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零跑的"工程师"造车逻辑

2018-04-19 23:28:44 作者:邢秋鸿

“如果一个企业,只做外壳,核心模块都是外购的,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朱江明说。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打造自己的优势就是朱江明的"工程师"造车逻辑。

◎ 《汽车人》记者  邢秋鸿

与很多高调的新造车企业不同,零跑在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面鲜少发声,最近才开始逐渐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去年11月发布首款量产车型、进行Pre-A轮融资、举行合作伙伴大会,习惯沉默的零跑终于开始出现在舞台上。

就在4月19日,零跑汽车宣布正携手安防行业巨头大华股份,联合研发AI自动驾驶芯片,并计划于2019年第二季度进行实车测试。这意味着零跑汽车希望打通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平台和算法技术,想要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自主。

据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的介绍,零跑要在整车平台,“三电”系统、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这几个核心领域都实现自主。要在核心领域掌握主权,这一点绝对是正确的,但让人产生疑虑的是一家刚成立两年多的新造车企业如何做到?

无论是互联网造车还是传统业内人士创业,当谈论一家新造车企业未来能否成功时,就必须谈到它的“前世”和“今生”。过去与什么有关?当然是创始人的履历以及创始人背后的那棵“大树”。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属于做技术出身,是大华股份的创始人之一。创业经历也十分丰富,从白手起家创立大华股份,到2001年转型做安放设备,使得大华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安防监控领域全球第二的企业。一位有着近30年研发制造经验的技术型创始人,背后有一家市值接近800亿人民币的制造业企业,这让零跑汽车的造车之路看起来更靠谱。

不过,靠谱并不意味着完全可靠,过去的成绩也只能为未来背书,并不能打保票。质疑在任何新造车企业的成长之路上从来没有消失过。有人会说,安防监控与汽车制造之间差的这么多,零跑汽车能够在短期之内消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及生产吗?

在见面会上,朱江明介绍了零跑汽车目前的成绩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说:“在未来,汽车的用户体验主要差异性不在于传统的机械部件,而在于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上,这正是零跑所擅长的。零跑汽车是以大华股份在安防和可视化领域的成熟经验以及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为依托,凭借底层嵌入式软件及算法层面的技术优势,坚持自主研发‘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技术。”同时,据了解,不同于很多新造车企业,零跑汽车的研发人员占据整个团队人数的80%,坚持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重视研发使它看起来更贴近于传统制造领域,更加具有“工程师”的逻辑。

在整车平台上,零跑目前已经自主研发了S、T、C 3大整车平台,首款量产车——S01是基于S平台开发的第一款A0轿跑,将于广州车展正式上市;第二个平台是T系列车型;此外,可生产A+级车型的C级平台也在规划中。同时零跑还制定了“123”产品研发计划:一年小改款,两年大概款,三年推出全新平台车型。

根据这个产品节奏,零跑副总裁赵刚表示:“我们也为2019年设立了一个非常务实的目标——S平台量产车全年10000+辆的销量。”在传统汽车企业的标准中,年销量一万辆的车型或许都是一款失败的产品。但是对于一个刚成立两年多、初次触及汽车制造的企业来说,一万辆可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站在资本密集型的汽车产业,资金当然是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零跑汽车也不例外。相比无依无靠,在市场大潮中飘摇的新造车企业,有着大华股份这棵大树撑腰的零跑看起来稳固很多。

但在过去一年,当新造车企业谈到资本时,有一个特别的数字:200亿。这个数字的含义是,新造车企业从立项开始到拥有一辆量产车,从生产线开始动土到最后竣工,至少需要200亿。即使有着市值800亿的大树,面对200亿的投入也独木难支,融资、IPO则是零跑汽车得以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零跑汽车的融资额已经到达了4亿,据赵刚透露,零跑汽车的A轮融资以及IPO都在计划之中。

“如果一个企业,只做外壳,核心模块都是外购的,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朱江明说。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打造自己的优势是朱江明的“工程师”造车逻辑。这个逻辑并没有错误,但是结果还得看核心竞争力是否与消费者的需求契合。(《汽车人》记者/邢秋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