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宝马重新定义智驾:不仅能上路认路,更要懂我懂你

汽车人传媒 2025-07-08 16:00:48 作者:吴毓

 

智驾不忘驾趣,是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基因的与时俱进。

 

文 / 吴毓

 

宝马集团日前提出“智能驾驶”的新定义:致力于打造交互、操控、驾驶辅助的整体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智驾确实是一种趋势,让车辆有了“自主”的能力与意识,可以主动识别、判断、决策、执行,让驾驶者放松紧绷的神经,有闲暇去评价车辆处理路况的能力。但智驾效果有多好,现在还不敢下结论,至少国内的法规还没允许驾驶者的手离开方向盘。

 

更重要的,智驾是否能如“万能钥匙”一般地成为所有车款的最大卖点?又能否就此成为各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宝马集团的定义中,“智能驾驶”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智驾辅助能力,更要同时包含座舱内的交互、驾驶者的体验。简单地说,智驾应该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这里所谈的“交互”,不止是控制娱乐系统、舒适体验,以及设定目的地、选择停车位,而是驾驶维度的立体交互——即使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面介入,驾驶者仍然保持与车辆的“对话感”与“控制权”。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小说《火狐》描述了类似的情景:飞行员所佩戴的头盔,安装有监测思维过程和眼睛活动的传感器,并能实现脑脉冲传导。当飞行员的眼睛看到目标,脑脉冲就传递到武器控制与制导系统,虽然不能实现先敌发现,却能实现先敌发射空空导弹或机炮。

 

未来的人-车交互,也具有相似的能力。

 

 

智驾时代,驾驶者仍是车中惟一的决策者——虽然有智能辅助监控、识别与判断,但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人仍然能随时优化驾驶,甚至一票否决智驾系统的选择。

 

这要求车比以前更懂得人,懂得人的需求、懂得人的逻辑。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说:“宝马坚信,智能驾驶不是秀科技。我们致力于把’人车合一’推向新境界,让车更懂你,开起来默契得就像本能!”

 

想到这一点,并不难。做到这一点,却很难。

 

 

让车更懂你的背后,是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4台高性能计算机,分别负责4大核心用户功能。

 

通过高集成度和智能化设计,“驾控超级大脑”首次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令传动、制动、转向以及充电、能量回收等核心子功能高效集成;全新数字神经网络使决策链路的延时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较以往系统提升10倍。

 

4核“超级大脑”、1毫秒延时的数字神经网络,与BMW动态性能控制系统协同配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完成所有驾驶动态功能的计算,在各种驾驶场景下都带来更顺畅更敏捷的操控体验。

 

 

1964年,在BMW 1800的广告结尾,“aus Freude am Fahren(为了纯粹驾驶乐趣)”首次亮相。此后, “Freude am Fahren”纯粹驾驶乐趣,就成为宝马的品牌哲学,并延续至今。

 

在智能化时代,“驾控超级大脑”会成为驾驶者的“外挂”,统筹车辆动态、提供决策参考,并与驾驶者实时交互,其核心仍然是提升驾驶者的体验。对于宝马集团,所有技术创新都服务于人,都归于驾驶,纯粹驾趣仍是宝马品牌最闪亮的星。【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