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读书】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车展,还有诗和远方

汽车人传媒 2016-04-23 11:08:15 作者:刘葳漪

黑色的方块字会如同一片片温润的玉石,暖和我们沁凉的手心,它们甚至还会无拘无束地为你我聚集起一方明媚晴朗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的灵魂悄然舒放和自由翱翔,不必抱怨车展的种种,它本就不该是我们生活的日常。

◎ 汽车人传媒评论员 刘葳漪

对我来说,4月23日距离北京车展媒体日可以倒计时计,不过,这一天还是世界读书日,我更喜欢对它后者的界定。这样的日子写一篇读书专栏,心里浮现出张恨水的《读书百宜录》,顿时觉得月当圆处最蝉娟。

这世上,对我影响最深的人是林语堂,一个月前,他刚好去世40周年。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不见今时月。我读过林先生所有的著作,前后去过台北仰德大道二段141号几次,站在林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想着他说的“宅院就该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仿佛看到他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口含烟斗,欣赏台北的夕阳沉没于观音山际。

遥想从前,孔丘没有HP 、iMac的笔记本、iPhone、华强北的手机,一样伟大;李渔没有中关村的盗版淫秽光盘、草莓味儿的螺纹杜蕾丝,一样淫荡。天地人禽、千古幽情,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林语堂先生有一点点像仲尼,周游列国,修订六经;有一点点像李渔,说笠翁是“世界喜剧大师”不会遭到反驳,恰如“幽默”这个中文说法出自林语堂。林语堂最喜欢的人是苏东坡。

他写《苏东坡传》,真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是“一个赤子写另外一个赤子”。虽然就品性和才学而言,林语堂还远够不上苏东坡的风华,但在20世纪诸多第一流的文人中,他无疑是最为接近苏轼的那个。

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北宋100多年,没有任何一个读书人因为文字掉脑袋。几千年的中国,从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苏东坡的纯正无邪、真实不欺,和时代不无关系。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词、文、诗都是第一流中的第一流。能解读这个天才的,也只有林语堂了。东坡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得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林语堂颇得苏轼特质。

《苏东坡传》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曾暗暗下决心,倘若有一天我的工作不再这么“碎催”,一定把《苏东坡传》全文背诵下来。

林语堂从1932年起就提倡“闲适幽默”,给文坛很大的影响,虽然被鲁迅称作“神经病”,我恰恰觉得中国文学在鲁迅的烈日蒸烤之外,多了一树宜人的闲适浓荫。

林语堂厌恶一切刻板的规则、束缚,认为制度化的人生一点也不幽默。他应邀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上台之前,许多冗长乏味的演讲已经让学生们昏昏欲睡。林语堂作为特邀嘉宾上台压轴发言时,只说了一句话:“绅士的讲演,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说完下台。学生们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叫好,成为至今的佳话。

因此,他的《人生的盛宴》、《吾国与吾民》、《道家是个幽默派》、《老子的智慧》、《优游人间》... ...无一不是亦庄亦谐,入情入理。

当年,林语堂介绍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著作《生活的艺术》风靡大洋彼岸,连续52周名列美国畅销书榜首,这本书写了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迄今仍是中国现代休闲文学的代表作。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林语堂评价陶渊明,“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逊的田园诗人,将和谐的生活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亦是林语堂的生活写照。

林语堂的文字总是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他强调“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要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从少年时代起,林语堂的思想就深植于心——绝不趋炎附势,道貌岸然,于是,我生命中从没有为了五斗米,把小腰折成虾米状的瞬间,工作以后更不肯像那些聪明人一样专门去揣摩领导的心思,你说我不上进也好,没追求也好,无所谓,我就是觉得人生一世,做这种事影响心情。

黑色的方块字会如同一片片温润的玉石,暖和我们沁凉的手心,它们甚至还会无拘无束地为你我聚集起一方明媚晴朗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的灵魂悄然舒放和自由翱翔,不必抱怨车展的种种,它本就不该是我们生活的日常。作者/刘葳漪,上汽通用汽车企业传播及媒体关系经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