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5 > 2015年第12期

自主品牌的起势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5-12-07 14:32:20

□本刊记者 安丽敏

将时钟拨回到一年前,即便是最乐观的自主品牌车企也不会想像到今时今日的图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10家自主车企的销量同比平均增长了29.5%,高于全国乘用车总量13.1%的平均增速。这主要得益于SUV细分市场的增长,在SUV销量排名的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包揽前三甲。

排除掉10月出台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影响,在今年前9个月汽车市场一片萧条之下,自主品牌的表现就更值得关注。而仅仅在一年多前,自主品牌面对的还是“十几连降”之后的窘境。

“SUV现象”

让江淮一飞冲天的小型SUV S3在2014年8月底才上市,之前它面对的2013年“3.15”曝光同悦生锈以及2014年央视再度曝光其商用车排放造假,用江淮高管的话说,当时几乎面对的是“生死危机”。现在,江淮S3在今年1-10月份的SUV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三。

即便是稳居SUV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的长城,在去年也遭遇了不小的危机,其高端SUV H8连续两次推迟上市,引发股票大幅动荡,更遭到媒体几乎一致的口诛笔伐。而就在几天前,长城H6刚刚庆祝了100万辆的下线,而其去年7月份推出的小型SUV H2也成功跻身SUV销量排行前十,到现在销量已近18万辆。

给自主品牌带来转机的和以上两个车企一样,是SUV,尤其是小型SUV。

排除掉10月份政策市的影响,这一趋势更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95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7%,远高于乘用车整体增长水平。支撑这一漂亮数据的是SUV。今年前9个月,自主品牌的SUV销售215.43万辆,同比增长82%,占SUV销售总量的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

这样的数字背后是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车企都在加紧推出SUV产品,放眼望去,应该找不到一家自主品牌车企没有SUV产品的了,而由于SUV催生的自主“新生力量”也不在少数,除了长城、长安这些自主品牌强势企业之外,比亚迪、奇瑞依靠SUV实现翻身,北京汽车、东风风行,甚至众泰,都因此增长迅猛,成为不折不扣的“黑马”。

到现在,几乎可以断言,2015当然算得上是自主品牌扬眉吐气的一年,但故事能否顺理成章地继续下去呢?

“三问”自主

有几个问题需要得到解答。

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自主品牌成功的原因,为什么是自主品牌抓住了SUV市场的机遇,而不是一贯强势的合资车企?

对于中国市场的敏感和快速响应可能是背后的根本原因。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曾经在接受《汽车人》采访时表示:“为什么能够抓住这个机遇,那还不是因为我们‘自主’吗?当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市场机遇,那么我们就可以迅速决定去做,合资车企很难做到这么迅速吧。”

确实,一个合资车企如果希望能够引入更多的SUV产品,自然需要母公司的同意,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说服的工作。

在这方面也有做得好的车企,譬如本田,其早先定下的平台化战略,使其两家合资公司投放的小型SUV缤智与XR-V都取得了成功。这也是因为本田在前几年痛定思痛之后,真心倾听中国市场声音的结果。

但究其根本,我们发现,自主品牌打的是一个时间差。也就是在合资车企还没反应过来时,率先出击的结果,那么今后呢?

其次,自主品牌的“偏科”问题,明显到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了。SUV成功固然好,但“一招鲜吃遍天”也行不通。

除了小型SUV之外,自主品牌在真正的汽车市场主力区间——中级车表现乏力,除了吉利在这一领域实现的突破引人关注之外,其他车企的表现可以说乏善可陈,而且许多在过去曾经取得过成功的车型,出现了比合资车企更加明显而剧烈的销量下滑。

在品牌上探的层面,之前数个喊出推出高端品牌或者产品计划的车企,基本上都处于沉寂的状态,反而是一直被诟病的红旗有望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在这个形势无比乐观的现在,自主品牌却比以往更加迫切地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构建一个走向长远成功的产品体系?怎样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能力?

一汽轿车总经理安铁成在一个多月前接受《汽车人》采访时曾经说道:“集合全球最优势资源打造一款好车是不难的,难的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持续不断地推出好产品。”

这背后考验的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积累起来的体系能力。

再次,SUV的火爆带来一个隐性的危机:燃油限值怎么办?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2015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要进一步降至5.0升/百公里。

而在今年年中公布的2014年不达标的国产乘用车企中,中国品牌占据了20席,包括数家近年来主要依靠SUV冲量的企业连续上榜。SUV由于车重更重、风阻系数更大,导致油耗更高,这意味着今后国内乘用车企在发展SUV时,更要注重产品结构的平衡,否则下一步发展将受到国家燃油限值政策的限制。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角逐之中,自主品牌能否再度拔得头筹?这次或许还有时间差的优势,但技术上的劣势,尤其是更具推广意义的混合动力技术的错失,或许很快能够尝到苦果。

综上,《汽车人》认为,自主品牌当前的成功自然值得庆贺,但其面临的最大危机便是体系力搭建与长远未来的问题。在诸多关键领域,自主品牌的差距仍然不可忽视。但这是否意味着,以往合资车企对于自主品牌全面碾压的局面会再度上演?似乎也不会。

不一样的结局?

今时今日的自主品牌车企,相比以往,更加的务实和理性。经过近年来的各种探索、碰壁、再探索,交了不少的“学费”之后,大部分的自主品牌车企不再沉迷于“投机取巧”或者短时得利(当然不排除还是有一部分车企仍然在这样做)。

在这些年崛起为自主品牌旗手的长安,其在研发等体系力方面的大手笔投入和坚持,在市场上终于见到了成效。而作为“黑马”的广汽乘用车,其总经理吴松在不久前表示,广汽传祺在逆势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得益于其在研发、生产、零部件供应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国际化体系,坚持正向开发有关。即便是今年在销量上有所下滑的一汽轿车,在这几年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体系能力的再造与提升,这些工作相信很快也会得到市场的回馈。

同时,在新能源领域,自主品牌车企也都开始纷纷布局。

10月28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媒体面前透露,上汽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入将达200亿元人民币。而在上汽“十三五”计划中,2020年上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目标是实现产销6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20万辆。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就有比亚迪、长城汽车(601633)、力帆股份(601777)等整车企业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集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拟募集资金净额达到4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是今后当之无愧的大热门。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6494辆,销售34316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5.0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639辆和26193辆,同比分别增长6.5倍和9.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55辆和8123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

市场爆发的同时,利好政策更是频频推出。就在9月29日,国务院推出的汽车利好消息中,很多人只关注到了1.6L及以下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一项关于新能源的具体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试点。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有业内人士告诉《汽车人》:“这是不是意味着像北京、上海等限购限行的城市,今后会全面取消?譬如河北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进入北京?这样的话带来的利好非同一般。”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主品牌自然是率先受益者,此前媒体曾经普遍认为,电动车是中国汽车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虽然这一说法已被证伪,但毕竟追赶起来的难度要小一些,在某些领域实现突破的机遇仍在。当前车企纷纷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自然为今后长远的竞争增添了不少砝码。

所以,《汽车人》认为,当前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成功不可否认,但它仅算得上是自主品牌真正崛起的一个起势,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有更多的挑战需要面对,但机遇永远都在,就看谁能抓得住。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杂志独家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杂志)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