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4期

吉利狂飙

作者:
张敏
时间:
2014-12-22 16:00:23

‍

李书福再一次玩大的了,这一次,他手中有足够的本钱。

“3年内改变自主品牌不如合资品牌的现状;5年以后吉利母品牌将直接与通用、大众、丰田等国际品牌对标。” 在吉利正在制定的一部2013年到2017年的5年规划中,明确将吉利的品牌和技术提升作为重点考量指标。

进入汽车江湖16年后,李书福将自己和吉利汽车与世界级汽车工业短兵相接。

而这,亦是不可回避的一步。

事实上,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阵痛与摸索后,吉利汽车的品质战略已经到了收获成功的时候。不久前,2013款吉利帝豪EC7在天津召开上市发布会,成为吉利自主前行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起点。

作为惟一能与众多合资品牌抗衡的自主中高端车型,帝豪连续数月成为惟一进入A级车销量前10名的自主车型,并创出不到3年半的时间累计销量超过35万辆的佳绩。帝豪品牌的连年快速成长,一直被看做是自主品牌特立独行的“成功孤本”,也是吉利转型和技术升级取得成效的力证。

不仅仅帝豪品牌,从全系车型销量看,吉利汽车的战略转型也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今年前两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9.5万辆,同比增长23%,位列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第七。而据刘金良向《汽车人》透露,吉利汽车香港董事会刚刚发布了2012年年报,吉利汽车销售额246.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7%。2012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20.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2%。

在自主发展路径上,由模仿起家的吉利到全新开发,从价格吉利到品质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带领着这个草根车企一步步走向世界汽车舞台的中心。“吉利是改变了中国汽车的格局,或者说改变了中国汽车的命运。吉利的出现使中国汽车业结束了一个全面合资的时代。”行业人士如此评价。

“依靠自主创新,打败外国车,是我的一个浪漫的精神追求!”16年来,李书福和吉利从心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轿车”梦想阶段起步,又走过了拥有高效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的“造好车”阶段,第三个阶段,吉利的新目标是什么?李书福说,造全世界最环保、最节能、最安全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

这家起步于草根,一步步向前跋涉的自主品牌,而今与世界的距离从未如此亲近。3年前的3月28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福特公司高管在瑞典签署协议,李书福终于将梦寐以求的沃尔沃收入囊中。3年后的今天,吉利宣布将在沃尔沃总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开启双方深入合作的大门。

拥有了吉利三大自主品牌和沃尔沃的李书福终于可以悠然自唱其填词的“我清楚”:不低头、不认输,该走的路我清楚!

中国式成长

在吉利发展的道路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一条属于自主品牌的成长路径。作为民营企业,吉利经历了粗放式野蛮成长到全球化商业化运营的突围之路。

起步之初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从“轿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著名理论到 “前脸是奔驰,后围是宝马,车身是夏利”的吉利造型,相当长一段时间,李书福和吉利是以堂吉诃德般无畏勇士形象出现在国内汽车业界。

在整车制造起步并形成一定基础后,李书福就开始四处挖掘人才,通过各路技术专家加盟吉利,陆续启动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自制项目。此后,吉利汽车的发展奇迹般地形成了中国“3+6”的汽车格局。2006年,在李书福这位草根出身的商人领导下,吉利汽车这家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及市场资源的民营后进者,在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排行榜中名列第七,位居东风日产和神龙汽车之上。

但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在这一轮高峰之前,吉利遭遇低谷。2007年,奇瑞汽车实现了100万辆的突破,比亚迪也成为一股野蛮而汹涌的力量。吉利汽车却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出现大幅度下滑,滑出国内销量前十的位置。

曾经,吉利汽车借助低价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但随后,低价策略导致的低利润等负面因素开始显现。如何摆脱它,这是吉利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动力。2007年5月,李书福提出要进行“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为“造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的好车。”借助“远景”上市之际,吉利在事业的初创地宁波与80家经销商联合发表了《宁波宣言》,宣布正式开始战略转型之路,首次提出不打价格战,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从成本领先向成本、技术、品质和服务等全面领先转变。

当年吉利付出近8亿元的代价,将曾经诞生过吉利第一辆整车的浙江临海生产基地所有生产线和厂房全部淘汰,原来的老产品3种车型,全部停产。在此之前,他从华晨请来赵福全重塑吉利的技术体系,试图以技术提升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品牌,抹去消费者对吉利的低端记忆。

吉利很快收获了转型后的成果。2008年,吉利自主研发的爆胎检测与安全控制技术,在当年的底特律车展上引起轰动,解决了行业的一个技术难题。随后几年中,吉利先后有多款轿车获得了C-NCAP碰撞测试五星级安全评价,整体性能已经基本具备与国内外品牌综合竞技的能力。

“一定要走出一条有尊严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们的品牌才能得到人家的尊重。”李书福说,“我可以有信心地说,3-5年之后的吉利汽车,一定可以给大家带来惊喜,将来肯定不会亚于同档次的日韩汽车。”

突围高端样本

与跨国车企相比,自主品牌技术实力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注定了这些车企的高端化之路将渐进而漫长。但尽管过程曲折,但自主品牌都一定要向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否则,自主品牌将会在“洋”品牌不断本地化、产品价格下探的过程中,被逐步蚕食、吞并。

这几乎成为所有夹缝中生存的自主品牌的共识。事实上,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有冲击中高端不乏努力者,包括华晨、奇瑞、比亚迪都近乎无功而返。

