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围,迫近奥迪、宝马和奔驰……捷豹路虎具有“德系三强”在中国市场的几乎所有主要特征,使其快速、持续发展得到根本保证。由此,高档车市场崭新的“3﹢1”格局业已形成。
中国制造揽胜极光
高档车市场从来就不乏精彩纷呈的大戏。这边是奥迪与宝马不遗余力地争夺全球高档车市场第一的桂冠;那边则是捷豹路虎正悄然改变着高档车竞争态势——在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高档车市场的“3 1”格局正在形成。
以往,高档车市场的竞争,常常被描述为“德系三强”——奥迪、宝马和奔驰之间的角逐。但是,来自英国的捷豹路虎正在改变这一格局。的确,在过去的十年间,奥迪、宝马和奔驰占据中国高档车市场近8成的市场份额,令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档车品牌纷纷崛起,尤其是捷豹路虎持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令国内高档车市场逐渐形成崭新的“3﹢1”格局。
所谓“3﹢1”格局中的“3”,当然还是传统的“德系三强”。尽管在庞大的基数下,增幅有所放缓,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迪、宝马和奔驰三个品牌依然顽强地固守着约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
而“3﹢1”格局中的“1”,是近年来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高档车市场风生水起的捷豹路虎。2014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销售汽车122010辆,比2013年同期增长28.1%;约占中国市场份额的7%。难怪有媒体认为:捷豹路虎正在“悄悄对标ABB”;也有文章分析:捷豹路虎合资后会不会让“ABB亚历山大”。
那么,捷豹路虎之所以能够成为高档车市场“3﹢1”格局的中的“1”,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首先,在最近的3年间,捷豹路虎一直保持高于细分市场的增速,销量越来越接近“德系三强”,进而成为第一梯队的“准成员”。
2012年-2014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达到71%、30%和28%,全部高于同期整个高档车市场的增速,尤其是在“德系三强”销量基数增大,增速放缓之后,捷豹路虎的高速增长引人注目。其中:
2012年,捷豹路虎销售汽车73347辆,同比劲增71%,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仅次于奥迪、宝马和奔驰的第4名,首次开始接近“德系三强”;
2013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接近10万辆,这也是继“德系三强”之后,第4个达到这一“关口”的高档车品牌。
2014年,仅路虎单一品牌的销量就达99358辆(数据来自捷豹路虎),在进口车中仅次于宝马和奔驰,名列第3(见图1);而捷豹路虎的销量之和为12.20万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7%。
图1:2014年进口车品牌前5名
(图1数据来自行业统计,与捷豹路虎数据略有差异,但不影响排名)
其次,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捷豹路虎已从原有的高档车“第二梯队”中脱颖而出,直到甩开“2字辈”的小伙伴,追赶第一梯队而去。
2010年7月,捷豹路虎在中国设立销售公司,当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只有26189辆,即使是在高档车“第二梯队”也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角色。
2012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完成对雷克萨斯的超越,销售汽车73347辆,同比劲增71%,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2013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接近10万辆,领先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两万多辆,比例上约超出约四分之一,进一步拉开了与“第二梯队”的差距;
2014年,捷豹路虎大幅度超越10万辆大关,达到12.20万辆,领先第五名多达4万辆,比例上超出一半以上,将“第二梯队”甩得更远(见图2)。
由此可见,已经脱颖而出的捷豹路虎,正在与高档车第二梯队渐行渐远。
图2:2014年,捷豹路虎遥遥领先于“第二梯队”
(注:2014年,前十个高档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77.14万辆,捷豹路虎所占比例远远胜过其他二线品牌)
第三,在中国市场上,捷豹路虎与“德系三强”的各项指标或发展趋势也都相近或趋同。
捷豹路虎形成“3 1”格局不是偶然的,其中包含诸多要素。如,早在几年前,中国高档车市场陆续成为“德系三强”的第一大市场,而捷豹路虎也是一样。2012年,中国市场首次成为捷豹路虎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14年,捷豹路虎在中国的销量占其全部销量的26.4%,仅次于奥迪的33.4%,而高于宝马的25.2%和奔驰的17.1%(见图3)。
图3:2014年高档车“3﹢1”在华销量及占全球市场份额
再如,“德系三强”率先实现了与国内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之后便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般地快速发展;而捷豹路虎也不甘示弱,虽然来华时间较晚,但仍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产,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捷豹XE
总之,自第二梯队突出重围,并不断接近奥迪、宝马和奔驰组成的第一集团之后,捷豹路虎具有“德系三强”在中国市场的几乎所有主要特征,使其快速、持续发展得到根本保证。由此,高档车市场崭新的“3﹢1”格局业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