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可能已经成为现实。英镑暴跌10%,一夜回到1984年,欧元……好吧,欧元没有32年的历史可供回溯。黄金涨回2013年,美元、瑞郎、日元汇率飙高。石油和大宗期货市场一路走跌。市场的避险情绪达到疯狂的地步,踩踏已经发生。
◎ 《汽车人》记者 黄耀鹏
英国脱欧公投计票过程,脱欧派一路领先(说好的留欧派占优呢)。直到北京时间13:00,已经确立了无法撼动的优势,狠狠扇了各机构民调的脸。
过去的一夜,各大央行、银行、投行、券商、保险公司,大型企业都派精兵强将守夜,最后都熬成了兔子眼。最坏的可能已经成为现实。英镑暴跌10%,一夜回到1984年,欧元……好吧,欧元没有32年的历史可供回溯。黄金涨回2013年,美元、瑞郎、日元汇率飙高。石油和大宗期货市场一路走跌。市场的避险情绪达到疯狂的地步,踩踏已经发生。
接下来还能干什么?
各大央妈(欧洲央行、美联储、人行)都声称自己拥有足够的应对手段和预案。别逗了,我们刚刚经历了历史性时刻。什么叫“历史性”?从来没有人经历过的,也就不可能有什么靠谱的“预案”。全世界所有政体、所有商业企业全都行驶在未知水域,最有经验的水手也心下惴惴。
在这一刻,我们经历了全球化的退潮。
在美好的2008年以前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我们都以为全球产业将加速整合,跨国企业将变得更加硕大无朋,主权国家之外的跨国利益集团正在拥有近乎大国的力量……
2008年之后我们相信,危机之后的重建,早晚会跨越之前绊倒的障碍。重建的时间花费之久,任何经济乐观派都已经沉寂了。但我们仍然相信全球化的逆转力量不会来自人类自身——可能是诸如环境、气候,甚至太阳黑子。但是我们又错了。
现在反噬的力量同样强大。24日一个白天,全球经济发生的混乱,不过是开胃菜,精彩还在后面。振荡的余波将会减弱,但影响的涟漪将逐步扩散。
民粹主义也好,孤立主义也好,英国人作为一个整体,要回了边界控制权(或者自以为要回了控制权)。他们将付出一些代价,斩断了一些商业联系,将一些供应链的成本抬升了。这不是世界末日,在未来的7年时间内,我们尽可以慢慢应对,找出替代途径,剥离影响。但愿这不是欧盟大厦将倾的预兆——后者则要恐怖得多。
如果允许公投,可能有1/3国家的公民将选择“退盟”。可以想见,所有“发红包”的国家公民都心怀怨恨,认为自己被东面和南面的穷邻居打了“秋风”。大家都闹起来,上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法德轴心,将被动摇。而这是欧洲摆脱战争循环的基础,法德将不惜高昂代价捍卫它(就好像目前的代价不够高似的)。
他们现在将尽可能地平抑英国出走的影响——他们将在布鲁塞尔坐着等待“看守政府”的卡梅伦首相,后者将成为“孤立主义复辟”的罪人,尽管他拥有欧陆视角,但办砸了差事。
短时间内,所有的跨国车企都会安静下来,等一下,看看接下来的谈判,英国人还能要到什么。当然,容克、默克尔、奥朗德不会给卡梅伦好脸色,英国人也不会得到比挽留时更优惠的条件。
在公投之前,所有在英国的跨国车企都声称,不会放弃英国的投资,但他们会看到利润像香肠一样被逐步切掉。目前80%左右的英国产汽车用于出口,英国自身的新车注册量将会下降——即便不下降,英国自己的市场容量也很有限。他们将年轻的、拖家带口的移民拒之门外以后,纳税和乐于消费的年轻人将变少。这真让人悲哀,但执着于自己蛋糕变小的底层人民不会在乎。精英怎么想?富豪怎么想?对不起,现在民粹当道,特朗普目前身处英国,似乎打算亲身感受快乐。
进出口零关税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譬如2018年)终结,代之以出口整车10%的关税,进口零配件5%关税。鉴于英国生产的汽车有60%出口欧盟,如果车企目前的利润在10%以下,似乎可以卷铺盖走路了,扔下数万员工和他们的家小。但是且慢,英镑暴跌,将使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走低。
卡首相的最后一个职责,恐怕是将关税推向遥远的未来。但布鲁塞尔不会假以辞色。自己作的死,含着泪也要作到底。
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人声称脱欧将使英国汽车产业损失80亿欧元以上。但真正的坏结果找上门来,当事企业其实都难以计算中长期损益(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大变化),因为影响因素实在太复杂了。
到头来,哪个因素能占据主导地位,因素之间交链、博弈的后果会不会改变影响的比例?就连有哪些要素实际上我们都说不清,但再迟钝的人也隐约觉得,昨天(24日)不是个好日子。(《汽车人》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