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1期

陈春霖:二次创业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8:08

12月的广东惠州,依然是阳光明媚。窗外,一片片成规模的白色厂房静静地依偎在湖畔山脚。当温暖的阳光从巨大的落地窗穿入会议室,丝毫感受不到冬日的寒意。而与一位儒雅且容易亲近的人交谈,更是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消融。

这里,是惠州德塞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工厂所在地。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春霖告诉《汽车人》,虽然德赛西威已成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曾经只是一个外资控股的“代工厂”,如今已经变身成为自主品牌,他将此总结为“二次创业”。当这位新加坡籍高管直截了当地说出“二次创业”4个字时,他显得十分激动。不难理解他的心情,因为,当今众多高新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中,能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寥寥可数,德赛西威正是这少数之一。

险棋制胜

早在1986年,德赛西威的前身中欧电子公司,主要依靠引进飞利浦技术生产汽车音响。随后,又与西门子威迪欧合作,成立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公司。虽是“元老级”企业,在业界颇有名气,但一直都是外方控股,所扮演的角色也不过是其在华的生产工厂。

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情况出现了大转折。一直寻求独力发展的中方,终于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因为大陆集团收购了西门子VDO业务,经过几次易手的德赛西威,再次更换了合资对象。

“借此难得的机遇,德赛西威首先表达了不想继续合资的意愿。” 陈春霖回忆。当时他们以退为进,希望德国大陆购买中方的股份。但事实上,这是一招险棋,如果外方真的出钱,结局将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德赛西威依然将受控于外方之手。

然而,这一招,有一定的把握。具有敏锐洞察力的陈春霖认为,受到金融海啸影响的大陆集团并未明晰未来的经济走向,也没有预测到未来两年中国车市的情况,很有可能迫于自身情况选择保持谨慎,放弃收购。

“时不我待,他们不收购,我们就借机说,既然这样,我们来收购。”至此,一场中方对外资股份的反收购拉开了序幕。

经过两年的努力,到2010年年初,德赛西威梦想成真,如愿以偿成为了自主企业,对于其中的跌宕起伏,陈春霖轻描淡写。但无疑,作为成功者,德赛西威开了中国汽车电子领域反收购的先河,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为中国未来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结晶体”

还来不及高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变身为自主企业,很多客户都担心德赛西威的质量和效率会不会打折扣?

为此,陈春霖以实际行动来回应质疑,他们特意邀请了上海通用、大众、神龙等企业代表来公司实地考察。客户过来视察以后,发现这家经历了大变动的企业人心非常齐,包括整个制造方面的人员都没改动。更令客户很高兴的是,陈春霖强调,身份转变以后,自主的德赛西威能更灵活地为客户服务。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的。于是,这些大客户依然把德赛西威视为一级供应商。

“外方走后,我们留下的,都是各方的精华。在竞争早已白热化的汽车电子领域,德赛西威更像一个‘结晶体’,即取各方精华而固之。”陈春霖这样形容自己效力了十几年的企业。

摆在德赛西威面前的还有更多挑战。过去一句古话“苛政猛于虎”,现在对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来说,则是内斗猛于虎,上百品牌良莠不齐,通过降价来来竞争的现象屡见不鲜。

陈春霖说:“自己企业搞死自己,搞到最后都没有利润,没有利润怎么投资?没有投资怎么发展?这个行业打的是持久战,绝对不是游击战。”

基于自身合资时期的研发以及品质管理优势打造的“结晶体”,德赛西威并没有卷入这场恶性竞争中。

目前,德赛西威公司大约有1300名员工,而占公司总人数40%的竟然是研发团队。舍得,舍得,有得必须要有舍,在科技投入上,陈春霖是慷慨的。

拿破仑的军队为什么能够常胜?因为他行军的速度是每分钟130步,而其他欧洲军队只有70步,只有加快创新的步伐,才能打下天下,也只有创新力度更大、方法更好才能守住江山。因此,陈春霖决定,公司每年会拿出销售收入的8%搞研发,这创下了国内同行业的记录。没有了外资,靠自己创业,必须这么干。

与此同时,西门子合资时代积淀下来的另一隐形财富就是很多研发人员能够与外国客户、供应商很顺畅地沟通,这大大提高了合作的质量和效率。5条西门子的高速生产线,两条中速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配置光学检测仪,以保证质量。同时,一小时4万片元器件,7-14分钟转线速度的生产线,世界级的生产设备在设计阶段就把质量点包含在内,配合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既保证了德赛西威的产品质量,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库存。

