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记者| 张敏
停牌近两个月的长安汽车(000625)迎来了复牌后第二个涨停日。两天前,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长安等10名特定对象增发约3.21亿股,募集资金约60亿元用于长安汽车城乘用车建设和发动机产能结构调整两个项目。
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为中国长安、北京物源股权投资管理、招商财富资产管理、博时基金、阳光资产管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等共 10 名特定对象。其中,中国长安为公司控股股东,其他部分合伙人为公司的管理层及核心心人员。
《汽车人》认为,此次募资引入了多方面的投资者尝试混合所有制,同时通过募资扩大自主品牌产能,提升精密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能力,这是长安汽车为实现其“2025远景计划”,从管理与产能入手,打造”软、硬”实力的表现。
今年年初,中国长安总裁张宝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5年,中国长安集团确保实现产销290万辆,力争3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保底75万辆,力争80万辆。2025年,长安要做全球一流的汽车企业,力争800-900万销售目标,向千万目标进发。
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全年销售汽车254.78万辆,同比增长18.55%,高于行业11.69个百分点,保持第一阵营第一增速,行业地位稳固提升。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在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呈现。过去的三个月,中国长安销量高达80.4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贡献度达到70.25%,成为中国长安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按照预期,未来三年,长安自主乘用车年产销量将达到近120万辆,但公司目前重庆、北京、合肥三大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仅54万辆,迫切需要提升产能。
对于持续增长销量对长安汽车产能造成压力的问题,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曾表示:“长安汽车热销车型在产能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们将很快解决产能受限的问题。”
长安目前产能主要集中在重庆、北京、合肥三大生产基地,为摆脱产能不足困局,去年长安汽车斥资28亿元对现有工厂进行扩充,同时还利用合资工厂代工增加自主汽车产能。将新奔奔交由长安铃木代工生产及全面释放固有产能外,长安汽车新产能规划也在逐步推进。
不久前,长安汽车城乘用车项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备案批准,长安将投资33.7亿元在重庆建设新工厂,该厂最大年产能可达36万辆,投产后长安自主品牌产能将增长7成以上。这正是此次募集资金所希望打造的产能。
据了解,在重庆工厂投建的产品是基于长安汽车P3平台开的C201、C301,以及新中型三厢车、新中型两厢车等四个车型系列。而长安汽车发动机产能结构调整投资额约32.14亿元,新建30万台/年H系列发动机产能,在 G系列发动机生产线上改造形成15万台/年H系列发动机产能,在C系列发动机生产线上改造形成15万台/年S系列发动机产能,新建15万件/年EA系列发动机2C件机械加工能力。
可以想见,在长安汽车“2025愿景规划”中,投入力度将远远超过上一轮投资。在靠自身积累并不足以完成下一轮规划的前提下,长安汽车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无疑是聪明的做法。
如果说,新工厂的打造为长安汽车未来发展解决了产能限制问题的话,通过资本投资,在企业管理中尝试混合所有制经营,也是长安汽车适应国企改革潮流,在机制改革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作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