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8期

对话吕克俭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07-08-15 09:58:13

吕克俭:合资企业自主是一个新高度

合资道路行走20余年,“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终于随着广州本田的自主宣言体现出一定成果,在自主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合资企业高调融入自主潮流,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自立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甚至是中国政府期望看到的方向。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吕克俭在接受《汽车人》的独家专访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合资企业在中国产业环境中的积极作用。

《汽车人》:合资企业能不能进行自主研发,这是一个在业界始终有争议的话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吕克俭:这实际是一种市场行为。在符合中国产业政策的大环境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长远规划,至于什么样的方式,企业有着自己的选择权。对于合资企业而言,它们同样需要不断的创新,讨论全新的合作方式,以发挥合资企业的最大效益。当初日韩企业也是因为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逐渐强大,相比之下,中国的合资企业因为与外方有着直接的关联,在技术学习方面应该更具优势。合资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是我们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新高度,只要能够兼顾社会和企业两者的综合利益,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对整个产业有促进作用,这样的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汽车人》:那也就是说合资企业自主研发,将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的一条重要道路?

吕克俭: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需要取长补短,吸收国外企业的优势的经验以克服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合资企业的合作双方,必须从双赢的角度,互相借鉴,互相支持,制定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促进合作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汽车人》:您又是如何看待广州本田自主研发的呢?

吕克俭:广州本田以合资企业的身份率先进行自主研发,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它所做出的这个选择也是正确的。我们说企业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遵循“赢在起点,胜在高处”的战略。作为一个企业,开辟生存之道,不断获得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能够把握住市场先机,创造出真正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是决定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广州本田研发中心的成立,可以保证企业在拥有研发能力的同时,真正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把握。

《汽车人》:广州本田的自主研发也可以说是“赢在起点,胜在高处”的一种战略考虑了,对于其他合资企业而言,是否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呢?

吕克俭:像汽车产业这样高精尖的产业领域,中国的技术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因此,中国政府一直提倡在目前还只是加工制造的基础上,企业一定要向高端研发的目标迈进,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当然,广州本田的自主研发道路还处于推进过程中,如果成功,它将会带动中国的合资企业快速融入自主研发的潮流中。

《汽车人》:广州本田此次的自主研发得到了本田的大力支持,您在日本也有过多年的工作经验,那么对于本田这家日本汽车公司您是如何评价的呢?

吕克俭:本田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汽车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开拓,一直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通过在中国市场的合作和努力,广州本田、本田本身和中日两国的经济,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回报,我们也一直很赞赏本田对中国的这种重视态度。当然,本田对广州本田自主研发的支持,也是它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中国的战略合作做出的全新调整。

记者手记

自主研发殊途同归

长期以来,自主研发一直都被认为是合资企业讳莫如深的“禁地”,但广州本田还是义无反顾地闯进了这一领域。

合资企业究竟能不能推出自主品牌?广州本田的自主宣言再次引发了这个争论已久的矛盾话题。

由于外方在合资企业中占有50%的股比,国人纯粹的中国情结不太容易接受由合资企业承担自主研发重任的这种方式。传统的观念今天看来已经太过狭隘,甚至成为对“自主研发”来说纯属多余的“裙边”修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别已经不能作为定位企业的惟一标准,严格区分合资企业中的投资主体更没有必要。需要看到的是,建立在中国国土上的合资企业同样也是中国企业,它们不会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交纳税费,它们需要履行与本土企业一样的职责和义务,以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没有人能否认合资企业的“中国性”,只要是中国企业(无论是本土还是合资),都应该具备自主研发的资格。

进一步来讲,在国有大型汽车集团、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三者中,合资企业已经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界的发展主流。自主呼声越来越强烈的今天,为何只是强调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作用,而将合资企业排斥在外?如果中国的主流企业都无法推出自主品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应该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有评论认为,合资企业提出自主研发是为了顺应国家对自主研发的提倡,炒作概念的意义绝对要大于真实的研发意义。的确,概念推出很容易,单纯花钱买入国外汽车公司的设计和技术,再为其换上“自主”的漂亮外衣,或许是最能体现“自主成果”的一条捷径。合资企业的自主道路同样也难以回避这样的质疑。更容易引发质疑的是,长期在中国市场享受尊贵待遇的跨国巨头们,如何甘心放弃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培养中国汽车产业?

这是合资企业自主研发道路首先需要突破的路障,而相比于本土企业,它们还须面对业界的更多发问:自主研发的技术力量究竟来自哪里?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于中方还是外方?自中国汽车产业步入合资时代的20多年来,合资企业的外方始终紧锁着这两大核心地带的大门。在合资企业的自主研发道路上,如果关键技术同样只是需要支付昂贵的转让费用、研发出来的车型同样只是挂有跨国巨头的标识、甚至是中方在参与研发之后,却对研发成果并不拥有任何的知识产权,这样的产品毫无“自主”的意义。

如今,国内某些技术中心在对原型车的本土改进工作中,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经验,但这也只是中国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的一个中间过程。中国汽车产业的自立,并不是需要打造一两款标榜“自主”的车型,而是需要具备真正的整车开发能力,建立从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到整车测试的全部流程以及一整套的开发体系。

薄弱的产业基础,决定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将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相比于本土企业,只要突破了外方固执的防线,取得它们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生产水平、技术衔接还是管理模式上,合资企业将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借助的资源,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倚靠外方的肩膀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自主研发的起步阶段,这个“肩膀”的作用同样需要引进外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得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合资企业的自主研发将完全依赖于此,因为花钱买到的只是有形的商品,并不是一种研发能力。接下来,合资企业需要做的,则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研究更新的技术,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毕竟,技术不做进一步的发展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合资企业的自主研发道路,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自立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并促成自主品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广州本田以合资企业的身份,不仅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更是解答了业界对这种方式的疑惑:合资企业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独立投资经营的研究开发公司,更能通过研发能力的提高,完全掌握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

对于其他合资企业而言,广州本田自主上路先行一步,无疑将给它们带来无形的压力和震撼。在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加之中国政府对自主研发的大力提倡,合资企业的独立自主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果不能迅速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不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还只是停留在现在的生产加工模式之中,合资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存在严重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