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7 > 2007年第10期

上汽转变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7:06:52

2007年9月18日,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经9月17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将更名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8月31日,上海电气旗下上柴股份(上海电气持有其总股本的50.32%)发布公告表示,上海电气有意向上汽集团或其下属公司转让所持有的上柴股份全部股权。

目前上汽是中国乘用车销量最大的上市公司,在1至7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排名中,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在前四名中占得3席。然而上汽集团虽进入了世界500强,商用车领域却很薄弱,除了申沃生产一定量的大客车之外,在重卡、轻卡、轻客等市场毫无建树。上汽系企业没有出现在1至7月份商用车销量前10位名单中。

国内大的汽车集团则都是乘用车与商用车并举,与一汽、东风相比,上汽“乘用车打天下”的事实使得其商用车业务被远远抛在后面,甚至拖了上汽的后腿。这样不平衡的发展是上汽不愿意看到的。

从今年年初开始,上汽商用车发展步伐开始加快。

商用车产业链整合

在上汽集团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将通过兼并重组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共同做大做强。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曾表示,上汽在“十一五”期间的第二个目标是生产6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其中包括40万辆商用车。

在这个发展规划的指导之下,上汽开始了一番迅速的整合过程。

1月5日,上海汽车(600104)发布公告称,新筹建上汽乘用车公司、商用车事业部、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3个核心业务部门,未来上海汽车在自主品牌整车上形成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三大业务,图谋改变“靠合资品牌和乘用车打天下”的局面。6月15日,上汽旗下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依维柯商用车有限公司、重庆重汽三方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挂牌庆典在合资

公司所在地重庆举行。同时,为合资公司配套的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有限公司也宣布成立。

在对外收购的同时,上汽集团也加强了对下属子公司的控制。6月中旬,上海汽车正式公告与上实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4.75亿元收购其持有的上海汇众50%股权、上海万众50%股权。

7月27日,上汽集团与国内轻型商用车重要基地——跃进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根据合作意向书,上汽集团和跃进集团将本着全面合作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探讨双方在整车、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贸易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可能性和方案,以及相关的资产重组工作,以实现上汽与南汽的全面融合。

8月初,上汽与上柴接洽,图谋参股后者。作为目前收购南汽集团的主角,上汽集团此举被认为是弥补商用车的短板。8月10日,在股票接连两天以涨停报收后,深陷上汽集团参股传闻之中的上柴股份(600841)发布停牌公告,称“为了抑制恶意炒作,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将在合作事项明朗后复牌。

当天下午的上海汽车临时股东大会上,上汽董事长胡茂元首次对外界盛传的上汽与上柴合作事宜表态,称上汽集团的确与上柴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过接触,讨论上柴与上汽是否可以产品互补的问题,但所有事宜均在探讨中,目前没有形成任何协议。 

胡茂元解释说,上汽股份将来要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而上柴的部分产品恰好是为商用车服务,且由于发动机业务单一,受到没有整车业务的很大限制,所以双方可以探讨有无将来在产品互补方面的可能性。

此事对于上汽来说意义重大,上汽缺少商用车板块,现在想把这一块补上,但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发动机。因此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利好消息。“上汽的商用车项目缺少柴油机的支持,上柴则需要联合整车企业以解决产品销路。”

“上柴的大型柴油发动机和环保型发动机,都可能是上汽所看中的。”业内分析师指出,“上柴股份目前每年生产销售数万台传统柴油机,但也同时开发符合环保趋势的天然气发动机,每年的销量在数百台左右。上汽大力发展的商用车项目急需大型的柴油发动机,而符合环保要求的机芯也是上汽迫切需要的。”

“上汽要发展中重卡,首先要考虑发动机的供应问题。”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春波表示。“重庆上汽依维柯红岩是引进CKD组装生产,虽然有适合重卡使用的发动机,但是价格昂贵,只能走高端路线;南汽生产的则是小排量的柴油发动机,匹配的是轻卡。”

