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记者|张敏
4月10日,不知道会有多少家车企销售老总会在辗转反侧中,度过自己的不眠之夜。
风和日丽的人间四月天,美好的让人嗅不到一丝违和的气息。晚上9点过后,长安福特史无前例的最强促销战,毫无征兆地在微信朋友圈打响。
来自长安福特各个大区,步调一致的官微中,戏谑中尽显创意,从“从摊上大事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向钱看,向钱冲”到 别听大众口号”、 “为大众,我们送了”……

长安福特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旭告诉《汽车人》,除从当日到4月,购长安福特车型免购置税 (除锐界与新蒙迪欧)外,各大区结合消费者需求,针对车型,还有不同的延伸优惠。
由长安福特营销团队耗费了几乎两个不眠夜,精心制作出炉的大区文案比拼,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最后以超出预料的结果呈现。作为上海大众官方降价后,第一家接招的车企,长安福特的创意把对方甩出了几条街不止。
只是,最先接招者,为什么会是长安福特?而不是老对手上海通用,不是同门师兄一汽大众,不是一走跌的一汽丰田、北京现代?表面看上去,似乎每一家的降价理由都比长安福特充分。
陈旭给出的解释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竞争会继续加剧。谁率先把握了客户的需求,最大化的达到顾客满意,不仅包括市场营销,同时也包括服务的深化,谁就会赢得客户的支持。“只要是能够让消费者满意,销量提升是必然的,但这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
如果不是销量,那会是什么?针对降价,上海大众的深情表白:“‘价’给你,我愿意的”。长安福特的回应则相对粗暴,“你敢价,我就敢税”。好吧,长安福特这是争第一的节奏么?”若非如此,何必隔空喊话都这么彪悍。

在汽车行业中,降价促销,司空见惯。这一次,之所以引起媒体强烈关注,除了形式够鲜辣外,还在于促销的对象是谁。一季度数据显示,上海大众连续三月摘夺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并以52.37万辆的累计成绩稳超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另外表现不错的两家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和神龙汽车销量分别提升11.6%和8.6%至21.92万辆和17.94万辆,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十位。
第一名与第七名,直接间隔的,是30万辆的销量差距。这并不影响二者直面竞争的态势。针对国内销量第一的汽车企业主动降价,大家的理解是,在车市整体疲软的情况下,上海大众作为领头羊,率先使出降价杀手锏,打击对手,继续拉动销量。具体而言,一方面是要提高POLO和途安走货量;另一方面是淡季提前进入促销,先下手为强。
于长安福特,众所周知,在福特“1515”战略支持下,长安福特势头迅猛,不但近年在中国市场超越了丰田在华的两家合资企业,今年一季度销量还超过了东风日产。
不久前,某行业发布的《二次购车品牌迁徙总报告书》显示,福特CRED忠诚指数在主流品牌中排名第一,高达181.2;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大众排名第二,CRED忠诚指数为165.6。
购车者在首次选车时, 19.0%购车者选择大众;选择福特的购车者占15%;8.2%是现代;4.8%是丰田;4.3%选择长安;在二次购车品牌迁入指数中,大众的CRED迁入指数在主流品牌中排名第一,高达116.1。其次是福特,96.8.。
福特CRED忠诚指数较高,但从cred迁移指数看,双方品牌力还未到势均力敌的程度。换句话说,如果cred迁移指数已经表明品牌的飞速成长。长安福特团队还会激发所有的潜能包括经销商团队,来实现一流品牌和销量的目标,进无止境吗?
“长安福特一直秉承着客户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和努力成为汽车行业全方位领跑者的目标,激励和鼓舞着团队不断的进取和创新。”陈旭表示。承认差距,才能更快进步。那么,要学习的目标只有一个,第一名。多年来,大众集团凭借旗下大众和奥迪2个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打下稳固的汽车帝国,创下了不少销量神话。而长安福特在华度过相当长时期蹉跎岁月后,真正发力也不过是四五年前。
历史原因造成的差距,需要这个企业在此后的岁月中以更快的速度补缺。好在,从福克斯到翼虎,再到新蒙迪欧,乃至即将推出的锐界,随着产品热销,长安福特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攀升。
产品力和营销力同步提升的长安福特,要实现“全方位领跑者”目标,要做的事情就是取长补短,缩短差距。具体要用多长时间实现,陈旭没有给出具体数字,但他透露,于必争朝夕的长安福特,五年或许太久。
能够确定的是,学习大众好榜样,长安福特不会是最后一个。“价格战每年都有,有主力厂家加入,今年表现会更严重。”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汽车人》,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形势下,车企降价是大势所趋。
如此,下一个会是谁?日系?韩系? 继去年日系车企全未能完成销量目标后,今年一季度,在华销量同比下跌0.1%。 其中3月份,丰田在华同比跌幅达到20.9%。这家曾经宣称拒绝价格跳水的汽车制造商表示,来自竞争企业的打折力度损害了丰田在华第一季度销售。原因是,自家经销商并不热衷于价格战,销量受到挤压。
此前,日系车在中国大行其道,重要原因是价格和节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但是随着竞争对手们祭出降价杀手锏,日系车价格优势逐渐开始消失。
“相比较而言,品牌溢价较高的德系与美系品牌更有资本降的起价,接下来,接棒他们的或是法系品牌”知名媒体人士表示。也有行业人士告诉《汽车人》,在促销方式上,其实日系与法系早已不甘寂寞,只是着眼点不同而已。
无论哪种方式,艰难爬坡中的自主品牌,都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了。(作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