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5期

赵福全:技成吉利

作者:
张敏
时间:
2014-12-22 16:24:35

 

以“技术吉利”为主题,强大阵容亮相北京车展,吉利汽车再次宣示了吉利转型战略升级。

  这其中,吉利汽车副总裁、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显然功不可没。这个从3年前从华晨跳槽来到吉利的“海归”博士,帮助吉利完成了未来5年的产品规划:到2015年实现现在5个技术平台下打造15个产品平台,诞生出42款新车,其余近10款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

  更重要的是,他给吉利带来的远远不是几款车型的研发,而是整个研发体系的转型和整体研发实力的提升。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曾经被认为生产中国最低档次的汽车品牌的企业只用了3年完成了技术的真正跨越。

  2009年年底,吉利熊猫以45.3的成绩,成为首款获得五星级安全的A00级小车。评论方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自主品牌的经济型轿车已经和国际接轨。

 “虽然过程艰辛,但我觉得挺值,至少看到了由于自己的努力带来了一些变化,帮吉利建立了与世界接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吉利特色的技术特系。”他向《汽车人》强调,“与世界接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吉利特色”这3句话最为重要。

  在中国大多数自主品牌还未建立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研发体系的状况下,赵福全为吉利带来了全新的研发体系,吉利已经形成正规的开发途径和完备的产品战略,技术和开发标准化为研发平台化、通用化打下基础。

新能源车发力 

 此前在新能源技术的宣传上,吉利一直抱着低调态度,赵福全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吉利没有致力于新能源车的技术研究,据了解,目前吉利展出的新能源技术均代表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也代表了吉利在新能源技术开发上的重大突破。此次展出的两款纯电动车,和串联式的插入式混合动力都将会在今年6月份拿到公告,目前已经做过耐久试验,在等待国家审批。谈到对行业内的新能源热的看法,他表示更希望注重新能源车的实用性,扎扎实实去做好研发。

   “新能源这个问题大家很关注,新能源现在中国不缺作秀的吗?不缺,但缺的是老百姓买单。所有的供应商体系、零部件的开发都不是为了做展车的,而且体系也是要做的。”他笑着告诉《汽车人》,新能源的零部件上要尽可能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但目前新能源技术路线和方案没有完全清晰,吉利采取一边储备技术一边给别人共同开发,这样会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加快速度,另一个是降低风险。但核心的控制技术是吉利自己掌握的,吉利不会和别人开发。

  谈到新能源车的推广,赵福全表示,国家给补贴更好,消费者愿意买单更好,吉利希望能得到国家政策的补贴,但吉利新能源车推出的前提是即使没有国家补贴也能够推广下去。

  “国家不可能永远给你补助啊。你要测算技术进步到多久才可以。补助停掉的时候你是不是准备好了。”赵福全希望能够向外界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吉利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也是一有个足够的能力负起责任的企业。

体系比技术更重要 

 2002年,李书福提出要在2015年完成200万辆的销售目标。据了解,赵福全来到吉利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李书福:2015年200万辆是真的还是吹牛?李书福说,当然是真的。 

 赵福全就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按照每款车5万左右的销量制定了产品研发规划。他表示,吉利2015年打造五大整车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和40余款车型的既定产品战略规划,从近几年的吉利发展情况,在逐步演变成为现实。本次车展中的30款车型则占了总体规划的约3/4。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赵福全表示,诀窍之一就是平台化和构建技术体系。他说,平台化绝对能够降低成本,而且绝对可以改善质量。例如平台化对丰田降低成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是保证50年持续盈利的核心原动力之一。大众汽车1996年实现平台化,一年节省了15亿欧元。目前吉利在CE平台上已经延伸了3个产品平台和9款产品,今后还可以延伸更多。

  他认为,构建一个体系要比一项技术更重要,如果就干一项技术,构建体系不仅不重要,反而浪费精力。体系会产生100项技术甚至1000项技术,而一项技术只能产生一项技术,所以打造体系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我现在根本不想明年的事,我在想后年的车展。应该说这些年我不是为吉利做了几款车,而是帮吉利建立了与世界接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吉利特色的技术体系。”他不无幽默地表示,比如说做一顿饭就不需要买锅碗瓢盆,但天天都做饭就需要买这些东西。北京车展上吉利的参展阵容是3年前构建体系产生的结果。

  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赵福全制定出了流水线的研发模式。

  目前国内各个车企做车企开发是一个100或两百人组成的项目团队共同进行,这样没到节点时,很多人就没有事干,但真正到节点时人手又不够,很容易造成人员的浪费。现在吉利的做法是把多个项目集成起来搞,这个模式的思路就是先将任务分成多个小项目后分别启动,形成一个流程,从一个部门传递到另一个部门,每个部门中的每个人的工作就与流水线类似,能够连续工作。用赵福全的解释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做事情要具有逻辑和上下顺序。

  他举例说,比如干一款车最鼎盛的时候需要40个工程师。刚开始时候做造型的时候做车身的人是什么事都没有的。只有一个人参会,另39个人干别的就可以了。这样就变成了为7款车准备了造型、车身、内外饰的力量。这样,形成了车型像流水线一样的研发,对人员的数量要求就少很多。

  这样的研发出牌的方式对一个人的管理的挑战很大,“首先要懂技术,第二要懂得合理调配资源。”赵福全表示。

吉利给予的舞台 

 在赵福全的带领下,吉利2015年打造了五大整车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和40余款车型的既定产品战略规划,从近几年的吉利发展情况看,在逐步演变成为现实。

  这些成果的取得并非易事。比如,吉利提出了安全第一,但如何去做?推这么多车,人在哪里?技术怎么搞定?每一款车都需要工程师,光是研究院造一款车的零部件都是铺天盖地进来的,同时造10款车是什么概念?研究院有人要跳槽、要涨工资,这些事都是要解决的。 

 “应该说干得很辛苦,但也还挺值,这种机会不是哪儿都有,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平台和机会。”赵福全这样概括自己的工作感受。 

 但他并不认为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自己,随着从统一标准到整合技术平台顺利推进,再到真正执行安全第一的研发理念。他表示,这一切能够顺利地推进,与董事长李书福的支持和吉利提供的足够宽阔舞台密不可分。“吉利取得的成绩不是我取得的成绩。我只是说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他这样告诉《汽车人》。

  对于赵福全而言,之所以加盟吉利也首先是被李书福“疯狂”造车的精神所打动,更重要的是吉利是一家民营企业,“最起码,李书福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他的利益是企业的试金石,这是这个企业的一个基本的核心价值观。”

  他表示自己实际是想做些事情的,而李书福这里恰恰不缺事干,他是真正要做正规、大规模的产品开发。

  李书福的宏大计划也需要人来实施,“200万辆不是先得有产品,之后才有网络建设,最后才有品牌吗?因此我感觉到有了做事的舞台。第二,我感觉到中国做汽车行业有一点点的误区,感觉到喊几个口号就可以了,但做汽车真的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李书福董事长还是真的想把企业做好。”他郑重地告诉《汽车人》。

(作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