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4期

奇瑞“理想国”

作者:
陈瑶
时间:
2013-04-19 11:11:51

尹同跃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中国汽车圈乃至工业界,他都是被舆论狂热关注的新闻人物。

中国汽车自主阵营中,除“四大(一汽\东风\长安\上汽)”之外,同扛自主旗帜者,奇瑞汽车是少有的坚守者之一,甚至在某个时代,奇瑞与吉利,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汽车自主”代言者。

可是,不同于李书福的个性,也不同于王传福的激进,甚至与同为地方国有企业的掌门人相比,他也没有北汽徐和谊、华晨祁玉民那般的官员背景……

总之,尹同跃此人,在公众的印象中,线条没有那么立体。不过,但凡与之接触者,感觉其举手投足之间,总是会有点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

用“本真”一词来形容他比较合适。正如下面这番话,只有尹同跃才能毫无忌讳地说出。

“我希望奇瑞是个乌托邦,我就是把很多人聚在一起,我们这一代人,要有民族的自主性来做这件事情。我自己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所带领的企业形容成是“乌托邦”,可尹同跃不以为然,他不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既然不是笨蛋,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为何这一群体不能拥有一个理想?

“中国不缺车,中国缺好车;中国不缺企业,中国缺品牌企业。现代工业,对于国家的意义实在是很重要的。”白发丛生,疲态尽显,他仍然慨然高语。

即使调侃“太过坦诚就容易出岔子”,但始终无法忽略内心的那一份执着,尹同跃其人,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天性使然,执着如是。

赚有钱人的钱

曾有媒体将尹同跃的性格形容为是“傲骨”。可傲骨,也是需要一个落地的过程。尤其是在前几年,自信如尹同跃,也公开承受因当年的冒进战略,以致企业陷入困境。

断言奇瑞功与过,如今还太早。尹同跃即使走过太多的绝路,他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如其笑言自己的抵抗力已经是“强得不能再强了”,过往的经历证明其爆发力不容小觑。

“自主品牌在这10年中上得很快,实际上是搭便车了,并不是我们的能力提高这么多,主要是大势太好了。”当年的风光,尹同跃开始反思,自主品牌一直与合资品牌“躲着打”,再这么下去是不是会出现问题?“以前自主和合资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合资的产品在往下走,井水是犯了河水,但河水还犯不了井水,所以我说我们现在也要变成井水,互相影响。”

比如捷达,这样一款和中国汽车市场共同成长起来的老车型,在中国的生命周期似乎没有尽头。从当年中国权贵的身份象征,到如今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依靠其产品力与品牌力,从自主品牌原有市场中抢占了不少份额。如果自主品牌依然将自己定位在“入门级客户”市场,毫无生存机会可言。

事实上,这是自主品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但是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路径似乎一直都很艰难。这已经不仅是一个产业的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品牌的声威。

“真的到了转型的时候了。”尹同跃直言,正如当年的日本制造,韩国制造,“你能说他们一开始就很牛吗?他们同样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转变。行业必须要达成思想上的共识,才能让中国品牌不断升级。”

而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自主品牌究竟该如何定义自己的用户?

“过去,钱越少的人,我们越赚他们的钱,有钱人的钱都让外国品牌赚走了。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穷人的钱是不好挣的。整个产业在升级,国家经济在升级,用户们的需求也在升级,所以企业究竟如何升级?自主品牌以前实在是太憋屈了。”

如是,尹同跃这几年的思考结果,则是“从优质客户切入”。可是,有人认为,这样的选择太过理想,你希望以优质客户为主,可优质客户又凭什么会选择奇瑞?

尹同跃不以为然。他没认为这是短期的事情,只有通过一代两代三代产品,通过市场的验证,通过用户的体验,自主品牌才会逐步获得信任。换言之,其所言的“优质客户”是通过时间培养,并非一开始就要。正如当年的大众汽车,既可以培养出奥迪的用户,也通过对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等超豪华品牌的经营,培养出不同的用户群。

这样的心态,像极了当年一汽集团董事长竺延风。“耐住寂寞20年”,此言一出,很快就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但随后却逐渐被业界认同。中国汽车自主自强,不是一句话说说就罢了。大跃进式的发展,违背产业发展规律。

