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5期

张小虞 一生献给中国车

作者:
卢山
时间:
2014-12-22 16:08:25

‍

作为一位一辈子与汽车打交道,为中国汽车产业奉献了全部光和热的长者,在张小虞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第一代汽车人的特质。听张小虞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既有高度理性的解析,更能感受到他对这一份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期盼。

自上世纪60年代走出清华校门,远赴新疆担任新疆汽车厂技术工程师,张小虞的身上便打上了汽车的深深烙印。进入80年代,中国进入历史性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汽车工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代。此时的张小虞,担任起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规划司司长、副总经济师的工作,从过去的汽车技术层面转向了更加宏观的汽车经济方向。

中国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司长、中国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局长,直至进入新千年之后担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一路走来,改变的是一连串长长的职务名单,不变的是他那颗执着于中国汽车工业的热忱之心。打造强势自主

“几年前,我陪同丰田的老板到吉利集团去参观访问,当时丰田的老板就向李书福提出,丰田做到今天用了70年的努力,吉利集团刚到7年,你李书福有没有在什么时候超过丰田的宏伟计划?”

在当下自主品牌遭遇发展瓶颈之时再看这一问题,显然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在2000年我们的轿车产量60万辆的时候,自主品牌只有3万辆,仅占5%。今天通过10年的努力能够占到30%的份额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在张小虞看来,目前谈自主品牌对外资品牌的超越还为时过早,但自主品牌却无需为此妄自菲薄,更不可妄自尊大。因为汽车产品相较于其他产品,更加需要底蕴的积累。这既是一种技术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整体形象的积累。“特别是品牌、用户认知度,不是两三年就能做到的。”

即使是像红旗这样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张小虞认为想要成为一个成功品牌也还需要30年的时间。“从国人的心理来讲,还是需要有我们的红旗牌。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一再地讲政府要支持,企业要争气,这样才能最终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吸引力。”

那么中国的自主品牌需要如何在积累中求发展?

“自主品牌是一个总体宏观的概念,从每一个企业来说,它必须都要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和自主的品牌,不管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在新的发展阶段,过去那种简单的组装引进和仿制模仿已经走不通了。必须从根本上掌握核心技术,自不自主,关键是核心技术是不是我们自己掌握。”

提倡强强联合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散乱差。当时全国有7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技术陈旧落后,产能也仅有区区100万辆,甚至不及今天一家中型合资公司的水平。

生产分散、投资混乱的严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兼并重组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之路。这既是国际上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在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国际化的环境中间发展的根本规律。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一批更具竞争力的新企业,实力规模更强大的集团也随之大浪淘沙,显现出来。如今,中国产能规模达到300万辆的集团已经有一汽、东风和上汽,200万辆产能的集团已经有长安与北汽,这5家的市场占有份额已经达到近70%。

张小虞认为,进入新的10年,在新的阶段,汽车产业的重组联合应该更多地提倡强强联合。“就像前两年的长安集团和哈飞集团的联合,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的联合重组,而不是过去那种大吃小的兼并重组。”

有了技术的积累、知名的品牌和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结构,中国的自主品牌才能有实力与那些跨国的百年品牌进行竞争。这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但更需要企业的智慧和勇气。人才的核心作用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这一被反复提及的梦想,如今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发展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针对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明确表示:第一我们要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第二要振兴装备制造业,第三工业要由大变强。汽车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工业的主导的和先导的产业,所以,工业要由大变强,汽车工业更应该率先由大变强。然而究竟怎样才算强?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由大到强?

“我们已经拥有了四分之一的市场,这个市场能不能守住就在于我们有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想要成为强国必须有强势的集团、强势的自主研发的能力、强势的品牌和国际化营销的能力,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汽车工业必然会成为世界产业的强国。”

在张小虞眼里,尽管中国已经拥有一汽、东风、上汽这些很快会达到500万辆的汽车集团,但这仅仅是在产能上的规模,还不能称之为强。

“什么叫做技术?有人,这个人掌握了技术,我们就有了自主创新的技术。”如果说中国汽车拥有资金的条件,也拥有了市场的条件,那么最终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是人才的条件。张小虞认为,在人才创新方面,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有新的机制,包括教育的改革、用人的机制和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激励的机制,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展。

“培养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起码要设计3代产品。这在过去需要20年,现在也要10-15年,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才。”张小虞认为,现在中国的车企急需真正懂汽车的高端人才,有了这些工程师、工艺师、营销人才,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和自主品牌前行。

而对于中国汽车行业人才战略上的建设,目前仍有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目前又出现这些人才来回跳槽的现象,正是目前体制上不足的一种反应。“我们现在国有企业同样技术人员的收入,和在民营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收入,那不是百分之多少的差距,而是成倍的差距。”张小虞也为这种自合和合资之间的差距感到着急。最好的10年

知历史而见未来。看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不能遗忘昨天的历史。

当业界对于过去1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得与失展开讨论的时候,张小虞有着自己明确的观点:“过去的10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10年。”

“从年总产量仅相当于一个中等国际化集团的200万辆,轿车产量不足60万辆,到今天的近2000万辆。”张小虞认为,这一巨大的成就与国家政策的导向息息相关。特别是在200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把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作为纲领性意见,是发展历史重要的转折点。

在张小虞看来,“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虽然只是一句话,却起到了纲领性、政策性的作用,也是让轿车销售从过去的只有30%个人消费,变为如今80%是个人消费的最重要的基石。

而另一重要节点是在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即2006年到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这个纲要把新能源汽车明确为重点领域优先发展。当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行业内外还处在模糊认识的阶段,《纲要》的出台第一次把这个问题进行了清晰化,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这些方向性纲领不同的是,面对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险恶局面,中央出台了动真格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为汽车工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这个规划纲要是真金白银的规划纲要,它一方面用国家税收和财政的方法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又鼓励企业自主开发,鼓励大的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形成更大的集团。

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逐步实现中国“五个化”的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以前20万的桑塔纳,现在只要七八万块钱,这种变化能不算大吗?老百姓能不喜欢吗?”

也正是看到这样的变化,让张小虞这位将自己半个世纪的岁月都倾注于此的汽车人,对中国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汽车工业的未来的10年、20年,会更加美好。当到50年的时候,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时候,汽车工业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享受。”

是的,有像他这样忠诚、钟爱这个事业的一批汽车人在,中国汽车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作者/卢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