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科创板,需要升级版的配套政策和监管

汽车人传媒 2018-11-06 21:11:19 作者:张恒

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快速推进,每每都能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相信科创板的诞生必然伴随着升级版的配套政策以及监管。

文/《汽车人》张恒

好不容易以为A股市场见底了,但科创板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再度把不确定性引入市场。

从10月底到11月初,一连串的政策利好,加上步入历史最低估值,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相信真见底了。因为如果再跌,质押股权大面积爆仓带来的连锁反应将不可控,甚至危及到整个金融系统。

过去这几天里,地方政府正努力建立救助基金,专门为当地上市公司的质押股权解困。11月1日,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粉碎了社会上的某些流言蜚语,刺激两市放量大涨。至此,市场达成初步共识,底部清晰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1月5日,首届“进博会”,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上交所将设立科创板。本周停发了新股,却上了一个板。

对比来看,新三板也是实行注册制,近四年多的时间挂牌企业就超过了万家。由于流动性严重匮乏、信息披露与监管问题等等,当时风风火火可如今已变为一潭死水,大批企业希望退市。

一面是新三板的囧相历历在目,一面是市场仍处于大面积质押股权爆仓边缘,不禁要问,这时宣布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意图是好的,但合时宜吗?

虽然消息令人措手不及,但这应该是早有安排,是层层推进之中的事情。

人们都在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争端问题,及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但少有人注意到,今年8月数据显示,我国消费总额达到了5.8万亿美元,首度超过了美国的5.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这是一个不同以往的信号。美国之所以强大,主因之一就是美国有着世界最大的消费能力,因为支付的是美元,也就奠定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的40年,极大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经济低迷时期,高层希望进一步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再度激发居民的消费能力,帮助经济摆脱泥潭,步入良性循环。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产生的。总书记在会上的讲话,释放出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并拿出了实际行动。

消费和经济增长互为循环因果关系,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最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中科院是全球第一大科研机构,但在科技向产业和应用方向转化上,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和行动力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纵观近20年来我国互联网和尖端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一流的创新企业都是外资控股,在国外市场上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国高层做了不少工作。

尤其是近两年,以孙正义为代表的一些巨额科技基金,帮助初创企业大肆提高上市前市场的份额和估值,滴滴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包括小米和美团的上市,上市之前就已经成为巨无霸了。这使得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大肆被这些基金掠夺。

针对这些,如何为中小科创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股权融资渠道,如何让更为广泛的投资者参与其中,而不仅仅只是被这些寡头垄断,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科创板”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下诞生了。从现实的市场环境来说,有点早产,却也时不我待。

现在,汽车业的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消费只是缓中有降,但是限额以上消费,其中占大头的汽车消费,出现断崖式下跌。汽车是一件集大成的耐用消费品,在商界尖端的科技领域,针对汽车“三化”的初创科技公司成为“风口”。为此,在前一段时间,很多整车集团设立了专门的投资基金,针对这些初创型企业,希望于不要错过行业变革。

但我们却很少能够听到这些基金有拿得出手的消息和案例,无非三个原因:第一,对这些百花齐放的初创科技公司不够了解,调研成本高;第二,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使这些初创公司过于昂贵;第三,看不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创板如果能够步入正轨,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但上述都是往好处里想,科创板如何不沦为新三板,或者近几年的创业板?面临的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解决不了以往我国资本市场上如乐视、保千里这类乱象,科创板诞生会令已经疲惫不堪的股权市场,变得更为脆弱。

有目共睹的是,近两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这样的进步,目前来看还没有能够带动股权及债权市场的发展。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面对庞大的市场,仍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科创板的诞生,对我国监管层来说,必然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快速推进,每每都能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相信科创板的诞生必然伴随着升级版的配套政策以及监管。(文/《汽车人》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