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人》特约撰稿 朱界飞
东风公司是个出大领导的地方,李岚清、王兆国、陈清泰、马跃、苗圩……都曾是东风人。或许有这样的传统,远在武当山下的东风人充满了自信,或者反过来,因为自信,才形成出能人、出领导的门风。
“与东风集团副总经理、东风有限副总裁童东城的对话,话里话外留给我的也正是'自信'二字。听说,一向低调的童东城很少向媒体披露东风的一些内幕,甚至对他的日本搭档中村克己也没有说过。”
这是某记者在2006年5月18日参加东风商用车公司天龙重卡战略新品发布活动,独家专访童东城后,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
文章这样写道:“东风有个‘57现象’,就是说,公司领导大都出生于1957年前后。今年刚好50岁本命年的童东城,17岁跟随10万劳动大军进山,从司机干起,当过班组长、车间主任、工厂厂长、直到今天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东风有限合资公司中方一把手,被戏称为‘从奴隶到将军’的人。”
作为东风47年历史的亲历者和目击者,童东城一共经历了六任领导——黄正夏、陈清泰、马跃、苗圩、徐平和竺延风,他对东风的发展、对社会、对事业、对人生的感悟,可谓到了一个相当的境界了。与日产合资初期,他被外方认为是在中方领导人中最难对付的强硬人物。然而,合资两年后,童东城不仅被外方、而且被东风人普遍认为是一位“合资以来改变最大”的公司领导人。
马晓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与童东城短短三天的接触中,发现他是一个少有的充满自信、活力四射的人。5月19日上午,车城十堰。童东城坐在我对面,他因连续睡眠不足引发严重的喉部炎症,频繁、剧烈的咳嗽一直伴随着整个对话过程。这位拥有中国社科院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老总,看起来不太像个企业家,倒像一位统帅野战部队的山地司令——一张黝黑峻冷的脸,一双肌肉饱满的手臂、一副男中音洪亮的嗓子,一对时而紧锁时而舒张的浓眉,构成了一个硬朗、豪爽、极具力度和张力的雕塑式的男人,使你自然联想到,这是一个打造东风品牌、打造中国重卡的领航者。面对乐观、自信、诙谐、务实的童东城,我在想,中国目前正在深化但步履艰难的国企改革,如果有更多象童东城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国企改革一定是有希望的……。”
一号首长
加盟东风有限2年后,我养成了一个完全是出于内心的、潜移默化形成的习惯,那就是每出差到一个地方,我总要先拜访一下那个单位的党委书记,报到一下,我来了,很是一种亲切的感觉。渐渐地,我把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愿望,一见到这些年长的甚或是年轻的,只要他是书记,就什么话都愿意说,也敢说。还有,我对基层工厂的书记们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
和公司一号首长徐书记的故事怎么的也要从最初说起。2003年夏天合资公司刚开张,我下属一位老同志写了篇文章,讲党在公司中的政治领导作用和新的合资形势下党围绕经营活动展开的工作。老同志可能产生于对刚刚合资的兴奋和受新的思想观念的冲击,奋笔疾书,一个晚上完成了一篇洋洋洒洒大文章,激动地交给我看。文章中有一段写到“人不要怕犯错误,你想干事,就一定避免不了犯错误”,上下文意思是要敢于思想敢于工作,都是无的放矢,泛泛而论。我一看文章是谈党的工作,也没细推敲琢磨,只觉得主题不错,但内容是否准确是否合适发表,我没有把握。于是,将文章“敬呈徐书记审阅”。
我作为外方派驻员,又刚加盟公司,中方的领导们对我一无所知,由于我的身份和背景的特殊性,对我还是有所警惕和防备。听说,还有什么交代,要我的下属们对我的言行动向及时汇报。就为这,曾引起下属老同志的不满意见,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当特务吗?
书记看了文章后,也不太高兴,合资企业把党的工作“两公开、两纳入”,那是经过多少个昼夜艰辛谈判才放进合资条款确认下来的,你一个外方管宣传传播的负责人,毛手毛脚,下马伊始,就呜里哇啦乱说话,我们还没开始干,怎么就犯错误了?
