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半年销量135.5万:长安战略势能全面爆发

汽车人传媒 2025-07-05 08:15:42 作者:张敏

 

135.5万辆销量的背后,是“科技长安”全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蜕变的坚实足迹。

 

文 /张敏

 

2025年上半年的国内市场,竞争态势之激烈,到了异化的程度。

 

监管两次介入,试图重塑竞争规则。无论是供应商账期,还是价格竞争的规范化,都反映了竞争正迅速迎来终局。这种情况下,市场份额正在加速向头部集中。

 

 

长安汽车2025年上半年销量135.5万辆,创了8年新高。其中新能源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似乎是新能源销量爆发,拉起了长安整体销量。

 

长安旗下品牌齐头并进

 

舆论大多都很清楚,无论新能源还是长安整体业绩,都源于长安三大计划(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进展顺利,取得了大批成果。这些成果托举了销量。长期看,销量肯定是战略的唯一检验标准,但短期而言,销量考核应与战略执行的效果脱钩。

 

这一点长安有清醒认知。自从2017年发起“第三次创业计划“以来,长安长期保持了战略韧性。无论暂时的领先还是落后,无论顺境逆境,都以我为主,执行早已厘定的战略规划。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长安战略和销量同频共振的理想状况。

 

长安旗下多品牌取得突破的意义,甚至胜过销量总盘子上升到新高度。

 

 

长安倾注战略资源的阿维塔,6月份交付10153辆,同比增长117%,连续4月破万,站稳了高端新能源品牌定位。产品谱系的丰富,不仅扩张了对应客群,还取得了空前的舆论声望。阿维塔运营走入正轨,标志着长安高端化努力,达成了初步成就。长安的“一把手工程”果然有效。

 

 

长安新能源的第二块品牌拼图深蓝,则走大开大合的路线。6月全系交付29893辆,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7%。不仅居于央企新能源品牌销冠,还拓展了海外市场。

 

大家认为深蓝发力的重点应该是东南亚,实际上深蓝和阿维塔一样,将扩张的重点同时瞄准欧洲。这不仅显示了长安对两大新能源品牌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产品优势的自信,而且外线作战本身,就展现了“海纳百川”计划的战略进攻性。

 

 

而长安启源6月交付38771辆,长安启源Q07连续三周登顶25万元内新能源中型SUV销冠;长安引力的CS75系列产品生命力仍然旺盛,累计销量达到280万辆;长安逸动在5月份拿到全国燃油轿车零售销冠;长安凯程连续5个月摘得新能源微客市场销量冠军。

 

一花独放不是春。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多个品牌表现都很突出,这意味着长安的运营渐入佳境。拉动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正取得明显的战略收效。

 

技术与生态成果斐然

 

从去年到今年,行业在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中高度内卷,凭借战略推进顺利的底气,长安探索以“硬科技+软生态”双轮驱动系统转型。

 

在技术自研上,长安展现出惊人的战略执行力。在固态电池、AI大模型融合、域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深耕,其“北斗天枢2.0”计划更明确从2025年起全面停止非智能化产品开发。

 

 

长安专利群实力今非昔比,比如深蓝的微核脉冲加热技术,获中国专利金奖后宣布“开源核心专利群”,彰显技术自信的同时,以开放生态撬动行业协同进化。

 

智能化层面,“北斗天枢2.0”计划正重塑产品基因,构建起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EE架构平台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包括“中央计算+区域环网”SDA平台深度融入AI大模型在内的系列技术,支撑206项场景功能即将量产。 

 

而以金钟罩为品牌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等应用和研发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迭代序列,坚持应用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长安擅长做长期部署、做大计划、做长周期技术的风格,一如既往。

 

 

在生态构建上,长安则保持高度开放性。与华为的合作从HI模式升级为HI PLUS模式,覆盖产品定义、开发测试到营销服务全链条;向行业开源深蓝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推动产业链协同进化。

 

三大计划之间的关系

 

作为拥有全细分市场份额的大型央企集团,“长板够长”并不奇怪,“短板不短”才是近乎奇迹的存在。能够产生直接关联的,就是长安长达10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为诸品牌业绩奠定了基础。

