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10期

大型国企应成为自主创新主力军

作者:
郑新立
时间:
2014-12-22 16:54:0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闯过剥离历史包袱、建立现在企业制度两道难关之后,已经走出了困境,近几年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出现了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良好局面,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成绩是在国家和下岗职工都付出了重大代价的情况下取得的,特别是由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偏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仍然令人担忧。能不能闯过自主创新这一关,是国有企业能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目前良好发展态势所面临的又一重大考验。

      中国重汽集团在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和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的道路。它们的经验值得国有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

      重汽集团用短短8年的时间,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为现在年实现利润到20多亿、销售额300多亿、出口5亿多美元的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跻身世界重型汽车制造的五强之列,这个成就确实令人高兴,令人振奋。重汽集团的成功,是在中央关于改革发展重要方针的指引下,突出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其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值得行业借鉴。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中还没有真正把技术创新作为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战略,认真付诸实施。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24%,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6%。根据国际经验,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当在3%以上,高技术企业应当在10%左右,低于3%就意味着这样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

      中国重汽去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三点几,不到4%,这个比例还是不错的。比全国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高两个多百分点,比中央企业还高两个百分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捷径,日本、韩国在经济高速成长期引进技术所花经费与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的比重分别达到1:4和1:8。2006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这一比例为1:0.26,说明我国企业还没有真正把引进、消化、创新作为一件大事,尚未摆脱引进再引进的被动局面。2006年中央企业研发强度为1.59%,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大企业5%左右的水平。

      国有大型企业集中了国内最好的科技资源和优秀人员,站在各个行业技术进步的前沿,理应在自主创新中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这些年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许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筹集大量资金,具备了加大研发投入的实力,关键在于企业对自主创新是否给与足够的重视。必须着眼于增强企业长远发展能力,把技术研发摆在突出位置。

      重汽集团去年在香港上市,筹集了90多亿港元,这个钱在研发上要舍得投入。深圳华为公司,去年研发投入70多亿,占销售收入的10%,申请的国际专利的数量占到全国的22%,在全球企业中排到第4位,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技术人员具有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上只要有投入就有回报。中国重汽集团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这几年大量增加的研发投入,就不可能创造800多个专利,就不可能形成九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的车型,也不可能有今天的销售业绩和盈利水平。

  

      改进国企考核办法 

      目前我们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不高,自主创新尚未成为拉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关键在于现行对国有企业的考核过多偏重于企业当年实现利润和资产增值,这是对的。但是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储备和长远发展能力等,在企业业绩中评价的权重明显偏低,对企业技术成果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无形资产的增加对企业总资产增值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特别是在当今技术进步比较快的这种情况下,企业技术资产的增值很重要的一点即体现在无形资产增加多少,这在马克思《资本论》里面都做了充分的分析。那么现在我们光看到有形资产看不到无形资产,这对企业考核是一种误导。因此,对国有企业的导向目前仍然是偏重于短期效益,助长了企业经营决策的短期行为。

      尽管近两年来,国务院各部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出台了近百项鼓励技术创新投入的优惠政策,但是还没有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一个事例就是,能够享受但没有申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仍占相当大比例,充分说明国有企业还没有形成以自主创新求发展的机制。为此,要抓紧研究改进对国有企业的考核办法,引导国有企业把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增加研发投入的企业经营决策机制。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石化、基建、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这些行业大都属于传统产业。近几年国有企业利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市场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得益于一些行业的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民营企业尚未进入,充分竞争局面尚未形成。

      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的优势,必须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出质量好、效益高的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果躺在眼前的成就上不思进取,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度陷入困境。特别是一些已与外企合资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技术和管理的溢出效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创造自主品牌,逐步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中国重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希望一汽、二汽、上汽都能够向重汽集团学习,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创造出自主品牌。一汽、二汽、上汽应当说条件比重汽要好,技术力量比重汽雄厚,资金也比重汽雄厚,它们要是走重汽这个路子,我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我们自主轿车的品牌。

  

      积极开展跨国经营

      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我国企业不出国门就面临着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

      目前,国有大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经营的程度总体上仍然不高,跨国投资刚刚起步,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国有大型企业应当以跨国公司为榜样,积极扩大海外投资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中国重汽集团这几年在跨国经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是把产品卖到国际市场上去,过几年可能又要在国外投资设厂,把零部件带出去就地投资,使中国重汽集团真正成为一个跨国经营公司。

      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国际石油粮食价格飙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抓住国外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价值大幅下降的机遇,选准那些具有较好技术资源的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并购,以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要通过扩大智力引进和关键技术、零部件的引进,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通过国际合作研发、成果共享,促进中外企业互利共赢。要积极大胆地到海外参与各种工程和项目的投标,对一些资源型的企业进行参股、控股,争取获得更多的能源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满足国内经济增长对短缺能源资源的需求。

      不仅大企业要积极走出去,还要鼓励众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因为中小企业机动灵活,容易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所以我们大企业跟小企业要密切配合。小企业拿到资源勘探开发权之后,必须有大企业的跟进与参与,形成走出去的合力。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已经达到17000多亿美元了,要及时地把外汇管理的重点从收汇为主转为用汇为主,满足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走出去对外汇的需求。现在我们小企业走出去往往得不到外汇贷款的支持,它们不得不在外国银行来贷款,所以要满足它们走出去的贷款需求,从而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益。通过外汇储备的有效使用,来消除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瓶颈约束,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作者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郑新立)【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