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不仅是沃尔沃的品牌基因,更是这一品牌的能力锚点与价值基准。
文 / 吴毓
沃尔沃全新XC70全球首发结束,在后台见到袁小林。他用“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脚在哪儿”等隐喻,阐述沃尔沃现阶段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采访前,笔者对于沃尔沃的理念与实践心有疑问:难以被用户感知的“安全”,能否始终成为沃尔沃的信仰?智电时代的“安全”,又该如何与时俱进?
在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中,袁小林从品牌到产品,从全球到中国,聊了很多,而“长期主义”的脉络贯穿始终。特别是袁小林沉声说:在充满竞争、激烈变化的时代,分清你是谁,认清什么是你改变的,什么是你不能改变的。
这一“借物喻道”式的表述,恰如晨钟穿透云雾的清越,虽然语境柔和,却有“振聋发聩”的力道。它提升了概念的穿透力,避免了细节的争论,也为实践探索预留了灵活空间。
袁小林说“分清你是谁”,意指确定自我坐标,划定“能力的起点与边界”。
变化越激烈,“自我定位”的重要性越突出。特别是外界规则、赛道、机会不断变换时,就更需要认清自己的核心能力与价值底色。
自我定位缺失,就会落入“跟风”的陷阱:别人做AI便也做AI,别人用大模型就也用大模型,别人开直播索性跟着做直播……看似应对变化,实质却是被变化推着走;看似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缺少核心优势的企业,任何时代都无法持续前行。
98年来,沃尔沃始终引领汽车行业的安全发展,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更安心的出行方式。沃尔沃始终坚持基于安全的思考为前提,满足人们对出行的需要。
近百年的品牌历史,超百项的安全发明,沃尔沃在安全、健康、可持续层面的贡献都是有力的印证。时代在变,人对安全的需求不变;汽车在变,沃尔沃的安全原则不变。
应该说,安全不仅是沃尔沃的品牌基因,更是这一品牌的能力锚点与价值基准。
袁小林说“确定可以改变与不可以改变”,意指聚焦“可影响领域”,确定“行动的范围与投入的优先级”。
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能预测所有变化”,而是“能在变化中持续创造可控的成果”。“可控”的点滴进步,都是“确定性”的成果积累,最终成为品牌抵抗风险的“护城河”。
在全新XC70的全球首发可以看到,智电时代的沃尔沃正在为安全“做加法”。
例如,SMA超混架构选择“P2电机”,而非“P3电机”,因为后者与前轮驱动轴平行排布,碰撞时增加侵入风险;而P2电机与前轮驱动轴同轴,电驱系统更紧凑也更安全。
次如,全新XC70的电池安全,不仅有六宫格全铝门槛加强梁“外部吸能”,有“田字型”全铝电池框架从“内部护体”,有“三横”超强座椅横梁“内部顶压”,还有<50毫秒的碰撞后下电、大于24小时的电池热失控不起火不爆炸的下限。
再如,沃尔沃的智舱管理,只要检测车辆移动,大屏的限制就会激活——禁止视频但保留音频播放,且无任何软开关可以绕过。这既不影响驾驶专注,又实现安全与智能体验的平衡。
又如,在辅助驾驶的核心操作系统上,沃尔沃坚持基于“安全性更高的闭源系统QNX”开发,具备更高的安全冗余,整个系统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都达到功能安全最高标准。
以安全为核心卖点,是沃尔沃的差异化优势与长期主义选择。短期看可能略显保守,但中长期更符合用户对于可靠与可预期安全的刚需。
我们身处激烈变革的时代,有技术迭代的冲击,有政策环境的波动,还有成功模板的压力,让人陷入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不想错过的焦虑。这种焦虑,在海量消耗核心竞争力,最终只有“被动淘汰”。
虽然汽车行业的“智电”趋势确定,但沃尔沃的“安全为先”并没有改变。在这一迹近“顽固”的坚持背后,“安全”被延伸为可以被看见、被量化、被持续验证的系统性优势。
在充满变化的时代,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那些“自信掌控一切的人”,而是“能认清边界、守住锚点、持续精进的人”。一如袁小林操盘的沃尔沃,自信借势前行,而非被趋势淹没。【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