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荣的加入标志着深蓝汽车开始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邓承浩与姜海荣,两位技术派与市场派的掌门人携手作战,这种信任与协作,正是深蓝汽车面向未来挑战的团队底气。
文 / 张敏
9月8日是深蓝汽车8月以来系列产品攻势的一部分,也是高潮。
当晚,深蓝汽车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多款新品齐登场,由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在重庆主会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赵非在慕尼黑联动发布,包括:全新深蓝S07预售发布,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上市,深蓝L06全球首发亮相,DEEPAL S05、DEEPAL S07欧洲上市。
邓承浩称,S05要做成“全球大单品”、“粮仓型产品”。S05在泰国的产能全力爬坡,最终要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销售。短期内要做到月销1.5万-2万辆的水平,才能符合S05的定位。
而全新深蓝S07作为改款车型,实现了四大焕新(设计焕新、智能焕新、动力焕新和底盘架构焕新),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升级为8295P座舱芯片,续航更长、能耗更低。S09则补齐了长续航短板,采用5C超充技术,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了骁遥电池。L06作为全新车型,以独特的技术提供独特的价值体验,展现了深蓝的技术创新实力。
姜海荣空降,深蓝“智电双全”
这一场重庆和慕尼黑新品的联动,对深蓝而言史无前例。
深蓝无疑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宣发,致力于提升深蓝品牌全球声望。销量跨上新台阶,只是深蓝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此前业内普遍认为,深蓝产品在同档位中产品力做得非常扎实,但讨论度、话题度不够热。显然,产品好,距离品牌声望高,还有一段路要走。中间缺少的拼图,需要用战略眼光补足。
深蓝汽车CEO 姜海荣
这恐怕就是长安挖到荣耀前中国区CMO姜海荣,任命其为深蓝汽车CEO的原因。姜海荣拥有10年产品开发的技术经历和10年产品营销经历(尤其是欧洲市场的多年驻场督导经验)。这样一个3C&ICT行业复合型高管跨界任职,是深蓝对自身战略发展路径思考的结果之一,那就是引入华为IPD和IDMS。很多人将其看做华为的产品开发流程,其实可以上升到华为的品牌和产品哲学,放在汽车界,就是华为的造车方法论。
事实上,有多家车企聘请华为和荣耀背景高管任职,基本都是副总裁。而长安直接让姜海荣主抓业务,凸显了长安高层对战略问题的果断:一旦拍板,就一锤定音,从不“走着看”。
姜海荣刚到任,关于两人职责划分,邓承浩在沟通会上直言,深蓝的目标是高效、敏捷、专业,两人更多是合作分工关系,发挥各自专长,很可能背靠背工作。从技术履历上看,邓承浩一直做电动化,而姜海荣在智能化产品开发上经验深厚。这一对“智电CP”,无疑互补,希望深蓝品牌“智电双全”。
深蓝“奔跑”的三重意象
“奔跑”不仅是当晚“双城”发布会的主题,也是下午沟通会的主题。
它表达了中国长安汽车成立之后,“新央企 新深蓝”的战略使命感和危机感,促使品牌必须加速完成战略部署,履行战略职责。邓承浩进一步释义为“向新奔跑、向上奔跑、向前奔跑”。
深蓝汽车董事长 邓承浩
“向上”意味着深蓝要继续强化产品力。邓承浩坦言,虽然业内一直有18个月开发周期的说法,但长安基本上是30个月开发周期。
两年前,S07上市,将深蓝带到一个新高度,整个体系向上走了。那时起,深蓝就启动了一系列产品的思考,很多产品都是在那时立项。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天几款产品一起发布,它们的“预产期”接近,开发周期接近,更关键的是,在“海纳百川”计划启动后,深蓝的全球化视野打开,很多产品逻辑不一样了(比如S05成为长安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型)。
邓承浩认为,两三万辆月销能让深蓝体系有质的提升,这一步已经做到了。这一轮产品投放,让长安有机会站到4万辆以上,就到了一个新台阶,给5万-10万月销铺平道路。这一代产品的成功,将奠定关键的基础,市场对深蓝的认知也会提升一步。
邓承浩表示,姜海荣就是提升的关键环节。姜海荣对于华为品牌和产品哲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海外运营的熟稔,都意味着他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而姜海荣也谋求在新领域“做一件伟大的事”,双方一拍即合,成为深蓝“颠覆性创新”构想的一部分。当然,姜海荣将与邓承浩携手完成这一构想。
而“向新”很清楚,就是技术迭代前提下的产品迭代速度。深蓝坚持“双20原则”——新一轮技术比上一轮技术性能体验至少提升20%、成本下降20%。这种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深蓝奔跑的内在动力。