“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升级,终究要靠品牌带动,通过品牌放大你的客户群。而品牌的要素又有两个,品质与品位,至于品质,又关系到体系,包括供应商体系,经销商体系等等;品位就更具备考验性了,那是与人密切相关,说起来比较虚,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就是尹同跃抽丝剥茧似的逻辑。曾经粗放的发展,野蛮的生长,如今环境不允许,资源不允许,人员不允许,产业不允许……企业的未来更不允许。想用最少的资源干最多的事情,那只是一种投机心理,正确的战略,应是聚焦资源,将最关键的事情办好。

转型,一个味同嚼蜡的老词,却并非所有宣誓者都能完美践行。从2007年正向开发A3开始,奇瑞对转型有了意识。严格意义来讲,奇瑞的真正转型是从2010年开始,尹同跃对奇瑞的“手术”步入到纵深期,他改变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基本引入国际化标准流程,这并非单纯的“复活”意义,而是跳出一个企业的维度,寻求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真正突破。

上世纪80年代,还在一汽集团的尹同跃,前往大众汽车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威斯摩兰工厂考察。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钢结构的汽车厂房,并认认真真地写了5万字报告。他和同事们将考察的成果,顺利搬回到长春,尹同跃负责组装的总装线上,后来生产出了消费者熟悉的捷达和奥迪200。彼时,领导笑言他是在盖一个五星级饭店。而现在问及,他却不然,有点严肃,“我不过是在大饭店里端过几天盘子,一知半解,理解得非常肤浅……”

“汽车是一本书,这本书越来越厚,过去我们是浅薄了点……”在通往“理想国”的路上,尹同跃和他带领的奇瑞,每天都充满敬畏。

技术狂人的反思

当单纯追求数量与规模的负面效应发酵时,曾经被奇瑞忽略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必须要重新抓起来。

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多品牌策略不仅没有帮助奇瑞汽车提升品牌形象,还因为需要投入巨大的品牌费用而拖累了企业;过去为追求项目速度,奇瑞汽车的产品开发脱离了市场。公开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如果除去数亿元的政府补助,奇瑞是亏钱的。今后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是尹同跃每时每刻思考的问题。

他亲自踩下了企业快行的“急刹车”。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奇瑞集中砍掉了一大批车型项目,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一场大范围的调整措施,在奇瑞内部紧锣密鼓地展开。其核心则是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益,转向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研发体系,开发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精品车型,从而推动奇瑞品牌整体向上;与此相应,从公司战略、人力资源体系、生产体系、供应链、品牌规划等都酝酿着深刻变化。

“多生孩子好打架”,这样的产品思路在2012年未见迹象。该年,奇瑞仅在12月推出了一款高端产品瑞麒G3。

奇瑞到底在做什么?一直有人在向尹同跃发问。

“太多的东西我不关注,我说我就是关注产品。你一顿饭会做了,10顿饭都会做,一个产品你开发明白了,10个产品也就开发出来了。”

聚焦——打通——存活。走过弯路,才理解太多。

设计、开发、制造、工艺……一款车型的诞生,需要反复验证,反复评估,先有过程,再有结果。尹同跃坦言,之前做车,说不好听的,几近于“模仿与抄袭,是形象工程”,看见市场上哪款车卖得火,也照着做一款,最后出来的东西看着大小尺寸和别人都一样,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汽车到底怎么做,整套开发流程都没有梳理清楚。这也是中国汽车一直走的老路——逆向开发。

产品卖给谁?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好到什么程度?成本如何控制?技术如何支持?这是一套严密的产品开发逻辑,但之前,奇瑞对此并没有过多地思考。集中推产品,野蛮抢市场,那段路程,尹同跃毫不避讳地称之为是“卖白菜”一样——“本来一块钱的东西,卖不掉了,一咬牙8毛钱、6毛钱也就都卖了。”

从2009年奇瑞A3开始,奇瑞对正向开发路径的试探,可以视为是转型的重要信号——开始追求原创性的东西和正向性的东西,也指一个从概念设计起步到CAD建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的过程。这一设计过程难度系数大、周期长、成本高。

失控的产品线,必须得到抑制。不过,这一局面绝非一两款产品就能逆转。即使奇瑞A3获得不错的行业好评,即使随后的瑞麒G3请来足球先生梅西代言,看上去,奇瑞的转型,依然艰难。

