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7 > 2007年第3期

舵手马纯济

作者:
马 蕾
时间:
2015-10-15 11:29:12

马纯济在转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扮演着一个典型的、极富传奇色彩的角色。 

6年前,一个紧急的越洋电话将时任济南市副市长、正在日本考察的马纯济紧急召回国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马纯济接下重任,成了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成为一个病入膏肓、濒临破产的老国企的掌舵人。 

曾经有人替他惋惜,认为以他当年一个省会城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40多岁的年纪、一连串扎实的政绩,会有不错的政治前途,但他对此不以为然,“我在重汽工作得很愉快,从未后悔过”,他爽朗地笑着。 

操着一口地道山东话的马纯济思路缜密、条理清晰,他出口成章,稍作整理便是篇颇具理论深度的好文章,丰富的阅历和从政的背景使他对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兼具了政治和经济智慧的马纯济以出色的成就证明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韬略。

转危为机

成功切换发动机,将一场危机转变为发展的契机,再次使人们看到马纯济过人的战略水平和决策力。 

2006年年初,重卡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遭遇发动机断供的中国重汽会不会安然渡过危机。 

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重汽不仅成功化解这一掣肘问题,还以远远高于行业增幅的速度,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2006年,中国重汽全年产销重型车突破6万辆,市场占有率已达20%,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利税超过2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这是中国重卡企业发展史上一场极具标志意义和戏剧效果的企业“拯救”行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一系列成功化解的步骤,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制约企业发展、具有“致命”意义的发动机问题,还促成了其2006年的大发展,也使企业迎来了实现质变的契机。 

媒体在评价中国重汽具有非常坚强的钢铁意志的同时,也不由感喟其冲破重重阻碍的战斗力。 

眼前的马纯济正是这场“硬仗”的总指挥。一年下来,他白发多了,笑容、自信和激情却丝毫不见少。他爽朗地笑,说到开心处会加重语气,毫不掩饰对过去一年取得成绩的喜悦。 

人们总是喜欢人为地为国企领导人赋予沉重的责任和使命感,但在马纯济身上,看得见责任和使命,“沉重”却寻不见踪影。 2006年,潍柴发动机的突然断供使中国重汽遭遇改革重组以来最严重的发展危机。一时间,质疑中国重汽发展前景的种种声音四起,以马纯济为首的中国重汽领导班子果断决策,迅速展开行动,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实现了发动机的切换。 

“实事求是地讲,从产品技术来说,我们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关我们能够挺过来,表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提高。指标的增长不是企业的根本,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核心竞争力提高和机制发生转变,才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马纯济坦言2006年中国重汽的大发展超出了预期,中国重汽走到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节点。 

“中国重汽6年来的改革发展,我们经历了许多坎坷,也阅尽了世间万象。我们干了很多事情,也学了好多东西,一句话,中国重汽更加成熟了,不仅技术成熟、产品成熟、市场成熟、管理成熟,连思想也成熟了不少。我们的发展思路更清晰、更理性,实现发展目标的信心更坚定。中国重汽已具备了实现质的飞跃的条件,形成了突出的优势,2007年将是中国重汽实现质的飞跃的起始之年。”在马纯济看来,中国重汽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已经展现在眼前。

天降大任

历史选择了“有准备”的马纯济,而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不畏惧挑战的马纯济甘愿为改革做一回铺路石。 

2006年对于中国重汽的发展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真正理解这一年对于中国重汽的意义,得先了解马纯济所带领的这个大型国企曾经经历过怎样一段“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岁月。 

“企业好坏看班子,班子好坏看‘班长’”,对于处于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像当年积重难返、负债累累的中国重汽这样的大国企来说,没有一个能统领全局的领袖和一个极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也许一切都无从谈起。 

职工103034人,资产总额137.58亿元,负债168.27亿元,亏损83亿元,欠发职工工资4.42亿元,欠缴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失业保险等社会统筹资金3.03亿元,工厂半停产、产品堆积如山,员工消极、低沉、无奈,没有目标、没有战斗力,许多人在绝望中走的走、散的散……这就是马纯济来重汽之前,这个曾经一度辉煌的企业所呈现的凄凉景象。 

要将如此一个复杂的老国企救活,除了要有过人的胆识、丰富的经验,还必须对企业运行和市场经济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解、洞察和驾驭的能力。 

谁能够力挽狂澜,引领这个庞大的机器起死回生,谁有资格胜任这艘斑驳大船的合格舵手,中央重汽问题调查组在考虑,重汽员工也在绝望中期盼。 

马纯济就在这个时刻出现在中央工作组的视野中。 

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现在的上海理工学院)的马纯济,32岁开始担任一家汽车企业的厂长,历任区长、区委书记、济南市经委主任、副市长。 

一位熟悉他的人告诉记者,当时作为主管工业的副市长,马纯济就因在处理资产重组方面业绩突出而屡受表彰,“他可是当时干事创业的传奇式人物,救活过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马纯济身上再次验证了其真理性。 

