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索罗斯就公开表示欧盟共同体必然走向崩溃,所以,还是要做更坏的准备。但有动荡才有机会,有钱的车企不妨着手准备,去寻找那些对汽车未来发展有益的欧洲技术公司。
◎ 《汽车人》记者 张恒
英国脱欧弄得满世界鸡飞狗跳,各种刷屏。作为一个曾几何时、妄想投身全球宏观事件策略的小清新,笔者做过一些大宗商品、各国指数及外汇交易。和市场接触越久,就越来越敬畏不确定性,说实话,俺并不了解英国脱欧会带来哪些影响,大部分人应该也和我一样。
对此发表看法的人,是无知者无畏,强迫刷点存在感罢了。在中国,全球宏观策略发展的时间很短,仅仅只有几年,多说也就十几年,根本没有过类似事件的经验。何况,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市场的运行规律已变得更复杂了。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6月22日被问到英国公投时,她说她个人不认为英国脱欧会导致美国衰退,但实际上,美联储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就公投本身来看,英格兰就只有伦敦、牛津、剑桥几个发达城市投票留欧,显然,这次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对此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此文,仅谈及笔者自认为可能性大一点儿事以及大家的一些认知谬误。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才是信号?信号是金融市场的反应和各国央行的态度。
多数央行表示已经做好在必要时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这里包括欧央、中国、瑞士、英国、日本、香港和印度的央行。其中已知瑞士央行已经介入了市场,想必,不会只有瑞士央行。各国央行会使用货币互换来相互补充弹药,以此对冲汇率波动。
老百姓会下意识认为这又是一轮全球大放水,非也!央行的着眼点在于流动性。更简单的说,在投资者卖出时,央行来当接盘侠,因为很可能没有人接盘。央行的目的是减少本币跌幅过大过快,这种干预恰恰是在守护老百姓的购买力。购买力下降不仅仅是由超发货币一条造成的,如果因为对手盘稀缺导致本币大跌,大跌的事实会进一步影响人们对本币汇率的看法。
不是注入流动性就会购买力下降,有时恰恰相反。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态是欧元、英镑的贬值使得国内资产折价,当然,人民币也会跌,但咱们毕竟不是主灾区,从6月24日A股和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波动相比核心灾区差远了。所以,手里现金充裕的车企,不要再大笔分红了,可以去欧洲收购一些相关高科技公司。欧洲大概率会遭受股汇双杀,资产价格必然大打折扣。
在金融危机期间,上汽集团果断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的股票,不但获得了数倍的财务回报,还获得了不少关键技术。近几年,均胜电子在欧洲的几起收购,无存从自身的发展还是A股市场来看,也都受益匪浅。
此消彼长,由于货币贬值也会导致欧洲各国的购买力下降,所以欧企在华的投资策略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对方来投资变得不容易了,那我们的企业就主动过去收购得了。
英国的靴子落地,市场更担心会不会有下一个英国和下下一个,它们是谁?其实,多年前,欧元区的主要问题就被索罗斯这样的宏观策略大玩家说中了,那时索罗斯就公开表示欧盟共同体必然走向崩溃。所以,我们还要做更坏的准备,但有动荡才有机会,有钱的车企不妨着手准备,去寻找那些对汽车未来发展有益的欧洲技术公司。(《汽车人》记者/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