 

10年来,长安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其中新能源领域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跨周期高强度投入,取得商业成功,似乎理所应当。但是,投入是一回事,产出和工程转化,是另一个层面的能力。

 

事实证明,长安两者做得都非常到位。既务虚也务实,既注重基础研发(材料科学、电化学、工程力学、AI、高速通信),也注重产品增值。消费者能直接看到的是后者,但基础研发无疑提供了底层支撑。

 

 

目前,长安汽车的研发资产规模庞大,产出惊人。长安的智能化、软件领域研发团队,多达5000人以上。现已建成17家科技公司,16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180个实验室,拥有行业唯一的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还是全国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单位。

 

目前,长安汽车全球专利布局量已达到约2万件,平均19件/天,发明专利占比70%。研发实力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7届14年名列前茅。

 

 

如果剖析一下,香格里拉和北斗天枢,走的都是技术-产品-市场增长的逻辑循环;而海纳百川看似是海外市场扩张计划,实则属于经营层面,但它严重依赖前两者提供的产品和品牌背书。只有在国内取得市场成功,海外才有突破可能性。墙内开花墙外香,只是特例。

 

不同市场的消费偏好,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场景和预算。而物超所值的产品,可以跨越文化背景、市场环境,赢得所有人喜欢。剥离这些浮在表面的差异,人类的审美和价值判定往往很容易趋同。

 

这就是为什么,海纳百川要放在香格里拉和北斗天枢之后推出。长安深得水到渠成、顺水推舟之妙。时机尚未成熟之前,不试图硬努。

 

内外并举,赢得战略机遇

 

今年上半年,长安在中亚五国的KD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泰国罗勇工厂5月份投产,成为长安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实现深蓝S05等车型的本地化生产;继阿维塔之后,深蓝也登陆欧洲首站挪威市场。

 

 

秉持“无海外、不长安”理念,长安已完成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六大区域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全球规划巴西、印尼等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建成并投产9个。一年来,长安在海外100多个国家部署了超过1.4万家全球网点、28场区域品牌发布。

 

在欧洲市场成为中国车企必争之地的当下,长安以“在欧洲,为欧洲”为核心理念,凭借全链条本土化运营与技术差异化竞争策略,打响迈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关键战役。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华荣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透露,2025年,长安欧洲市场战略规划围绕产品策略、上市节奏、全年目标三条主线推进。在产品规划上,长安秉持“少车型、大单品”策略,致力于为欧洲用户提供“电、混双优”解决方案。未来三年,长安计划在欧洲投放8款产品,覆盖纯电与增程动力,满足多元市场需求。

 

2030年,长安全球销量目标500万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将销售300万辆,海外销量目标150万辆。长安将构建研产供销运一体化本地运营体系,根据当地产业要素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工厂选址与制造模式落地。

 

 

由此可见,长安已经从试探性出海,演变成全面出海,实现空前的战略资产前置。而重资产部署,则标志着长安开始以“体系输出”替代单纯的“产品输出”。

 

这和长安推出高端品牌(阿维塔)的时机选择如出一辙。在不同的战略维度上,长安领导层展现出近乎完全一致的思维方式和风格。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战略定力。

 

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告称,将汽车板块从兵装集团中分立,成为国资委管理的一家独立央企。而长安汽车作为新央企核心整车业务,重要性更加凸显。更高层级、更具实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让长安的战略推动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投资市场也对长安汽车的“战略独立”,给予了积极反馈。

 

 

长安汽车的半年业绩增长的本质,是通过“三大计划”实现技术、产品与市场的精密吻合,再凭借开放生态与责任经营不断蓄积势能。135.5万辆销量的背后,是“科技长安”全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蜕变的坚实足迹。

 

当整个行业都为价格战而焦虑的时候,长安以扎实的研发投入、清晰的战略定力与开放的产业胸怀,诠释了一条长期战略设计-执行的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其意义已超越一家企业的范畴,为中国汽车从“制造追赶”迈向“科技引领”,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转型样本。世界汽车的舞台上,长安的战略势能展开,才刚刚开始。【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