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4期

“中国的”与“世界的”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7:57

“中国”与“世界”,这不是两个含义迥异的词语,放在经济范畴中,二者的“连体”效应正在加速。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无法忽视。欧洲经济衰退的当下,中国力量,“世界比重”的意味就更浓了。

落到汽车业来看。中国汽车与世界汽车,早在几十年前就呈现融合之势,只是一开始,二者的力量相当悬殊,“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巨头而言,尚未完全开发,在全球战略中无关轻重,而与其合资的中国企业,也不过是帮助他们捞金的工具。

如是,我们看到了太多因为不懂中国市场而纷纷折戟的洋巨头,从日本大发到三菱汽车,从意大利菲亚特到美国的克莱斯勒......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远远没有跟上中国市场的爆发,直到有一天,诸如大众、通用等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溢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只是他们落下的距离,实在太大了。

中国这块“金矿”的诱惑力无人抵御,亡羊补牢,也未尝不可一试。跨国企业,曾经沉沦者,开始省思过去;尝到甜头者,更是抱紧自己的本土理念不敢松懈;至于新晋者,则从前两者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一切企业行为,理念只有一个:“谁忽视了中国市场,谁就放弃了最核心的增长力量。”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忽视中国绝对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跨国企业在华的领导者,美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韩国人......堪称万国聚会,但是更替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会告诉你:“中国最重要。” 他们学中文,吃中餐、逛公园......从日常生活到工作,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更加融入到中国社会之中,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会有助于他们指导中国战略的执行。

基于此,我们本期推出了北京车展专刊《洋巨头,中国策》,看看现在各个品牌的中国区代言人,是如何解读中国的?某种程度来讲,理解中国,融入中国,是他们任期内的必需任务,同时还要在中国市场与企业总部之间,搭建起一道沟通高效的桥梁。跨国巨头的中国竞争,在不同的阶段,都是与中国区管理者有密切联系,这更像是一场“中国文化理解”大比拼。而企业竞争,文化则是最高境界。

当然,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在汽车圈也非单方面。中国车企正在更多借鉴全球资源,增强自己的力量。兼并重组的案例,日益增多,无论是上南并购罗孚,北汽购买萨博,还是吉利抱得沃尔沃,这些都成为了经典的案例。但一个问题是,如何站在巨人肩膀的同时,还能够彰显出中国元素?

本次北京车展之际,我们希望能够彰显北京汽车工业的力量。在这块京畿要地,工业似乎总是会和政治牵扯上关系,听听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如何解析?本期封面故事《徐和谊:蓄势“北京”》,会告诉你三大内容:其一,大国企在中国汽车自主事业中的担当;其二,中国汽车如何才能成为国际化品牌;其三,一个正确的汽车自主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其实,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属性与界限已相对模糊。关键在于,“中国的”如何成为“世界的”,而“世界的”又如何更加“中国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