熟悉陈春霖的人都说他喜欢与人交流,无所不谈,但是他却严格按流程办事,从合资到自主,一直坚持。整天都好像在开会讨论问题,连与记者约见之间也在和管理层探讨公司的流程问题。

“中国企业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按流程,不按原则,我们可以保持发挥中国企业的灵活性。”谈到此处,陈春霖很凝重,“但合资时渗透下来的流程管理一定要保留。这是我们跟同行相比较的优势。如果连这个优势都放弃的话,那我们就和大家一样了,我们就没有什么特点,没有什么特色了,更谈不上什么‘二次创业’。”

在德赛西威的车间以及实验室,《汽车人》了解到,企业的产品,不论是车载多媒体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器系统,还是驾驶信息显示系统等,从研发到生产都渗透着这些流程管理,并且从宏观到微观严格跟进执行。这家工厂严谨的氛围,使其第一眼看上去更像是德国企业。

通过完善的流程管理,不光企业产品得以保证,而且公司内部也可以避免出现问题,这与陈春霖接受的西方教育不无关联,也是他对企业“二次创业”的重要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就这么简单。

所以,德赛西威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保持着10%的车载电子产品的市场份额对陈春霖的团队也就不足为奇。

80亿目标

2015年,做到80亿,这是德赛集团给陈春霖定下5年之内所要达到的销售额,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二次创业”的期望。对此,陈春霖信心十足,“25年一路走来,我们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专业价值,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据了解,德赛西威原来主要生产的是汽车影音导航类产品,现在除了在巩固汽车影音导航细分市场的优势之外,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相继自主研发了全景倒车辅助系统、安全驾驶辅助系统、车身管理系统等。

陈春霖认为,将来Telematics会有很大发展,因为国外现在已经有上千万的市场,而中国却只有通用的OnStar与丰田的G-Book,同时,新能源、车联网,也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合资时代德赛西威的主要客户局限在国内的德系等合资企业,如今也可以开拓自主品牌市场和国外市场。

陈春霖颇为得意地告诉《汽车人》:“今年德赛西威为通用的凯悦量产了车载显示器,其实这原本是大陆的,通过与大陆在整体质量、价格、服务的比较,结果通用把这个项目给了我们。”这可是从老东家手中抢食,现在通用把整个原大陆的产品都给德赛西威。在武汉神龙的一个项目中,德赛西威获得了70%的份额,而大陆集团仅保持了30%。

不仅如此,沃尔沃商用车也开始同德赛西威洽谈,一起开拓亚洲市场。

敢于从外资的虎口里拔牙,陈春霖非常自信,对公司的实力也深信不疑,他未来的战略就是:立足中国,拓展海外。这对实现80亿的销售目标至关重要。

1998年从加拿大来到中国,陈春霖具有浓重的国际背景和良好的国际化的视野,这给他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与对国际市场独到的见解。

“勇毅”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当别的汽车电子企业在国内市场大打白刃战的时候,陈春霖及时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人不出门身不贵,产品不出门不值钱。不是逃避,而是去冒险。

德赛西威今年营业额差不多达到20亿,其中绝大部分是内销,外销占到15%,然而去年这个比例仅仅是8%。陈春霖说,要坚持“两条路”的发展,德赛西威未来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销售比例为7:3。

他还分析,一方面,虽然中国车市增速放缓,但整体保持增长,明年可能还是会达到5%~10%的增长,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不能丢;另一方面,外销可以让企业更快地了解整个国际形势、国际要求和价格,促进技术的发展。

目前,德赛西威已经在新加坡建立10人国际化的研发中心,作为亚洲的桥头堡,并且在德国建立办公室。另外,公司已在巴西等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与当地有实力的客户合作并建立生产车间,从客户变成合作伙伴,互惠共赢,同时,关注俄罗斯、印度和土耳其等新兴市场。

这也仅仅是陈春霖“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要想完成80亿的销售目标,仅靠自身增长是不够的,这里还要有非自身增长,其中就包括兼并收购”。

据陈春霖透露,兼并收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2012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收购国外企业的一个很好的契机,目前他们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现在正在和一些投行、私募洽谈,希望可以趁现在这个难得的机遇,收购有技术、有市场的欧美工厂。

“走出去”,将是陈春霖率领德赛西威人一次全新的尝试。有梦想、有目标就去实现,对于“二次创业”的陈春霖来说,人生的发展最后还是要看你选择在什么地方。他选择了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现在他又选择了带领德赛西威走出去挑战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