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7 > 2007年第8期

本土研发 重汽发威

作者:
梁蒙 黄峰
时间:
2014-12-22 17:06:48

据证券媒体披露,中国重汽即将于年内在香港上市,筹资达30亿元以上。中国重汽上市的资产将包括中国重汽(000951.SZ)的股权、发动机资产、车桥资产、商用车公司、技术中心等等。

业内人士对中国重汽的融资前景表示乐观,他们做出这样判断的前提是中国重汽的市场表现。今年中国重汽的销售目标为8万辆,而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任务的60%以上,与去年全年的销售量持平。

对于中国重汽来说,这样的现状也许会让他们无比感叹。在21世纪初,这家企业还因为种种原因巨额负债,濒临破产边缘。厉行重组之后,短时间内依然面对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困顿之下,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让早就引进外国顶尖重卡技术的中国重汽开始就将手握的外国平台,针对中国实际进行改造。刚开始,孱弱的自主研发能力使得中国重汽的首个产品并不算成功。但坚持之下,放开手脚之后,中国重汽终于开发出了合格的产品,并以此为契机,涅重生。

困顿而后醒

与一汽解放一样,中国重汽也充满了光荣与骄傲。1962年,中国重汽的原身济南汽车制造厂自主研发了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车,这在当时就是中国的“重卡”了。

1983年,国家以济南汽车制造厂为主,组建了中国重汽集团公司,也称为三汽。同年,中国重汽引进奥地利曼·斯太尔“91”系列重卡制造技术,并从1986年开始建设,直至1995年才在9年之后建设完成,通过验收。其中,在1986年时中国重汽为了学习吸收斯太尔技术,成立了技术发展中心,组织了3次吸收工作。这也为中国重汽奠定了成为中国斯太尔技术最佳承接者的角色,使其在斯太尔平台上,有了雄厚的积淀。

当时,中国重汽的研发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比如自行研发的991 H210/046/4-2、1291H310/S35/4-2等型号的车型,具有载重高、车速快的优点。另外,中国重汽技术中心还在斯太尔平台上开发出了货车铰接车底盘、货车底盘,根据顾客需求制造了运油车、修井车等车型,甚至还包括有军车。

然而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重汽便资不抵债了,虽然其斯太尔产品已经蜚声中国,但也不能挽回其窘迫处境。

2000年,中国重汽经过重组,现任中国重汽董事长的马纯济便是那个危难时候走马上任的。对于自主创新,马纯济曾说过如此的话,“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处在什么发展阶段”,“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也要考虑自身能力的限制。”而对于外国技术,其认为,“我们已经花钱从外国人手里买来了技术,就要充分利用它,放大它的作用,而不能否定它,也没有必要一定从头再来。”

这样的思路被灌输到中国重汽的研发中来。其时,虽然中国重汽资金已经非常紧张,但依然向斯太尔公司偿还了拖欠的2.7亿元技术转让费,并且声称还要加大技术的引进。之后,还和购并了斯太尔公司的曼进行了合作,以引进车型。

改造

技术已经购买在手,只待改造。在鼓励之下,原本对于斯太尔平台完全不敢动手脚的技术研发人员,开始按照市场需求,对其进行改造,推出了“准重卡”飞龙。然而,被认为“远看像外国车,近看像中国车,打开门一看,那就是中国重汽的车”的飞龙却没有得到认同。不过,中国重汽并没有气馁,从这次失败当中,一批研发人员也就此成长了起来。

尔后,中国重汽在2002年至2005年间,以40亿元的巨资进行了技术改造,将产品研发、实验、检测、关键工艺装备进行了更新,使其焕发出生机。

在种种支持之下,中国重汽开发出了斯太尔等一系列成功的产品,使得市场份额迅速追回;而在2004年研发出的HOWO则是中国重汽的代表之作。

在HOWO的设计过程中,中国重汽采用了“设计-验证-试验-设计”的开发程序,采用了三维设计的开发手段,将台架试验与整车试验结合在一起,并对所有车型的整车和零部件按高于国家80%至100%的标准进行设计。HOWO的发动机使用了中国重汽自主专利技术改进的机型;车桥是中国重汽自主生产的HOWO车桥,将美驰和斯太尔两大世界前沿车桥技术,进行了针对国内道路环境的优化;变速箱采用了ZF和富勒两种系列的国际水平变速器;驾驶室则在安全性、舒适性和抗疲劳性方面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

HOWO上市之后,迅速在当年达到了1万辆的销量,出口达到了4000辆。这证明了中国重汽的自主研发水平。

尔后,在合作伙伴退出的情况下,中国重汽又在斯太尔WD615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17项提升,自行研发了自主品牌的发动机,从而形成了斯太尔、HOWO两大发动机系列。相比于老款发动机,新款HOWO发动机在节油性、环保性、功率和维修率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2007年7月,中国重汽与世界著名汽车动力技术开发商英国利卡多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将就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做深入的合作。

去年,中国重汽所生产的车桥总成,更是获得了国际汽车业级别最高的北德TS1949认定,这证明了中国重汽可以提供世界前列水平的车桥。

种种的成果,都证明了中国重汽的自主研发实力。但对于中国重汽来说,似乎最珍贵的是在改组之后,公司上下所形成的自主研发气氛。一个故事也许可以作为印证:中国重汽曾经计划要上一个新项目,经过研究集团领导发现技术难度很大,决定暂时搁置。但某天领导却突然收到一个技术人员的项目具体实施方案,这是这位技术人员在得知消息后,连续加班几个月所完成的。之后,该技术人员向领导主动领取任务并将其完成。“这就体现了我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马纯济曾为此感叹道。

对于未来,中国重汽有着长远的希望。其预计,今年全国重型汽车需求将会增长10%左右,达到33万辆的总量。按中国重汽的计划,在2007年将销售整车8万辆,较2006年增长33%;计划出口达到1万辆,以此达到3.5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60%左右。从目前看来,中国重汽当初的目标似乎有些保守了。

(作者/梁蒙 黄峰)【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