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走出充电孤岛:IT思维无法拯救特斯拉

2015-05-31 22:32:24 作者:

马斯克几次表达了对中国市场销量低迷的失望。但从补救措施来看,马斯克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惨淡,完全归结于充电设施不完善和团队对此推进不力。事实上,这可能是马斯克将来要面对的另一个判断失误。

陷入充电孤岛中的特斯拉,在徘徊一年后,终于在5月12日宣布将面向中国市场生产的新电动汽车进行改装,符合中国充电标准,并拿出针对已购车车主的临时解决方案。

“计划为老用户提供转换设备,类似我们出国时带一个转换头,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这是过渡性的一个解决方法。”特斯拉中国公共政策与充电基础设施总监高翔说。

特斯拉的充电标准和国标不一致,导致其在中国像一座孤岛,无法利用国家力量建设充电站。特斯拉CEO马斯克越来越困惑:在产品大规模市场化的两年中,特斯拉生产规模越大越受制于集成式零部件供应;核心部件动力电池通过采购获取,也受制于人。

马斯克犯下的最大错误在于思维方式,将IT思维全面移植到汽车链条中,认为造汽车也可以像IT一样,低成本对链条中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忽视了汽车和IT的产业特性完全不同,低估了汽车产业本身规律的反弹力量。

定位为一家科技公司,捧红了特斯拉概念,也束缚了特斯拉。本质上特斯拉就是汽车,而不是IT产品,但包括马斯克在内的管理者至今不愿界定。5月15日,特斯拉中国相关部门也没有对此做出回应。特斯拉品牌定位模糊,可能制约特斯拉更进一步的市场化。

让特斯拉有更多地方充电

特斯拉的充电标准和国标不一样,车主无法在特斯拉自建以外的充电设备充电,其他品牌汽车也无法在特斯拉充电站充电,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年以来,最被关注的问题。

特斯拉对外解释,因为国标不完善,导致特斯拉无法按照国标来。5月11日,高翔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标在兼容性和安全性的欠缺,令特斯拉此前无法按照国标生产产品。“国标草案需要改动,我们不可能每改一轮就改一遍量产车。”

但业内对此看法迥异:一是过去几年国内不少电动车按照国标生产,现实中是能兼容的;二是标准永远是在修改中的,即使最新版的充电标准出台,也会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修订。

据新版充电国标草案修订专家组成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新草案将于5月19日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过会,如果能通过,将会很快发布。“草案经过了多轮讨论和修改,充分征求了电动车企业的意见。”

在新标准正式发布前,特斯拉并没有停下扩充充电网络的步伐。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形成了家庭充电为主,超级充电为辅,目的地充电和移动充电器为补充的模式。快充桩100多个,目的地充电桩1000多个。

特斯拉很清楚,这个覆盖率离预想的太遥远。特斯拉的现实解决之道,必须是走中国标准,让特斯拉车主能到国家力量、第三方社会资本建设的充电设施上充电。

特斯拉的方案是,未来特斯拉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车,将按照中国充电标准生产;特斯拉的老车主,将被配一个转换设备,也可以在公共充电设备上充,并称“充电效率不会受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