

  而对于杨波这个一直奋斗在市场前沿的中国“汽车人”而言,致力于“中国自主豪华车”的崛起,不仅是其职业生涯的新高度,更是其汽车生涯中收获的最大欣慰。

  

(作者/陈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