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11期

美国的车轮生活

作者:
于晓川(美)
时间:
2014-12-22 16:37:33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除了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之外,绝大多数的小城市和小镇都稀稀落落地散布在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相连,彼此相隔数十甚至上百英里。

美国的公交系统覆盖面极低,很多大城市郊区和小城镇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条公交线路,而且往往是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有一班车;更多的小镇子则完全没有公交车;即便是像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也有太多公交车到不了的地方。打车也不仅仅是多花些钱那么简单,在繁华的街道上招手打车的镜头只出现在描述纽约生活的电影里,一般的城市郊区大街上是看不到出租车的,打车需要给出租公司打电话,再小一点的城镇打车甚至需要预约。自行车也已不再充当代步工具的角色,而成为一种健身运动。一句话,没车就像没腿一样,寸步难行。

二手车与国别车

  刚到美国的时候还没有买车,处处不便。公交时间表几乎烂熟于胸,但还是有过几次错过公交车又不愿再等一个多小时、步行四十分钟回家的经历。买菜也总是蹭一次车就囤积一两周的粮食,之后等到弹尽粮绝了才打电话求援让人家再带我去超市。后来买了车,便也开始帮别人搭车,将老生帮新生的光荣传统发扬传承下去。原来总嘲笑美国人懒惰,出了一家商场的门要到旁边一家商场,都不愿意走过去再走回来,一定要上车,开个十几米,停到那家商场门前。等到自己有了车,便也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

  在美国买车卖车非常方便,有人戏称像买菜卖菜一样。我的第一辆车是1993年的丰田Camry,上午去卖主家看车,觉得不错就付了钱,卖主在一个文件上签了个字交给我,证明是他同意把车卖给我的,我就把车开走了。下午打电话给保险公司买了保险。第二天一早拿着那个文件去当地的车辆管理部门花30分钟办好了手续,车子就完完全全在我的名下了。一年半以后我卖掉了那车,也是相当的顺利,上午刚在网上贴出了广告,下午就有人来看车,感觉不错就带车子去找专业机械师做了个检查,没有大问题就决定买了,第二天上午来付给我现金,我签了字,他就把车子开走了。

  车子买着方便,买车养车需要的花费也在一般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范围。美国人均年收入是35000多美元,而一辆全新的丰田Camry需要20000多美元,加油、保险收费高速公路也都不贵。而且美国二手车市场十分成熟,二手车交易简便快捷,价格更是普通百姓可以负担得起的。所以很多美国家庭有几个人就有几辆车,普通学生开奔驰宝马的也不乏其人。

  日本车在美国占有相当的市场,尤其是二田——本田和丰田的汽车,更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美国人喜欢享受,追求驾驶的舒适性,日本车的安静舒适最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美国人很懒惰,日本车的可靠性让人可以高枕无忧,免于维修小毛病的烦恼;美国人习惯了物美价廉,整日抱怨油价高涨,日本车凭借其节能省油的优点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美国车在自己的地盘也很受欢迎,往往体积庞大,内室宽敞舒适,一些细节的设计也很体贴。常常看到美国家庭主妇开着辆大SUV或者面包车,上面坐着几个孩子。在中高档车之中,欧洲车还是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奔驰宝马已不仅仅是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更是一种汽车文化,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Mini cooper和甲壳虫也是很多人的最爱。美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日本车的舒适,也会有人迷恋德国车引擎的轰鸣。

有趣的驾照考试

  在美国考驾照很容易,美国16岁就可以考驾照,一些高中生会自己开车上下学。程序也很简单,各州略有差别,我所在的维州是先去车辆管理部门拿本免费的交规手册,很薄,背会了去参加机考,通过了就可以拿到实习驾照。

  机考的电脑十分狡猾,25道选择题可以错5道,最开始所有的题目都是随机抽取的,但当第一道做错了之后,电脑便开始有意安排相似的考题。我第一次机考没通过,就是栽在了最最薄弱的数字题上,一道错了又来一道,最后刚做到第23题就错了5道。而和我同去的一个朋友也是记不清血液里酒精含量多少算是醉酒、高速路上一般限速多少,但一道数字题也没碰到。

  不同的州还提供不同的考试语言,维州机考只有英语和西班牙语,但其他语言的考生可以自己带朋友来翻译,这简直是为作弊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我认识一个阿姨,来美国一年,英语几乎不会,考驾照的时候请朋友帮忙翻译。翻译就念:A是××,B是××,到了正确答案,就说:C就是××。阿姨于是蒙混过关。更有嚣张的,直接就说,这道题选什么。没有人监督也没有录音核查,全凭各人心里诚信二字。