尹同跃没想一口吃个胖子,他更看重的是内部体系的建立,好产品的诞生,要有强大的基础。从逆向到正向的转型中,更加规范的研发体系,成为他寄望的东西。

“怠速噪音,瑞麒G6是39分贝,和大众对标;在高速路上,我们要求所有的产品都不能出现摆尾状况,必须控制稳定性……各个性能指标达到了,最后到用户手里的问题故障就会减少。”他侃侃而谈。

技术派出身的领导者,决定了奇瑞在技术领域的不吝投入。

一度,“掌握技术就掌握一切”是尹同跃的管理哲学,仅是奇瑞拥有的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变速箱厂,以及众多汽车研究院和庞大的研发队伍,在行业具备优势。然而,“技术崇拜”的后遗症,则是奇瑞“企业属性”的缺失,“技术过剩”与“企业亏损”相辅相成。正是在技术实力向卓越产品转化的过程中,尹同跃被挡住了。

如何培养一个整体的、深度的系统集成能力,让每款车的研发决策更科学,回报率更高?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我们的要求分别是什么,一层一层地分解、验证。即使单项材料都很不错,但你全部组合在一起不见得是好东西。就像你把很多小方块组合在一起,如何才能有一张非常完美的大桌子?这个过程必须不能出问题,要有非常大的信心和耐心,整个理念都要做出彻底的改变。”

奇瑞十几年来积累的研发能力是强大的,只是缺少了集中发挥能量的平台,若能很好整合,这将成为奇瑞未来的制胜高点。这也是广汽集团愿意与奇瑞达成技术联盟的初衷,出于对奇瑞研发能力的认同。当然,广汽多年成熟的管理经验,也正是奇瑞所缺乏的。

尹同跃也在反思。“把产品做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过去大家嘴上说转型,但公司的架构没有随之改变。至少现在,我觉得奇瑞是会做产品了……”对于一个技术崇拜者而言,此语,既是对自我修正,也是当下欣慰。

用足够的试验手段,来验证每一个环节——这也意味着,奇瑞现在开发一款产品所需的成本,相比以往大幅上升。据悉,现在奇瑞的开发费用是以往的5倍之多。但尹同跃觉得值得,不从表面的投入数量来比较,奇瑞走的是和以往不一样的道路,“质量达不到,性能达不到,产品就坚决不能上市。新的门槛,必须要突破。尽管艰难,但挺过去了,就会迎来好的光年。”

品牌与人

最近的尹同跃,有一件开心的事情,和别人分享时,他的表情像个无邪的孩子。

在刚结束不久的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尹同跃带领着奇瑞前往,他本就是想当个“参展商”。第一时间得知奇瑞TX概念车获得“2012年度最佳概念车”时,毫无心理准备的尹同跃,第一反应是问自己的造型设计团队:“这个大奖是不是和咱们一些电影节一样,参加者人人有份?”他得到的回答是:“总共就设两个奖项,一个是‘年度最佳量产车型’,被宝马获得,另一个就是‘年度最佳概念车’,由奇瑞TX获得。这个奖项相当于国际车展界的奥斯卡‘小金人’呀!”

这是中国汽车品牌产品首次获得汽车设计的重量级国际大奖,“出乎意料“的尹同跃,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其实,这一天的到来,不是凭空而来,尽管他不敢相信,但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会迎来相应的认同。

事实上,这是对奇瑞新路径的认同,也是尹同跃对“品牌”追求的阶段性收获。

奇瑞TX,正是企业两年前实施战略转型以来,按照最新设计理念和国际化标准流程设计的第一款概念车,融合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获得了以严苛美学标准著称的欧洲设计界认可。

“自主品牌不能只是‘会干活’,闷头搞质量,要逐渐补上能够体现创造力和品牌内涵的造型设计等薄弱环节。在品位上,我们算是找到一些感觉了。”尹同跃说。

本国品牌打造的道路,注定是一段炼狱,尤其是在小农意识较强的国家。“拉美国家之病”,已经给中国带来了警醒。

依靠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开放市场等比较优势,大量引进外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进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曾经拉美国家走的路,如果中国不警惕,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与制造业领域过度依赖外方,资金输入,虚高经济,一旦劳动力成本上涨,外资撤出,转移到更便宜的地方,那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拉美经济的发展比中国早多了,可他们有什么国际品牌吗?如果不重视本土品牌的培养,这个国家注定是三流国家。如果有一天合资公司不和你玩了,中国还能算汽车大国吗?在销量统计中,把别人品牌的销量算进去不是那么回事,自主品牌的销量非常有限,中国人必须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

