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0 > 2020年第12期

“大都致美”,点亮BEIJING汽车之魂

作者:
时间:
2021-01-05 17:31:26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于汽车业而言,设计总是能探未来之妙、领潮流之先。而对于BEIJING汽车这样根植于大都、京韵深厚的品牌来说,更需要融合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缔造出属于BEIJING特色的国潮。

 

文/《汽车人》管宏业

 

遒劲有力的钢结构在空中延展,纵横交错中勾勒出别致匠心,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位于北京顺义的北汽造型中心,本身就是一首恢宏的交响诗。从中流淌出的音符,正大珠小珠落玉盘,引发中国汽车市场更多的聆听与关注。

 

 

作为这首交响诗中最重要乐章的指挥,造型中心BEIJING品牌设计总监Frank Wu此前在国内市场少为人知,直到不久前他在北汽的第一个作品BEIJING-X7上市并好评如潮后,Frank Wu毫无疑问登上顶尖设计师行列。

 

事实上,Frank Wu在国际汽车设计圈早已小有名气。他曾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任职7年,主导凯迪拉克CT6车型以及Escala概念车设计,荣获多项最佳设计师大奖。由他主导设计的BEIJING-X7,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手法,将BEIJING品牌设计拉入了国际一流行列。

 

造型中心BEIJING品牌设计总监Frank Wu

 

生于中国、长在美国,融合东西文化,兼具多年豪华车经验,Frank对汽车设计已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谈到BEIJING品牌设计,Frank说,北京作为首都,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体,它代表着中国在文化、科技、艺术和设计上的自信。他要做的,就是把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融入产品设计,在设计细节上展现东方文化,从中凝练出“大都致美”的设计理念,这正是BEIJING品牌的设计精髓。

 

秉承“大都致美”设计的BEIJING-X7拥有极高的原创度,第一观感上就做到了先声夺人。高级感与品质感奠定了一个很高的颜值基础,在年轻用户中很容易产生共鸣。但对BEIJING汽车和Frank Wu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造型中心,《汽车人》记者有幸见到了趋于终稿的多款油泥模型,仅从外型来看,就让人爱不释手,即使与跨国品牌车型相比也丝毫不逊色,产品风格上甚至更加前卫科技。可以确信的是,设计与颜值,将成为BEIJING汽车的一大卖点。

 

设计向上最终推动的是品牌向上。过去两三年里,北汽集团通过全新的战略规划,已经把旗下品牌的定位梳理清晰。处于中枢地位的BEIJING品牌,正搭乘设计快车,被更多国人认可和接纳。将实力与颜值融合一身,有能力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

 

中国文化孕育中国汽车

 

从奥迪所推崇的Prologue设计语言,到丰田日趋激进的Keenlook造型方案,“设计”已成为品牌诸多内涵中最核心的一环。大众集团前设计总监瓦尔特·德·希沃曾说过:汽车设计师应该做到的是,当开车从后视镜中看一眼,就知道后面是什么品牌的汽车。对Frank Wu来说,他要做的,就是用“大都致美”设计理念,将BEIJING品牌更醒目地标示出来。

 

在北汽自主品牌矩阵中,BEIJING牌定位为大众化都市品牌,也是最为主力的走量品牌,而这对“BEIJING”品牌设计提出了尤其高的要求。作为“BEIJING”品牌的设计总监,Frank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将“大都”、“北京”的文化内涵投射实际车型上,难度远远超出了产品设计范畴。

 

 

Frank Wu认为,Capital Design背后蕴含的是中国自古以来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大一统理念。大都北京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史诗般城市,在经历漫长岁月的洗礼后,不断积淀、发展和完善,造就了今天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大都文化。

 

对Frank Wu来说,不仅是在历史传承中提炼精髓,更要在未来科技中找寻灵感。他说,由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席卷而来的浪潮中,BEIJING汽车要用“醒”的敏锐,深刻洞察行业发展的趋势,拥抱一个全新的、属于未来的解决方案,并回归初心和使命,寻找极致答案。“‘大都致美’就是要在中国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融合引领未来的中国科技连接起来。”

 

 

自品牌成立伊始,BEIJING汽车就不断从东方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与西方工业美学相融合,由此确立了以“质感、温度、自信”为核心的品牌内涵。作为承载“大都致美”内涵的首款量产车,BEIJING-X7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晶,更已成为自主品牌设计的一面旗帜。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在汽车设计师眼里,汽车绝不仅是钢铁与电子的集合,更是流淌的建筑、跳跃的音符。当BEIJING汽车设计以艺术为追求,也就打开了品牌向上的大门。赋予品牌生命与内涵,大胆展现来自东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质感,擦亮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颜值。

 

中国设计唤醒中国力量

 