在攻陷了中低端市场后,吉利向着被合资品牌占据的中级车和中高级车市场进军。在这场突围赛中,打得颇有章法又精彩的,堪称吉利帝豪。

2012年10月,销量超过15000辆;今年1月份,单月销量已接近2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每天至少有500名家庭消费者成为帝豪汽车的用户,迅速积累的庞大用户人群,奠定了帝豪品牌稳健发展的态势。

从新车质量评价、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满意度等多个指标看,帝豪已经成长为自主乘用车第一品牌,帝豪EC7成为最畅销的自主车型,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一汽奔腾、上汽荣威等竞品车型。

帝豪EC7系不仅成为吉利近3年来销量的最大增长点,也被业界评为自主品牌进军中高端市场初步取得成功的典范车型。应该说,随着帝豪EC7在国内外市场的崛起,正引领着自主品牌逐渐脱离长期以来靠“低价低质”换市场的尴尬,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安全、品质等硬实力。

在吉利汽车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看来,“帝豪现象”本质上是帝豪品牌3年成长历程的影像,其本身也对吉利汽车自身的造车理念、自主创新理念、体系建设理念、人才理念、营销创新理念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聆听消费者声音,坚持正向开发,坚持技术吉利、品质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深挖渠道潜力,实现从“价格导向型”向“顾客价值导向型”转变。这是帝豪成功的秘诀,也是吉利自主之路的最佳诠释。

此外,根据市场变化而即时调整营销架构就是隐秘在品牌背后需要揭示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去年上半年,吉利汽车低调进行了“纵队变横队”的营销变革,划分3个区域营销事业部取代3个品牌事业部,各区域统筹3个子品牌的销售工作;2013年开年,吉利再次深化调整营销架构,使区域营销事业部扩增至5个,加大基层市场精耕细作力度。

自主车企想走高端,品牌弱势是一个命门。帝豪的成功,让吉利汽车找准了前进的节奏。“帝豪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用外国淘汰的车型换一个牌子,把人家的‘破烂’拿过来再挣一次钱,是实实在在从正向开发的车;吉利了不起就在于从来没有想给外国品牌当‘女婿’,而是给外国品牌当爸爸。”行业人士如此评价。

这个外国品牌就是沃尔沃。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做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业成为吉利致力的方向。“淡化国家概念、淡化民族概念,更加高端、更加全球化。”是李书福赋予吉利的一个长远的规划。

在这条路上,掌握先进技术与理念,并借此打造自身品牌,才是最为关键之所在。在这一点上,收购沃尔沃成为吉利突围的又一路径。

引进来 走出去

找准定位,适时转型,登陆国际舞台,李书福的奋斗历程为中国汽车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样板。当然,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似乎很难完全复制,但是,以合作共谋发展的路径,几乎可以见诸各大汽车公司。

大手笔的收购背后,是吉利十多年发展之后面临的低端品牌形象和技术均急需提升的瓶颈。借助沃尔沃缩小与国际先进的汽车企业的差距,使吉利汽车的品质和竞争力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同时将吉利自主品牌汽车推向海外市场,这是李书福筹划已久的梦想。

一切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一个月前,吉利集团刚刚宣布了已在海外瑞典建立研发中心。业内分析认为,研发中心的落成,意味着沃尔沃在技术上深度反哺吉利的大幕开启。据了解,未来吉利瑞典研发中心不仅肩负吉利整车及相关部件的研发,同时也负责实现吉利/沃尔沃之间的共同化。而早在2012年末,沃尔沃与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已签署了3份技术合作协议,主要涉及GMC平台升级、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GX7车型安全技术。

随着沃尔沃设计总监的加盟吉利,吉利汽车利用海外资源为我所用的意图也更为明显。正如,李书福在2010年坦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大意义就是能让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实力登上世界最高水平,尤其是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能使中国本土汽车工业走向世界最前沿。”

其实从李书福在自主创新的历程中,收购并将资源最大化利用是其不变的想法。2003年,当吉利汽车在国内市场遭遇销售低谷时,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书福便将目光瞄向海外。“让吉利汽车走向全世界,把三分之二的车型卖到国外去。”这一口号背后,掩藏着李书福通过收购进军海外市场的谋划——先引进来、再走出去。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了李书福施展抱负的机会。2009年3月,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借此拓宽吉利自动变速器产品线,为后来吉利在国内投放7款搭载6速自动变速器车型埋下伏笔。

单一的产品出口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吉利汽车对海外市场高增长的欲求。收购包括沃尔沃、澳大利亚DSI、英国锰铜等整车及零部件工厂、埃及合作建厂、开设4S店、建立海外销售公司、新车上市等多样化海外业务运作模式,被吉利玩得炉火纯青。

从海外业务实效来看,如今已成为吉利汽车新的增长点。2012年,吉利汽车产品出口量为10.0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60%;2013年1月,吉利汽车海外销量为8400辆。“预计2013年出口量为15万辆,同比增幅达50%;到2015年,希望海外市场的销量比重占到整个吉利品牌的30%-40%。”这是吉利的海外市场雄心。

引进来,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某种意义上,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应该是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借力产业整合和资源重组,用优质的资源迅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真正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拥有全球顶级豪车品牌以及正向研发核心技术之后,无愧于自主品牌领军企业的吉利汽车,已经走在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上。

(作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