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狄更斯《双城记》
◎ 汽车人传媒评论员 金永生
前几天发布的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该品牌一季度销量同比微降(0.11%),某些好事者又抛出“自主品牌汽车的拐点是否已经来临?”、“自主品牌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之类的言论。对此,TNS新华信信心不改,坚定地认为自主品牌并未式微。这份信心来源如下:
自主品牌的“客观表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从宏观层面讲,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所有行业的发展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到“某些行业已经赶上甚至超越欧美发达国家“的巨大转变,成为全球第二大GDP经济体。有雄厚的实力撑腰,中国逐步拥有了自主技术的高铁、磁悬浮列车、第四代核电站、4G通信标准、北斗导航系统……等等。接下来几年,中国将在几大关键行业争夺未来话语权,未来也一定会拥有自己的英特尔、高通、Windows、安卓、苹果,等等。
从民间层面讲,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一些在人口数量少、消费基数小的市场无法尝试的前沿技术或产品,在中国市场却有着孵化、试错以及竞争、进化的可能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空间容纳BAT(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巨头首字母缩写)的同时存在,以及数十乃至数百家相同类型的团购以及O2O公司的互相竞争,并在2G通信时代就向3G和4G快速过渡。这样的竞争烈度,保证了中国在互联网应用、智能终端开发等领域的发展迅速赶超欧美市场。
自主品牌的“主观接受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主力消费群体主要为70后、80后和90后三个代际。70后是物质紧缺的一代,之前贫瘠的生存环境给他们的成长经历带来很多遗憾,一旦有能力开始消费,他们对品牌的推崇程度很高,购买决策也大多带有趋同色彩。
例子之一便是70后喜欢苹果,购买苹果,并向他人推荐苹果;再看80后,生长于过渡时期,80后虽不像70后那样关注生存问题,也有了初步独立的消费主张,但受制于社会转型期的机制断档,实际行为还是有些盲从。
80后的消费模式在手机的选择上体现为喜欢小米,购买苹果,向他人推荐华为;而90后则是物质完全丰富的一代,他们从来不理解什么叫做生存,有独立的消费主张也予以实际施行。
所以,90后喜欢小米,购买小米,并向他人推荐小米。在70后为主体的消费品市场中,同类产品的大品牌相对小品牌的加价率很高,大品牌完全钳制住了小品牌壮大的机会;而在90后为主体的消费品市场中,购买者有独立的消费主张和价值判断,他们有能力在剥离品牌后做出是否“值”、“抵”、“核”的衡量,这些人的消费行为为新品牌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随着90后的长大,我们看到对权威无感、思维独立的新消费群体的快速崛起。新品牌一方面仍然获得大量涌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发展起来缩小与旧品牌在加价率上的差距的机会。
经过若干年的磨砺,自主品牌终于赶上了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时代。写照之一: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3C产品时主动选择自主品牌。本年第一季度,国内彩电销量前五强均为国产品牌,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65%;国内手机销量排行榜上虽然第一名还不是国产品牌,但也占据了八个席位(前十中只有苹果和三星两个国外品牌),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样超过60%。
去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其中汽车被归类为十大“大力推送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之一。关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批量出口;到2025年,2家整车企业销量进入世界前10。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
在汽车领域,使得自主汽车品牌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提升。其一是机械层面的研发、造型、选材、测试、标定、装配、以及维护的水平,原先横亘在自主和合资品牌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品质差距得以缩减,博瑞、CS75、H6、观致5、传琪GS4等车型在产品力上确实达到了可以与同类合资产品抗衡的水准;
其二在电子层面的探索、尝试、量产方面,自主品牌站在了与国外品牌相近的起跑线上,还额外拥有某些外资品牌无法比拟的上下游发展环境,无论是互联互通,还是智能驾驶和电动化等,上游的配套商和下游的消费者都敞开胸怀拥抱自主品牌的电子创新。这些发展的机遇,使得自主品牌除了品牌号召力与合资汽车仍存在明显差距外,在产品本身的性能以及创新方面都几乎可以并肩。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过去几年的锤炼,自主品牌终于有机会宝剑锋自磨砺出。让我们一起等待自主品牌的春天。(作者/金永生,特恩斯新华信业务流程与信息研究部负责人)【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