2000年,在中央工作组召开的“如何搞好国有企业”讨论会上,马纯济对于国企改革的理论,推动了工作组“找帅”的进程。 时至今日,仍有人对那次会议上马纯济的发言记忆犹新,一位参加过当时会议的领导告诉记者,“当时与会的其他人只是力陈问题,而对于如何解决都没有好的想法,而马纯济当时表示国有企业困难越多,说明发展潜力越大,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克服这些困难,变困难为潜力,化潜力为动力,克服困难,解放生产力,这使大家立刻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年8月,还在日本带队考察的马纯济被时任济南市市长的谢玉堂紧急召回济南,考察队继续带领队伍赴美洲考察,马纯济只身带着秘书回国,迎接他的是一场艰巨的挑战。 

一个拥有10多家生产型企业及40多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各类公司的大型集团,7万多职工,资金枯竭,人心涣散,债务累累,到这样一个企业去做董事长,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不是一个好差事,更何况,当时的马纯济还有不错的政治前途。 

于是,亲朋好友打来电话要他考虑清楚,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他的老父亲也由于担心,心脏病发作进了医院。 

马纯济意识到,即将上任的新岗位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国企改革的挑战,也是他这个曾主管济南工业的副市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不畏惧挑战的马纯济甘愿为改革做一回铺路石,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沉重的担子,也由此开始书写一段力挽狂澜的传奇。 

2000年9月9日,马纯济接掌了重汽舵手的位置。

重整河山

马纯济力挽狂澜,使中国重汽起死回生,他点燃的不仅是中国重汽员工心中的希望,也点燃了这个企业璀璨的未来。 

让马纯济想像不到的是,第一次走进重汽大门的他,迎接他的是数百名上访的职工,这些职工在以静坐的方式讨要拖欠13个月的工资。 

“当时的集团已经呈现半停产状态,数万名工人没活干,有病没钱看,吃饭成问题。”一位老员工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尽管思想上已经对老重汽的破败有所准备,但萧条的情况仍使马纯济大吃一惊,当时就连他去北京出差要借400元,财务部门都拿不出来,

看着生活困难的职工,马纯济心里非常难受,他向大家保证:“组织上派我来,我就要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同大家一道,让重汽重新站起来。困难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我们只要能一天好于一天,一月好于一月,一年好于一年,重汽的困难就可以转化为今后发展的优势。” 他的讲话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让大家感到重汽终于有了一个让人放心的舵手。 

然而,面对千疮百孔的重汽,怎么救,从哪儿着手,马纯济陷入了深思。 

虽然在政界工作了很多年,但骨子里马纯济仍然保留了质朴务实的作风,他参观、考察、调研,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重汽的实际,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日记。 

经过一番认真调研考察,马纯济一针见血地指出老重汽濒临崩溃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力,没有形成一套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发展思路,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制定、实施可行的发展规划”,他说:“一个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于是,务实的马纯济制定了“一年持平、两年赢利、三年大发展”的计划,力求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恢复生产是当务之急,但资金不足成了拦路虎,为了筹措资金,马纯济跑政府、跑银行,筹措来几千万元启动资金,把钱全部投入到恢复生产上,与此同时,他把积压多年的汽车拆除,变废为宝,清点库存零配件,盘活资产。 

随着生产的恢复与快速提高,人心开始凝聚,资金形势开始好转,整个重汽开始出现复苏的景象,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马纯济带领一个全新的中国重汽出现在世人面前,奇迹诞生了。 

资料显示,在当年的汽车市场中,中国重汽的市场占有率开始回升,15吨以上的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2%,20吨以上的更占据了80%,牢牢控制了中国重型汽车市场的制高点。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销售各种汽车10539辆,其中重型汽车7898辆,各项指标均增长90%以上,恢复了自己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 

原来的质疑、不解全都变成了佩服、赞叹,大家都嚷嚷着让马纯济请客,但此时的马纯济又开始了新的思索,怎么才能够让重汽保持这种发展势头,长盛不衰。 

马纯济认为,必须不断创新变革,致力于机制的转换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于是,他提出按定单组织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改变了中国重汽多年以来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建立起市场机制。 

他重新调整了销售队伍,通过一系列的手术使中国重汽销售体系焕然一新,催生出了一个蓬勃向上、精干高效的销售队伍。 

他建立机制,带队伍,调整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推动了零库存的实现;他进行招标采购,拉开了降低成本工作的大幕,将成本管理推向了更高层次。 

他关注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建设,本着知识化、年轻化的原则,大胆使用新人,一大批重汽的青年才俊被充实到决策层、管理层,1983年进厂的大学生、现在的总经理蔡东,就是其中之一。 

马纯济以远见卓识和对市场经济的洞察把握,一步步将中国重汽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改革重组之初的年产3000辆车,到今年产销6万辆、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增长5倍。 

