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新一代智能交通
汽车这一网络入口的巨大潜力早已吸引了科技巨头的关注。谷歌的汽车开放联盟(OOA)、苹果的iOS in the Car(iOSitC)计划都在明确地告诉我们,汽车这一移动设备的系统入口之争已经打响。而作为车联网中另一个重要的利益方,通信运营商也在积极推进车联网的进程。预计到2017年,车辆联网的比例会从现在的10%左右增长到50%以上。
日前,爱立信宣布与AT&T达成新的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扩大爱立信“车联云”产品和应用的连接范围。双方将携手努力,推进“车联云”生态系统发展,开辟新一代车联网用户体验。
通用汽车与AT&T合作从2014年起将LTE模块预置到大部分北美销售的车型中。另外,沃尔沃与爱立信合作的“车联云”,在基本的车辆安全与车内娱乐、导航功能之外还增加智能化的停车位寻找及付费、远程热车等功能。
德国电信、沃达丰和Verizon等多个运营商在2013年推出UBI(User Behavior Insurance)服务,通过在车内增加一个联网终端来监测驾驶人的习惯,为安全驾驶以及保险公司的车险计算提供支持。
英特尔则是最先对车载系统领域表示出兴趣的移动芯片厂商。英特尔的风险投资部门总额1亿美元的基金主要用于投资那些开发汽车内信息娱乐系统和应用、驾驶辅助系统的公司。此外,英特尔还计划在德国建设首个汽车产品研发中心,并与捷豹路虎、丰田等合作。
芯片大佬高通同样对汽车互连网觊觎已久。日前,高通全球CEOPaulJacobs亲自为电动车E级方程式锦标赛发布站台。按照PaulJacobs 的说法,现在已经有1000万辆车应用上了高通的芯片。高通要做的就是将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应用体验带到智能汽车上去。
无人驾驶技术:激发想像力
无人驾驶汽车是近年来科技界的一大热点,大名鼎鼎的谷歌X实验室中最著名的研究就是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早在2009年谷歌公司就申请了多项关于这种无人驾驶技术的最新专利。据称,他们的技术在实际路况下测试的结果非常成功,无人驾驶走上商用似乎指日可待。
如果在未来能够真正把这项技术普及到日常生活当中,汽车领域就会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了帮助汽车更早地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目标,福特近日宣布将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两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技术,预计在2025年将这项技术广泛应用在车辆上。
本田研发首席工程师里春昌史透露,该公司研发了一种芯片,分别搭载在汽车与智能手机上。当汽车与持有智能手机的行人接近时,两块芯片进行通信交流,行人与驾驶者均会接到安全警告。
越来越多的汽车巨头开始启动无人驾驶计划。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CEO汉肯·塞缪尔森宣布推出无人驾驶计划DriveMe,在哥德堡长度为50公里的繁华街道上试验100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预算为7620万美元。
而在中国,很多科研机构也在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和电动汽车一样将改变汽车的未来。
手势控制系统:玩转科技
近日,福特汽车和谷歌分别发布了一份专利申请资料,两公司都在研发手势控制汽车。
通过这种系统,驾驶员可以像好莱坞大片中的主角们一样,通过手势就能控制汽车的一系列功能,如可以通过挥手来打开和关闭汽车的窗户,调整汽车的空调温度,控制车载导航和音频系统。司机的特定手势可以被车载摄像头识别,从而让手势可以取代目前汽车仪表板上的各种按钮和旋钮。
谷歌还提出了另一个设想,乘客可以利用手势向车载计算机下达各种指令或指示。不过,在汽车仍需司机控制方向的时候,谷歌宣称手势识别将是最有用的,因为其有助于让司机在开车时不被各种按键所分心。
据了解,福特并非首个开发车载手势识别系统的汽车厂商。在2012年的消费者电子展中,奔驰公司就已经展示了一个基础的手势控制系统。
在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被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时代,开发出类似手势识别这样的科技产品,似乎能更快实现人们对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方面更高的需求。业内人士表示,汽车的发展或将演变成四个轮子上的一台“电脑”。汽车逐步高科技化后,像谷歌、福特研发的手势控制未来能否在汽车领域大展拳脚,还面临着消费者对安全的衡量。
(文| 安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