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压 黄标车将无处遁形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2014-12-22 14:51:28 作者:李秋

禁行、淘汰报废,今后黄标车的生存空间将不断受到打压

京津冀等地雾霾围城,橙色预警灯接连数日闪烁,环保部对造成此等恶劣天气的元凶——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施工扬尘、烟花爆竹等,容忍度几近为零。

素有高污染排放车代名词之称的黄标车,成为全国各地治理雾霾的众矢之的。

禁行、淘汰报废,今后黄标车的生存空间将不断受到打压,至2017年,3000万辆高排放黄标车将被淘汰。对车企来说,黄标车淘汰进程加快,无疑开启了巨大换购商机。不过,这换购商机历经几年依旧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其关键在于政府淘汰黄标车的执行力度不够。

 

各地纷纷加速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条措施(治理空气“国十条”),对黄标车淘汰做了具体规定: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15年,淘汰2005年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在“国十条”的推进下,各地纷纷开始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加快黄标车淘汰,同时限制黄标车上路。

据统计,目前,共有25个省份发布了实施方案,十几个省市层层分解了任务。其中,一线城市和污染严重的省市地区,争先表明了治理决心,并已经在积极行动。

北京2014年将淘汰更新老旧机动车(含黄标车)20万辆,同时,将加大对在用车辆尾气排放的抽查力度,重点加强对外埠进京车辆和夜间货运车辆的执法检查;上海将在今年7月起全面禁止黄标车在外环内通行,到2015年,完成剩余18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天津2014年淘汰黄标车8万辆,全市建成区全面限行黄标车……

不仅是一线城市,包括河北、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和青海等多数省市均出台相应的黄标车报废更新补贴措施,同时通过扩大黄标车禁行范围和加大上路处罚力度,来加速黄标车的淘汰。

 

换购潮迟迟未到

2017年,3000万辆黄标车将被淘汰,按理说,也将有3000万辆的新车补缺,这么大的换购商机,本该让众多车企垂涎,但是,现实却与推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目前,市场除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公交采购外,私人消费市场却依旧没有出现应有的换购潮。

今年,武汉将投9.5亿元更新车辆1300辆,至年底所有黄标车将被淘汰。邯郸市公交总公司也表示,今年邯郸市公交总公司将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全部淘汰公交黄标车……这些都是淘汰黄标车然后再换购更节能环保车辆的代表,除此之外,也有些地市,不仅淘汰黄标公交车,而且还规定,不准再购置新车,合肥就是一个代表,为控制汽车总量,合肥市不仅在20146月底要把合肥公交车黄标车全部淘汰,同时,还做出明确规定,各单位淘汰黄标车后,一律不再新购车辆。

 

根源在力度不够

淘汰黄标公交车,可以由政府买单,淘汰卡车和私家车,政府也表示可以出一部分钱,但是,消费者却不买账,有些地方政府对掏钱淘汰黄标车积极性也不高。

从环保部获悉,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区市人民政府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地区,推进综合治理,目标开始逐步落地,但实施过程中各地却进度不一,仍面临须突破的瓶颈。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以京津冀区域为重点,在防治机动车污染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但在目标责任书执行的过程中,有些污染情况不严重的地方,领导还在观望,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同时,不仅是地方政府对淘汰黄标车的积极性不高,用户对淘汰黄标车也没有太大的强烈愿望。

一方面是因为黄标车报废的相关补贴远远不够,自然无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主动进行淘汰;另一方面,由于车况参差不齐以及利益驱使等种种原因,造成黄标车仍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济南市提前淘汰黄标车已实施近5个月,但车主积极性不高,连报废后去领补贴的都是少数。申领手续复杂,正影响着黄标车淘汰的进程。有大货车司机算了笔账,提前报废能领到16的补贴,但和运营一年的收入比起来,显得不划算。

不仅货车司机觉得补贴低,小车司机也持同样的观点,济南市一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负责人称:“一辆桑塔纳提前报废补贴3000多块,有的车况比较好,车主一算账就会觉得提前报废不划算。”

这样的补贴力度,车主觉得不划算;政府部门却表示补贴压力大,承受力不足,协调难度大,落实难度也大。

要取得切实治理效果,要么在政策上卡死,彻底断绝黄标车的生路,让用户主动淘汰换车;要么就降低申请补贴门槛,提高补贴额度,也能让用户主动换车。或者两手都抓,找一个能成功淘汰黄标车的平衡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