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投资FF这件事,可以作为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但棚改新政在将来确实有可能对汽车的销售造成负面影响。毕竟拿棚改补偿用来买车的人并不在少数。
◎ 《汽车人》记者 张恒
内房股是近两年来最耀眼的行业板块,内房股就是指内地的房地产公司,以万科、碧桂园、恒大和融创四大巨头为代表。可最近一段时间它们过得不好,尤其是6月27日这天,万碧恒融的香港H股分别收于-5.23%、-7.41%、-7.43%和-8.66%。原因显然是受到了棚改新政的影响。虽然很多平头百姓下意识认为房价永远不会跌。可包括万达的王健林,以及万碧恒融其中的两家老板——许家印和孙宏斌,早已开始寻求转型改投其他行业了。其中许家印和孙宏斌近来的巨额投资,都和汽车业的话题人物贾跃亭脱不开关系。
在融创老板孙宏斌拿出150亿元真金白银投资的乐视,最终亏得表示愿赌服输之后,刚刚又爆出恒大老板许家印投资67亿港元买下FF(贾跃亭创立的FF新能源汽车公司)4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两件事太多相似性,不得不令大家相互联系比较。
有哪些相似?第一,投资方都是地产界大佬;第二,投资的项目都是贾跃亭创立的。众所周知,在新兴行业的创投领域,投资方多是互联网巨头和那些耳熟能详的风险投资基金,且经常是多家联合投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A、B、C几轮下来,都会尽量保留创业者的大股东地位。而像恒大和融创这样,一家独揽,一轮投资就成为大股东的情况是非常独特的。这也就难怪很多人会认为贾跃亭图谋不轨了。但问题是,许家印和孙宏斌好歹也都是当今的地产四巨头之一,有那么好骗吗?
现在可以呼应文章的开头了,实际上,内房股的跌势早已经开始。原因在于我国高层已经意识到了地产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弊病,不利于我国金融去杠杆。因为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正是我国高金融杠杆的元凶之一。实际上,高层做地产调控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棚改新政,中央回收审批权,以屋换屋,不给钱了,去的就是其金融属性。
再从时间线上来看,似乎内房股的下跌和我国金融监管加速去杠杆的时间非常吻合。而作为地产业一线的大佬,他们怎能不知道?他们必然想寻求新的项目投资。其实这样的趋势,王健林在几年前就看到了,不过他发觉得早了一点,而且万达是商业地产,转型文化娱乐也水到渠成。
恒大也曾经想转型文化产业,还投资过粮油产业,目前来看都不怎么成功。但无论是恒大还是融创,他们如今面对的问题是手上的钱太多。地产投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投资小的项目他们看不上,而投资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又觉得看不到实实在在的硬资产,心里不踏实。正好,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有望达到万亿规模的大产业,这点应该比较符合他们心意。
贾跃亭为什么跨界找地产大佬投资,而不在去找互联网大佬投资了?恰恰就是看透了地产大佬有转型的心思,同时,他们对投资新兴产业的经验也不够丰富。而互联网大佬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并且他们之间沟通频繁,有一个信用名单。贾跃亭应该已经成为黑名单里面的人了。
如王健林所说:“什么清华北大是不如胆子大。”敢于上高杠杆,用大把的钱投资大趋势,是地产行业发家致富的关键。也就难怪孙宏斌和许家印投资贾跃亭的汽车项目如此大手笔。
许家印在近期的一次演讲中,公开表示恒大将投资1000亿元用于高科技领域。具体聚焦哪个领域他似乎并不清楚,而是把如今比较流行的高科技领域从上到下全说了一遍。给人的感觉就是个“豪”字。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许家印想转行的心是迫切的。贾跃亭恰恰是看到了这一点。
也有一些人说,恒大投资FF实是为了拿地。只能说你太小瞧现在的监管局势了。曾经在十年前流行,如今平头百姓都知道的监管漏洞,在今天几乎是无一行得通了。总而言之,许家印投资FF这件事,可以作为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汽车产业的人估计没有太多拿它当真。但相比而言,棚改新政在将来确实有可能对汽车的销售造成负面影响。毕竟拿棚改补偿用来买车的人并不在少数。(《汽车人》记者/张恒,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