不止是北汽,也就是两三年时间,中国品牌汽车呈现出集体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经历了产业高速发展后,中国品牌逐渐摒弃以往“山寨、抄袭、丑陋”等被诟病的标签,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设计进化之路。很多自主品牌已经可以与跨国品牌一较高下,在造型与内外饰上丝毫不落下风。某种程度上,汽车设计已经进入了中国品牌可以制定标准的中国时间。

 

 

不同于部分品牌所邀请清一色的欧美大牌设计师,Frank Wu生于中国,成长于华人家庭,成长过程中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帮助他拥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兼得的文化内涵。

 

Frank Wu出生于上海,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移民美国,在美国成长学习。随后考入全球顶尖的美国创意设计学院CCS,毕业后进入美国通用汽车,成为凯迪拉克最年轻的首席设计师。在任期间,他主导了多款凯迪拉克车型设计研发,包括全新凯迪拉克CT6、ESCALA概念车,开创了凯迪拉克全新一代设计语言。

 

在通用取得出色成绩的同时,2014年,CCS聘请Frank担任汽车设计系教授,成为CCS第一位华裔汽车设计教授,正是美国汽车设计界一颗冉冉上升的明星。

 

 

多少让人意外的是,2018年在美国事业旺盛时期,Frank Wu来到中国,加盟北汽设计团队。谈及原因,他说:“要做有价值的事。”他被北京古老又现代的东方美吸引,找到了一直萦绕在心的答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时尚气息融合,用自己的能力给BEIJING美、中国美赋能。

 

从2018年初到现在时间不长,仅仅3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尤其是设计领域的进步让Frank Wu格外欣喜。他认为,中国汽车设计从跟随模仿到自主研发,正逐渐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大踏步进化的背后,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意识的崛起及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也是中国汽车设计人才的成长与成熟。

 

 

根据《中国汽车设计人才研究报告(2020)》,过去十年里,中国汽车企业完全依赖外部设计的局面已发生了质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在内部搭建培养自己的设计师团队。主流汽车企业都在自主培养设计师进行设计研发。其中,近30%的企业还采用了国际化团队的模式,目前已无任何一家车企将设计工作直接外包给设计公司。

 

对北汽造型中心来说,过去三年的变化同样巨大。据北汽集团研究总院副院长、造型中心主任单伟介绍,整个北汽造型中心占地16000平米,可容纳3-4个整车设计项目并行,职能涵盖六大专业设计:前瞻设计、外形设计、内饰设计、交互设计、色彩材质设计和光源设计。

 

如今,北汽设计中心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于顶尖设计院校,包括CCS、SDA、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不少人拥有凯迪拉克、奔驰、现代等工作背景,国际化氛围与经验浓厚。

 

 

谈起近年来中国汽车设计的进步,Frank Wu感叹道,这很大部分得益于中国品牌的进步。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汽车的关注点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在生活方式与用户体验上,也赶上了国际化潮流。更不用说,在年轻化维度上,中国市场有着全世界最年轻、最优质的消费者,他们愈发独立自我,追求品质与品位。

 

也正因为此,在设计BEIJING-X7的时候,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用新生代的想像去构筑一辆车的可能,用新生代的审美去定义一辆车的魅力,与新生代一道,去唤醒中国力量。

 

在科技与艺术中交相辉映

 

除了设计师身份以外,Frank Wu的另一个身份是教师。早在美国,Frank就收到CCS邀请任教,成为CCS第一位华裔汽车设计教授。到中国后,Frank同样受到中央美术学院的邀请,担任交通工具设计系客座教授,为中国汽车设计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课堂上,谈起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Frank经常强调三点:

 

第一,是跨界学习。汽车设计师是“T”型人才,既广博又精深,不仅知识面广,还要视野开阔,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外延知识,掌握本行业及跨行业的知识,特别是汽车设计、汽车工程紧密相连,优秀的汽车设计师需要熟练掌握绘画这门基本功,同时要深度了解汽车工程,掌握汽车的结构。

 

第二,是创意能力。汽车设计师不是画匠,需要创新突破,将创意转化为真实,把二维效果图呈现三维的视觉效果,并要保持整体的灵感和灵魂,这个与做艺术是一样的,灵魂和感觉要在其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大开眼界,更大可能地去触碰、去感知这个社会。“社会就像是一个蜘蛛网,汽车设计师需要连接不同的脉络,从而得到更新鲜更多维的信息。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于汽车业而言,设计总是能探未来之妙、领潮流之先。而对于BEIJING汽车这样根植于大都、京韵深厚的品牌来说,更需要融合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缔造出属于BEIJING特色的国潮。Frank特别推崇艺术大师梵高的一句话:没有什么能够不朽。惟一能够长久流转的,是艺术所传递出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文/《汽车人》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