2006年9月底,经过国际权威审计机构审计,中国重汽的资产总额已由最初负的38亿元增至45亿元;从出口为零到今年整车出口超过6000辆,创汇2亿美元,居行业之首,成为国家首批出口基地企业,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与6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重汽的产品开发和专利数量居行业之首,自主开发的HOWO系列产品,成为国内成熟重卡先进产品的典范,已经大批量进入市场的水泥搅拌车替代进口,成为最受欢迎的首选产品,军车开发领先行业;尤其是中国重汽牌发动机的研发成功,标志着其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如今中国重汽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之一。

走向国际

马纯济说,不敢走出去,不敢到国际市场去竞争,不敢按照国际规则来运行,那么就会永远落后。 

马纯济的目标是把重汽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他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 

“我们知道,尽快和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化水平,毕竟要有一个过程,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必须要迈出第一步,没有这一步,我们永远不可能为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与沃尔沃合资合作,是马纯济战略规划中事关全局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国重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两者之间的合作之路长达9年,其中一个小插曲,可以生动诠释出马纯济的人格魅力。 

2001年8月,当时还是济南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的马纯济亲自带队赴沃尔沃总部开启合资谈判的破冰之旅。 谈判期间,一位沃尔沃的代表问马纯济,他是一位政治家,为什么要来履行企业家的职责。 

谈判中,马纯济则以自己掌握的汽车专业知识和不凡的谈吐诠释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晚宴时,那位代表再次找到马纯济,由衷地赞叹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真正的“汽车人”,并坚持要与这位“汽车人”喝上一杯。

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沃尔沃项目的顺利开展,中国重汽的国际化战略开始迈出大的步伐。 

2004年,中国重汽正式确立“成本战略、国际化战略、区域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四大战略,将国际化正式列入战略之中,并在2007年商务大会上,将国际化战略列为四大战略之首。 

“其他三大战略服从国际化战略发展,这是战略调整,也是市场需求。” 

马纯济表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重卡还有5年左右的差距,要振兴民族重卡,产品品质提升势在必行,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的出口逐步发展到2亿美元,6000多辆整车,到2010年,中国重汽产销12.5万辆中要有1/3进入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马纯济还大手笔进行资本运作,卡车公司顺利登陆深交所,整体上市正在积极筹备中。 

对于正在进行的上市事宜,马纯济说:”没有人逼着干,永远达不到高水平。国家不强在世界上就没有地位,企业也是如此,不敢走出去,不敢到国际市场去竞争,不敢按照国际规则来运行,那么就会永远落后。上市融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机制和国际接轨,成为一个新型的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新平台。“ 

当求发展的激情和对市场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同时兼备时,这就成为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马纯济特别强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把握住主动权,同时要明白自己每走一步路的目的是什么。

期待质变

马纯济的思想和言论,已经成为中国重汽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的主心骨,如今马纯济又给重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3年内实现质的飞跃。 

马纯济结束了中国重汽的一个旧的时代,揭开了其发展的崭新一页。 

现在,中国重汽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重卡行业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了,然而,马纯济对此并不满足,又给自己和企业提出了新目标:“2007年到2010年,中国重汽将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质的飞跃。” 

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在马纯济的规划里,这种质的飞跃包括销售网络、产品品质、资本结构、管理机制、品牌培育、员工队伍等各方面都要发生质的变化。 

一旦目标达成,中国重汽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尽管中国重汽6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纯济并不是激进的改革者,从政的经历让马纯济总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 

“只有实现这些质变,我们才能在世界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形成中国重型汽车面向世界的领先地位,才能跟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我们应该有这种目标和要求,有这种雄心壮志。”马纯济表示围绕着这个目标,认真地耕耘和操作更为重要。 

与马纯济面对面,6年的光阴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印记,白发悄悄爬上他的鬓角。 

“在重汽工作我总结了三‘快’,企业发展快、时间过得快、心情很愉快。”这种愉快让他的眼睛里看不到丝毫的疲倦。 

6年来,马纯济的思想和言论,成为中国重汽发展每个重要阶段的主心骨,“他的思想使人豁然开朗,并逐渐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人,成为中国重汽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他的很多理论思想已成为中国重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其他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可以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位长期跟踪中国重汽发展的资深记者评价道。 

深刻的思想、高屋建瓴的理论、丰富的知识、对企业运作和市场经济的深刻理解、灵活把握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使马纯济成为一名天生的舵手,现在,中国重汽正在马纯济这个兼具企业家韬略胆识和政治家能力才干的掌舵者的带领下,一边收获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一边继续将企业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抽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兼具了政治和经济智慧的马纯济以出色的成就证明着自己过人的胆识与韬略。

马纯济的思想和言论,成为中国重汽发展每个重要阶段的主心骨,他的思想逐渐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人,成为中国重汽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他的很多理论思想已成为中国重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其他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可以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马 蕾)【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