邓承浩认为:“我们的用户用一款车最多要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非常严谨。”
“向前”则与深蓝的全球化战略密切相关。2023年长安汽车发布该计划后,深蓝汽车积极融入,目前产品已覆盖海外70多个国家,并将快速拓展到150个国家和地区。
这也是本次发布会冠以“全球发布会”的原因。深蓝以“双城”联动的方式,彰显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推进。邓承浩透露:“海外销量今年已经达到几万辆了,明年可能会破十万辆,海外的占比在快速攀升。”要不了太久,海外在深蓝整个销量中的权重,将上升到更高。
深蓝汽车的“奔跑姿态”体现在其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上。邓承浩强调:“深蓝团队对产品和市场的敏捷响应能力是值得骄傲的。这个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这种敏捷性使得深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调整、不断进化。
邓承浩表示,软件、效率、AI都是深蓝的核心竞争力,而效率则是“核心中的核心”。深蓝的发展,将以“奔跑”的姿态,加速兑现战略部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姜海荣也讲述了他要达成的部分管理目标:建好团队,做好分配,要有好的文化。说的非常实在,也是深蓝实现高效率的基础。
有人认为这些都很平常,但也说明,真正有效的经营路线,很可能选项并不多。而且,说到和做到,是两个层面的事。
重塑品牌与用户思维转变
从2022年成立到今天,深蓝在邓承浩的带领下完成了“从0到1”的建构,现在需要快速复制,尽快实现“从1到100”。
邓承浩喜欢别人叫他“邓工”,深蓝也像个“理工直男”,非常重视产品,而忽视了品牌故事的讲述,品牌建设落在后面。邓承浩也认为,产品不能是品牌方认为它好,而是消费者认为它好才是真的好。
姜海荣的加入,标志着深蓝汽车开始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而这种转变,将深刻影响深蓝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
深蓝产品一向讲究“性价比”。姜海荣自信地表示:“性价比不代表便宜,而是一种选择。我们想基于深蓝品牌的定位,在每一个用户的选择价位上,有更好更强的非我们不买的产品理由。”
姜海荣说,按照3C的经验,终端消费者在市场上只会对5-7个品牌有认知(比单纯知道名字了解得多一些,品牌形象相对立体)。因此,品牌力的传播就变得非常重要,需要在更多消费者心目中,成为候选品牌,认知传播、感情连接、服务理念,层层递进,最终在更高的维度上,建立起品牌价值,为产品背书。
这是一种价值导向的服务理念,将帮助深蓝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姜海荣认为,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取胜的关键在于提供差异化产品。“如果我们是产品思维,那么我们说‘物以类聚’,按功能来选;如果是用户思维,那可能是‘人以群分’。”
精细划分目标市场与细分人群,深蓝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传播创业团队的故事,让客户认识到品牌的内在质地。与客户共情,寻求建立更加紧密的用户关系和品牌忠诚度。
对于品牌建构的总目标,邓承浩认为,深蓝汽车致力于构建“信赖”的品牌形象:“未来希望深蓝在消费者中构建起‘新央企 新深蓝’‘潮流科技,信赖之选’的形象,我们想讲科技的本色,最后想留下的是信赖的形象。”
品牌特性不能捏造,必须符合当前品牌设定和真实的内涵。这种“信赖”的品牌定位与深蓝团队的特质高度契合。邓承浩是老实人,姜海荣也是踏踏实实干事的人,踏实肯干的特质已经融入品牌基因。现在需要的是在认知上做文章,进而转化为消费者的信任。
深蓝汽车的安全理念也体现了对用户信赖的重视。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强调:“安全!安全!还是安全!智能驾驶就做三件事。”这种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将成为深蓝服务升级的核心。
面向未来,深蓝将继续秉持开放融合、技术普惠的全球视野。如果想让中国智造被全球的消费者认识到,就必须致力于为全球用户带来智慧、绿色且充满驾趣的出行新体验。
当晚跨越8000公里的“双城”发布直播,一直持续到北京时间的深夜,体现出出深蓝汽车全速奔跑的决心。今年36万辆的目标,深蓝有望达成。而邓承浩已经将目光聚焦到2030年200万辆的目标上。从这一刻起,就必须为2030目标“奔跑”了。
邓承浩与姜海荣——两位技术派与市场派的掌门人,正背靠背携手作战。“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方向,你看不到后面,那就交给兄弟,两个人背靠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这种信任与协作,正是深蓝汽车面向未来挑战的团队底气。【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