再难,只要想清楚了,尹同跃就会身体力行地推动践行。

时间再回到3月1日,奇瑞新QQ上市现场。尹同跃的亮相,给现场带来最大惊喜。

鲜艳的红领巾,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显得朝气蓬勃。这是典型的“80后”标志。当天的致辞中,他如此致辞:“新一代QQ,继承了QQ的快乐基因,沿袭了最经典的笑脸设计,让微笑的表情成为QQ的专属标志……最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推出了色彩DIY营销。从车身到内饰共20余种色彩DIY个性搭配选择,引领汽车品牌的时尚文化,将中国小车的个性化推向极致。”

已是知天命者,此番亲自上阵,卖萌也如此可爱。他开始将奇瑞的品牌营销提到了执行层面。其决心,也彰显无遗。

市场与工程师。产品与品牌。前者,是中国汽车最不缺的,后者,却是中国汽车遗憾的空白。尹同跃非常清楚。只是如何填补空白,奇瑞并非一开始就找对路。

2009年,奇瑞曾高调宣布多品牌战略,除奇瑞之外,新增瑞麒、威麟、开瑞3个品牌,由于内部资源支撑不够和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判断失误,多品牌战略被证明走不通。品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汽车自主的通病,奇瑞又凭什么突破天花板?

相比严谨的产品开发流程,“品牌是虚无的,已经超越了工程师的语言,是一种跨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汇集,是文科语言。”当“技术派”拿到这道文科题时,尹同跃着实用了好几年去琢磨答案。

合资公司观致汽车,成为近年启发他的通道之一。

尽管奇瑞是观致的投资方之一,但二者完全独立运作,观致招揽到堪称“全球豪华”的高管团队,集全球优势经验造中国车。在观致首款产品研发过程中,尹同跃前往欧洲参与评审,当他到达后,他所看到的,却不是他原本以为的那样。摆在他面前的照片,不是车,而是一张张人物的照片,他很疑惑,过去奇瑞的评审工作,时尚也好,低调也罢,无论主打元素如何,参考的都是车型照片。

“可是,最终车是要卖给谁?如果用户要区分,就一定要把这个人群的生活片段提取出来,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到什么地方去度假?后来我才明白,品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做这样的研究,而不是就产品谈产品。”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一个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为何能够以“80后”的扮相,出现在新一代QQ的发布会上。据他透露,奇瑞已经找了很多行业专家与顾问,并请咨询公司专门对之前的品牌策略重新梳理,将很快制定出完整的品牌发展规划。

更多的新鲜思想,需要导入到奇瑞。“奇瑞坚决不合资”,这是业内流传甚广的尹氏名言。但尹同跃却自己打破了这一规定,除观致之外,2012年11月还正式成立奇瑞捷豹路虎公司。学做品牌,“我们现在打造的是品牌、体系、国际化。奇瑞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的公司,只有跟国际公司合作,学习他们的方法和经验。”

按照尹同跃的说法,在奇瑞内部的会议上,自己开会批评最多的,是骂自己,“我们过去的理解都片面化了,我已经把自己骂得趴在地上了,做错了事就得承认。我不是否定进步,只是不想停留在过去,别人说我们就那点钱能做到现在已经很伟大了,我说伟大什么啊?产品好到什么程度啊?你有品牌没有啊?敢进美国吗?敢进欧洲吗?都太小儿科了。”

回到原点——这是尹同跃对品牌战略的最终定调。据悉,奇瑞将以“回归一个奇瑞”为宗旨,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梳理品牌架构,打造一个“奇瑞”品牌,在产品线布局上做强A、E两个产品线。“不仅是奇瑞,整个自主品牌的出路,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品牌。”

在与德国人共事的过程中,德国人的较劲让他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所以他始终认为,中国民族素质的提高要从工业开始做起,每个企业都要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国家的品牌。

新一代QQ,俨然成为奇瑞重新崛起的首张王牌,其将甲壳虫、Mini等视作目标。而未来,奇瑞汽车在A00级市场上也将只有这一款车。随着QQ的改头换面,奇瑞汽车新品牌战略规划也将出炉,届时,奇瑞汽车将进入打造精品的新时代,未来4年内,尹同跃计划与合资品牌平起平坐。