  拿实习驾照的人就可以学车和开车上路了,不过旁边要有一个持正式驾照的人陪同。一个月之后,可以参加路考,和国内差不多,不过考生需要开着自己的车去考试。通过之后当天就可以拿到正式驾照了。

  

“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美国道路路况相当好,道宽车少,最关键的是开车很省心,人人都自觉遵守那一套行车秩序,辅路让主路,转弯让直行,再清晰不过的原则。该让的一定会让,该走的也绝对不含糊,完全不用担心别的车子会不会突然从辅路挤进来、右前方的大卡车会不会突然并线、高速路的隔离带中会不会突然冲出行人。

  其实中国和美国的交通规则甚至于很多路标都是相似的,但行车理念却完全不同了。在国内的时候是我让着车,在这边是车让着我,我则要让着时不时在路边跑过的小松鼠。

  在北京开车,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间的城里开车,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斗智斗勇,奋力拼抢,才能在车流人流中杀出一条血路。很多在美国开车的人都习惯了轻轻松松规规矩矩的休闲式驾车,回国之后都不太敢碰方向盘。我回国开车,一开始也总有些不适应,常常会在直行道上目不斜视速度不减,惊得旁边的爸妈一身冷汗,连连提醒要看着点旁边,小心突然并过来的车和突然冲出来的人;也会在有行人的斑马线前停车,接下来的是行人诧异的目光和后面的一片鸣笛。过了几天,也“入乡随俗”了,以中国的人口数量,如果汽车都停下来让行人先过,交通大概就会瘫痪了。

  美国公路的另一大特色是,一些没有红路灯的路口,常常会有一个“停车”的指示牌。没有交警指挥,也没有摄像头监督,每一个来到牌子前面的司机都会稳稳停下,左右观望再走,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偏僻小路或是夜晚。有的路口几个方向都会有这种指示牌,这时候就本着先来后到的原则,几个方向的车子停停走走在路口穿插,井然有序。听说很多在国内拥有很长驾龄的老司机在美国考驾照的时候通不过路考,就是败在了这个停车指示牌上。

  当然,并不是美国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在纽约曼哈顿的闹市区,我看到闯红灯的行人和违章的车辆比比皆是,时不时会有刺耳的鸣笛吓人一跳。这大概是城市的通病,不能归结为哪个国家的人素质高低吧。

  

感受“人性化”

  我从来没有在美国的十字路口见到过交警,他们大都守在高速公路旁,躲在巡逻车里举着手枪一样的测速仪抓超速的车子。关于超速有个很有趣的潜规则,就是你的车速最好不多不少比限速超过10英里。比如限速是每小时55英里,那你最好开到65,多了自然不行,会被警察抓,少了也不行,还是有可能被抓。我曾经稳稳当当严格按照限速开在里道上,任凭旁边车子纷纷忍无可忍超过,眼角瞥见警车一部,正自得意自己安全,就被警察拦下说我太慢了阻碍交通。

  在中国如果违章被警察抓到,大概只能乖乖交罚款,这里的管理则更为人性化:你可以选择交钱,也可以选择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我曾经因为开在HOV道(车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乘客才可以走的车道)上被抓,罚款200美元。当时确实不是故意的,就选择一个多月之后上庭。我先是承认我确实违章了,之后解释说,我不是故意的,不熟悉这边的路,没看清楚路标,等想开下去的时候已经晚了。法官耐心地听着,然后温和地说,嗯,下次注意,就免了我的罚款,只收了50美元的手续费,也没有扣分。美国司机也是一年12分,不同的是,如果被扣掉了分数,每过一年才能长回来一分,不像在中国那样一年之后历史就全清白了。

  美国很多东西都是半自动化,人工是最最昂贵的。绝大多数州的加油站都是自助加油,停车,刷卡,加油,走人。很多加油站也会备有可以清洗车窗的水和刷子,可以自己拿来用。上次回国开车加油的时候,先是被冲上来加油的工作人员弄得受宠若惊,接着被繁琐的交费程序弄得头昏脑胀,觉得还是自己加油更加自在。

  在美国驾车不仅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一种享受。平坦的公路蜿蜒伸向远方,路两边尽是郁郁葱葱的绿,头顶是澄澈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飞驰在路上,看两旁景物掠过,享受速度和驾驭的乐趣。车轮上的国家,车轮上的生活。

(作者/于晓川(美))【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