他说,上汽如果要为未来的中重卡商用车匹配,只能寻求对外合作。“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大马力发动机的只有潍柴、东风康明斯和上柴。”因此与上柴的合作能够为上汽的商用车项目提供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购并和合作而来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上汽毫不掩饰其商用车产业链整合的野心——将商用车产业链囊括于集团内部,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调效应。据了解,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的市场目标是在3到5年内整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0%。

上柴找到“靠山”

上柴股份是中国内燃机行业技术领先者,主营柴油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拥有G128/135、C121、D114 等五大系列、300 多个变型,功率覆盖从60至600 马力,产品为工程机械、载重汽车、客车等配套,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主要的动力供应商之一。在业内留有“南有上柴,北有潍柴”的口碑。

2007年上柴股份半年报显示,2007年1至6月份该公司工程机械、船用市场柴油机销量同比出现下降,卡车、客车、电站市场柴油机销售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电控欧III、天然气发动机销量同比有较大的增长。通过上柴股份的半年报不难看出,车用柴油发动机市场正迎来新的机遇。

在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面前,上柴并没有多少优势。

上柴股份的主导产品以往主要侧重于为工程机械等对扭矩要求较高的产品配套,而对于为汽车等对速度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配套则一直未有明显起色。由于工程机械等产品对柴油机的要求侧重于扭矩(俗称“出力”);而汽车等产品对柴油机的要求则侧重于速度。因此即便是相同缸径、排量的柴油机,其设计和匹配的理念也迥然不同,甚至无法在这其中做到全面兼顾。

这里除了相关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等先天性因素外,上柴股份不隶属于任何汽车集团,因此为汽车配套的相关配试工作无法全面顺利展开也是一大原因。虽然上柴股份在发动机整体研发能力上较强,但在产业链上太孤独,无法与下游产业达成联动,导致市场越做越小。与此同时,下游整车厂越来越倾向于建立自己的发动机配套体系或者与合作伙伴联合。

面对这种困境,早在2000年上柴就已经请国际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把脉,最终结论是与整车厂整合更适合企业发展。上柴股份内部人士也曾透露,上柴一直希望能与整车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位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单一的发动机企业已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上柴开始了找“靠山”的历程。

大约在2002年前后,上柴曾经和上汽进行过接洽,希望通过引进上汽的资本并参与上汽集团的商用车项目。因为在出价和控制权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2006年年初,上柴又一度寻求与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合作。但在一系列谈判后不了了之。 

时隔6年之后,上柴遇到发展瓶颈,上汽又亟需做大自身的商用车业务,双方具备了合作的前提条件。对于上柴来说,与上汽合作也意味着迎来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此次上柴股份的国有法人股由上海电气集团转变为上海汽车集团所持有,上柴股份成为上海汽车集团麾下的一家上市公司,与汽车业就真正形成了密切的联系,这对于未来上柴股份的柴油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柴除了拥有以前作为独立发动机企业身份所不可企及的稳固的配套关系之外,还能够获得在市场扩张和战略转型过程中亟需的资本支持。在资金方面,因为上柴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其主营业务并不是汽车,在这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上汽则资金充裕,无疑给上柴带来了机会。

早在8月10日,上海汽车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0亿元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上海汽车表示,所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四大领域:自主品牌建设,商用车建设,汽车金融业务以及偿还金融机构贷款。其中,在商用车战略上,公司将把20亿元用于收购兼并与商用车业务相关的研发、制造平台,以及与商用车开发密切相关的零部件业务,占到募集资金总数的四分之一。

由此,上柴有望获得上汽资金、经验甚至专业人才的 “注入”。

对于上海汽车集团而言,其今后几年商用车是一个发展的重点,而作为关键总成件的柴油机,也因为拥有了上柴股份而使矛盾迅速地得到了化解。

虽然目前还看不出上柴与上汽联姻后会对柴油车市场带来怎样的一种新格局,上汽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对柴油机市场带来新的震荡。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上汽没有大动作,对格局就不会有大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上汽整合的力度和决心。

(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