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2期

五问新油耗标示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24

 从今年1月起,根据工信部《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新车在销售时必须标示真实油耗,包括市区、市郊、综合3种行驶环境下的燃料消耗量。

  这次由汽车企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出头,约束力增强不少。据悉,新车已经陆续贴上油耗标示了。据《新京报》报道,“如果汽车实际油耗与标示内容和备案内容不符的,消费者可以投诉,投诉内容一经查实,将视情节严重程度,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至于处罚方式是通过停止发生产公告,还是召回的形式,现在还没有定。”

  这个消息很有意思,但消息源却很模糊,仅标明是接近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家,如果该消息属实的话,可以看出来工信部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不过,仔细想想,投诉并不容易,如果没有相关细则出台,恐怕仍是一句空话。更进一步研究会发现,这个法规本身也有种种疑问尚未得到答案,在此我们不妨大胆提问,希望答案能够尽快水落石出。

一问:如何判断实际油耗与标示不符

  众所周知,车主实际驾驶的油耗和车况、各城市路况、油品质量、驾驶习惯都有关系,牵扯因素很多,那么如何判断实际油耗与标示内容不符?如果消费者自己计算得出油耗,感觉不符,工信部又如何查实呢?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公布标示油耗是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比如在什么城市进行测试的?什么时间走了哪些路段?当时路况如何?使用什么油品?甚至对主观性比较强的驾驶风格也应该有所描述。

  有了这些数据,消费者会对标示油耗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在实际油耗与标示内容有差距时,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同时,也避免了有关部门或者车企用“驾驶习惯不科学”、“路况不一样”等模糊说法推脱责任。

二问:消费者如何反馈信息

  既然消费者有投诉的权利,那么就需要明确消费者投诉的渠道和途径,否则投诉无门,就是空谈了。

  如果都反馈给工信部,恐怕其负担会较重;如果反馈给车企,会否出现车企截留信息的问题?如果反馈给中消协,那么就有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的问题。看起来,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综合考量。

  退一步说,即使消费者不进行投诉,有关部门也应定期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对新法规的执行是有益的参考,也可以减少权力寻租的出现,所以反馈渠道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三问:如何确定处罚对象

  这里首先需要分清责任,如果企业是自行标示油耗,那么标示与实际不符是企业的责任,需要进行处罚。如果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进行检测过,那么这些部门是否也有责任?检测机构又该承担什么责任?这就不单单是处罚企业的问题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油耗检测是由汽车企业主动申报,经工信部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确认新车的燃料消耗量数据后进行公示。如果消息属实,那么相关部门都要承担责任。

四问:质疑检测机构的资质

  无论是公布油耗标示,还是查证消费者投诉,都需要通过检测机构来测定。哪些检测机构具备资质?这点需要明示,而不是用“指定机构”这种含糊说法一笔带过。

  如何保证检测机构的公正性?这是更尖锐的问题。有牙防组、C-NCAP等备受质疑的案例在前,外界对检测机构的公正性存有疑虑恐怕也是人之常情,如何避免留下寻租空间,是法规制定者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五问:为什么不进行抽查

  无论是油耗标示,还是安全性测试,中国汽车业都是采取车企送检的办法。如果车企专门针对送检车辆进行调试,那么就有作弊的可能。

  美国一般采取抽检的方法,即在大批量上市车辆中,随机选择车辆进行检测,这样就没有作伪的可能了。抽查的办法虽然貌似复杂,但不可否认,其实际效果要好得多,值得考虑。相对于以往的理论油耗,标示真实油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要想将其彻底执行,需要走得更远。或许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从“程序透明”起步,一步步走向“阳光法规”。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