书记的一个问号就是态度。我的幼稚和莽撞,一开始就给自己工作的四周堆砌了一座座高高的围墙,挖了一个个不大不小的坑。这种磕磕绊绊延续到2003年年底并一直带进了艰难万险的、让所有东风人刻骨铭心的2004年。
话说到了2004年3月,总裁看我工作这么困难,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提供给我直接面对并接触书记的机会,让书记有一个对我的零距离接触和直接的感受。于是,他安排了一次由我陪同书记访问欧洲的机会。今天可以说了,这可是一次精心的策划和安排,由我从头至尾组织并陪同书记完成参观活动的全过程,先是去日产在欧洲最大的工厂、英国桑德兰工厂参观访问,然后直飞伦敦转道日内瓦,参加2004日内瓦国际汽车展。一路上,我和书记除了睡觉不在一个房间,几乎形影不离。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旅店、在饭桌上、在汽车里、在机场候机大厅,进行交流,谈天说地,糊诌乱侃,有时甚至没话找话。
在日内瓦车展上,总裁细细叮嘱我全程陪同好书记,不要再管他了。于是,我除了有两个小时安排总裁接受国际媒体的采访,其它所有时间都在担任书记的贴身助理、秘书、导游,自然还起着保镖的作用,虽然一旦发生啥子危险,我这个胖乎乎软绵绵有重度脂肪肝的身躯,还不如说是书记做我的保镖更贴切些呢!
我至今还清晰记得,当访问行将结束、我们在日内瓦机场等待飞机起飞回国的候机厅里,书记完全放下了大首长的矜持和冷竣,像个孩子一样欢快地哼唱着他喜欢的歌,虽然调子不怎么专业入耳。我傻傻地看着书记这副样子,这时候的书记实在是太可爱了,要不是个男的,我真想上去亲他一口的念头都有。看着书记孩子般灿烂的笑脸,我心里高兴的比蜜糖还甜。我和总裁都很清楚,书记对我的看法和认识的转变,会从根本上改变我的工作环境。千真万确,就是有了这一个小小的开始,才有了以后我和书记之间那种完全是心照不宣的亲切和温暖,而相互间的这种感觉是不需要非天天见面不可的。
对一生久经政治考验和斗争磨练的高级首长来说,他对一个人的认识绝不会只从一两件事情来盖论的,而是从对这个人的一点一滴的实践认识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比较全面的看法。很多老百姓不容易接触到那些政府或央企的高官,我也一样。只不过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中间,我利用工作职务之便,认识接触过一些相当级别的官员,如曾作为新华社随团记者陪同过总理的国事访问;朋友的丈夫是国务院相当一级的首长,在家里和饭桌上,我们有了对等的朋友样的喝酒神聊机会;作为驻外记者也采访过不少外国总统、总理、企业家什么的。
当然,采访只能基本了解这个领导的专业或政治水平,要了解他的内心深处和与百姓共通的一面,不是靠一两次面对面采访就能够轻易得到的,那是需要相当的接触深度和各种形式和场合的沟通,如在运动场、娱乐场、吃饭喝酒卡拉OK中,那里是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最直接的场合。如果你是他的知己或是司机、秘书、保镖、保姆什么的,你了解他8小时工作以外的情况,无疑比他的同事要有深度的多。中国有句话叫“高处不胜寒”,用我几十年职场、官场、商场的经验看,官做的越大,或名气越大,或钱挣的越多,你的个性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就越小。当然,在名、利、地位三者之间,做官的心是最累的。但在中国官本位的社会和体制文化环境下,人们追逐的首选依然是官,因为地位会相对比较容易地带来名和利。有了前面的条件,后面两种追逐是不太需要付出多大努力的。当然,如今反腐倡廉如火如荼,当官不再那么吃香喝辣,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当官者正在重新回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本初。
小兔崽子
“小兔崽子!”这是童总对下属的昵称。
常常地,我发现童总对一个他所喜欢的下属,不是从后屁股踢他一脚,就是骂他一句“你这小兔崽子”,把下属当成自己的孩子。当我越来越多的和童总这位中方一把手接触和合作共事后,我便越来越了解了他的为人处世。每次我看着他对自己的秘书、对办公室主任、对自己左膀右臂、团队成员,都是那样随和的像个家里人,大碗的喝酒大块的吃肉,几乎到了称兄道弟。可在会议上在工作中,他的严肃和认真让人生畏。这种生活和工作中的强烈反差,好像不是同一个人。而这就是他的个性和魅力所在。他好几次跟我这样说:“我是个工人出身,没有你们知识分子的斯文,我喜欢直来直去,讨厌那些弯弯绕。”
12月23日圣诞除夕夜,在厦门商用车公司2007年商务大会上,大家回顾检讨完过去一年,信誓旦旦来年克难奋进之后,自然又是干杯喝酒互致感谢问候请多多关照。说来也是,我终于领会到了喝酒的好处。人际间凡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三杯老白干下肚,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未完待续)
附作者简介:
朱界飞作为早期北京外企员工,上世纪90年代先后服务过AT&T和爱德曼中国等知名外企;之前有过13年新华社记者的经历,采访过黎巴嫩内战、两伊战争及第一次海湾战争;2003年加盟东风有限前,先后担任过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央视经济频道顾问、《科技新时代》杂志总经理等职。2011年结束8年“日产派驻员”任期后,继续受聘担任东风有限内刊主编、东风商用车公司传播顾问及雷诺中国公司顾问等职。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