修炼的意义

奇瑞转型的路径,尹同跃坦言,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具备条件。

“转型需要时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真的非常不容易。这条路上,我说我们是孙悟空,你要把这个经取下来,必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反正没头……宁可销量跌出前十,也要转型。”

有意思的是,他没有将自己比喻成唐僧,因为他一直都认为,由于计划性不太强,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做企业领导人,私下他曾对友人感叹:“有时候真是有一种要被累死的感觉。”如今,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发挥作用,放手让大家去干,他甚至放出过一句狠话:“如果是我实在转变不过来,就把我换掉……”

某种程度,尹同跃对于自己在奇瑞的角色定位,同时进行了更新。

2010年下半年,履历丰富的郭谦升任常务副总经理,成为名副其实的二把手,负责具体的变革工作,而尹同跃则倾向于考虑战略层面的事务。郭谦,曾先后在一汽、北汽和大众中国担任要职。在尹同跃看来,郭谦是“非常全面的一个人,做事情的高度、逻辑性都很强,而且毅力很坚定”。

2012年3月,在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达成协议后,合资公司的中方高层团队敲定,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陈安宁担任董事长,原奇瑞汽车战略规划部部长朱国华任常务副总经理,原长安福特CFO区捷成任首席运营官,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总经理胡俊任销售负责人。除朱国华为奇瑞元老之外,陈安宁、区捷成、胡俊均为“外来的和尚”。在奇瑞路虎项目上采用这样一种大胆的内外结合的人事安排,尤其是对“海归”陈安宁的任命,可见尹同权跃利下放的决心。

最新的消息是,尹同跃卸下党委书记一职,并从外部引进了一名人员。按照企业惯例,党委书记一职基本是由企业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担当。“没有太多的企业这样做,我就是在想,奇瑞现在全是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这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到底怎么做?我们不搞虚的,要让企业有人情味,有凝聚力。我希望引进人来帮我做这件事情。”

事实上,这也是尹同跃坦承自己如今面临的最大困难。年轻人有冲劲,但同时又相对浮躁,做出成绩容易骄傲,人心一旦失衡,就不能坚守底线。

“以人为本”,这4个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一个人,再有能力,也只能做自己的事情,职务虽然有高有低,但做事业的心必须要统一。在他看来,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对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共同的认知。“中国民族素质的提升,首先应该从工业开始。”

观致汽车,在某种程度践行了尹同跃的内心理想。即使观致还没有成熟的品牌形象,但是这个企业聚结了一群人,无论来自奔驰,还是来自宝马,抑或是大众,他们完全按照西方成熟的规章流程办事,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在中国,这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尝试。

即使是面对经销商,尹同跃同样在反思。曾经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关系,究竟如何转?他现在更愿意用“帮扶”一词来定义。圈子连着圈子,真的成为一家人,才能够把有生力量集中起来。

从1996年进入奇瑞,这个地方国有企业的成长与尹同跃的名字密不可分。有人曾说,已经很难分辨奇瑞到底是姓“尹”,还是尹同跃姓“奇”了。而且,不像吉利、长城这样的民营企业,将会由他们的下一代继承。满头白发的尹同跃,理想主义情结实在没有必要。

这是一个尴尬的结论。可尹同跃不在乎,“企业属性不重要,有没有优秀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才最重要。我觉得国有企业被外界有点妖魔化了,企业就是按照市场规律经营。”

曾经,尹同跃也是一个“家长制”的领导,在碰了很多壁之后,他学会了集体决策,学会在一个开放的团队环境中,吸纳不同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判断。他坦言,自己在企业中的个人作用将会越来越小。

“中国的有些文化是不对的,我就想改变这个。中国企业的领导都是超人,企业的团队就是大脑瓜子带着下面一群小蚂蚁,团队的智慧实际就是领导的智慧。聪明的领导能让企业好一阵,犯糊涂的话,企业就可能有灾难,所以,我希望奇瑞的领导都回归到普通人。”

毫无疑问,事业若只是个人的,未免太过狭隘,奇瑞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反而是他对这一生最为感激之事。躬身奇瑞16年,尹同跃将这长长的路途,视为修炼。“做企业,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不要有邪的欲望,是要有更高的追求,迎接更多的挑战。”

理想国的路途,会走到哪一天?尤其是在很多理念还未落地之时,这是一个未知的答案。尹同跃可以肯定的是,“即使60岁退休,我也还看着奇瑞成长,看到我死了的那一天……”

(作者/陈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