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专栏】仰望星空之——世界何以如此脆弱

汽车人传媒 2020-02-26 15:44:37 作者:赵英

这个世界越来越脆弱,有其内在原因。我们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现代化导致的脆弱。

文/《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

去年底笔者在《汽车人》专栏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写道:“眺望2020年,笔者认为,不确定性比2019年还要多。说句玩笑话,2020年惟一确定的是充满了不确定。”刚刚进入2020年,笔者这一预言不幸言中。

混乱的中东,炮火连天,而且注定今年都不得安宁。土耳其与叙利亚、俄罗斯大打出手;利比亚两派的战争日趋国际化;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加剧;伊朗与以色列激烈暗战;刚刚土耳其伊朗交界处地震连连。

欧洲则被英国“脱欧”所累,至今欧盟连2020年的预算都难产。前几天德国更是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德国主流政党执政前景黯淡。法国黄马甲何时能够安静下来,尚不知道。欧洲国家的右翼政治势力纷纷崛起。

也许对世界带来最大震撼的事件是,源于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政府毅然决然地采取强有力措施应对之下,这几天中国明显地抑制了疫情,乃至可以说初现胜利曙光。但是,新冠肺炎病毒开始在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美国等国家肆虐。疫情能否在这些国家得到有效控制,尚在未定之天。

美国在特朗普总统“天才”(特朗普总统自称)管理下,继续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震荡的源泉。随着新冠肺炎光临美国,美国经济形势陡然下行,美国将继续给全球带来“惊喜”。刚刚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带动全球股市震荡,中国股市在昨天小幅震荡后,今天以较大幅度下跌。

世界怎么了?世界何以如此脆弱?这是笔者今天“仰望星空”的话题。这个话题属于“形而上”的话题,但是笔者只能写一些不甚深刻的东西,因为话题实在太大了。

世界怎么了?世界何以如此脆弱?这一话题,可以从自然、社会两方面谈起。

从大自然方面来说,首先是全球气温的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全球环境、生态链条的整体改变。北极冰盖的融化,虽然给人类以舟楫之利,但也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改变了全球地缘战略格局,隐含着冲突风险。澳大利亚燃烧了几个月的大火,谁知道毁灭了多少动物、植物。

其次,是由于气温升高,全球降水区域、降雨量改变而造成的次生灾害。例如起自非洲的蝗虫大军。

第三,是我们尚不掌握的地壳变动。例如近两年频发的地震、火山爆发等等。

第四,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能力的持续增强,使大自然的转变加速,大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叠加,出现了很多人类始料不及的情况。

由于笔者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从人类社会变化方面来说,似乎可以多说一些。

一是,从“百年未有之巨变”视角看,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世界霸主越来越力不从心,实际上处于逐步衰退状态。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积极发动的几场战争,全部是得不偿失,至今仍深陷阿富汗泥潭。特朗普总统看似气势汹汹的“关税战”,实际反映出美国经济上处于窘境。特朗普总统号称的“让美国强大起来”,实际是战略层面收缩、战术层面以攻为守的做法。

二是,随着美国的逐步收缩、退却,对国际秩序失去积极干预的能力和兴趣,二战之后形成的国际秩序礼崩乐坏。美国就是既往国际秩序的最大掘墓者。西方国家(具体地说以G7为代表)对世界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世界处于旧秩序向新秩序转化过程中。新旧秩序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难以预料之事。

三是,经过二战以来持续的全球化,全球在政治、经济、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联系,大大超出了我们表面上的感知。这次中国为应对疫情,各地采取了“封城”措施,结果使全球产业链倍感震撼,就是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正面临着依托民族主义崛起的右翼政治势力的冲击,这些势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冲击全球化,使全球政治、经济、安全问题更加复杂。

四是,也是笔者想重点强调的,从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二战迄今,日益发达的全球基础设施网正在把全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按照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这些全球基础设施是生产力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全球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乃至疾病连接在一起的基础。全球性基础设施主要者有:全球油气网络;全球通讯网络,包括卫星通讯、互联网等;全球交通运输网络,包括海上船运、铁路(尤其是高铁)、管道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全球研发网络。

上述全球基础设施,把每一个国家网罗在内,各个国家处于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的不同位置和节点,有些国家处于核心,有些国家处于边缘,有些国家被摒弃于网络之外。在这张大网中处于何种位置,是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实力的最好说明。

由于上述基础设施网络的存在,使相关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社会生活诸方面加速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军事诸方面的突飞猛进,与中国加速发展这些基础设施密切相关。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大量投资于高速公路,造就了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网;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大量投资于高铁,造就了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网。同时,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推动,形成了在应用方面世界领跑的互联网。

在这些优秀基础设施体系支持下,中国各方面发展节奏日益加速。也正是在这些基础设施支持下,中国政府对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进行着有效管理,并成功应对疫情的冲击。

但是,日益发达的基础设施,在把全球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因素,并在全球迅速扩展。例如,恐怖主义分子的活动日益全球化;犯罪活动(例如,贩卖毒品和武器)日益全球化;有违道德良俗的文化日益全球化;疾病传播也日益全球化。

在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古代、近代,世界发展节奏要慢得多,负面因素的相互影响,也要慢得多。甚至由于山川阻隔,难以扩散。就如电影《手机》中费墨教授感叹的那样,“过去进京赶考,要走上一年(大意)。”

当今世界,由于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的存在,使得各个国家、国家内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对全球的依赖逐步增加。任何一个全球性基础设施系统的单一震荡,都可能瞬间扩散到全球。例如,前些日子沙特的最大炼油厂被炸,立即导致全球燃油价格上涨。单一基础设施的震荡,可能导致多种基础设施体系的谐振,问题就更大了。

从技术角度看,这些基础设施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美国学者有一本专著,论述了航天飞机为什么必然出问题。他的结论是: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出问题难免,是具有一定概率的事件。全球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同样如此。在全球基础设施网络支持下的全球化同样如此。这就是新冠肺炎能够迅速在全球扩展的技术原因。

在全球基础设施网络中,人的运行极为迅速,真正是“千里江陵一日还”。人和物的迅速移动,对政府的危机管理造成了巨大挑战。

五是,当今世界,掌握必要技术的某些人,可能拥有更大的破坏能力,可能自发或者受某些国家、组织指使,对全球基础设施发动攻击,从而导致灾难。最近的例证就是美国政府对伊朗实施的黑客攻击。

从上面的论述看,这个世界越来越脆弱,有其内在原因。我们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现代化导致的脆弱。由于上述挑战的存在,政府必须有强大的治理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可以说当代基础设施体系的存在、各种危机潜在的存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变,都需要“大政府”。所谓“小政府”从技术上不符合国家、国际公共治理需要。

全球基础设施体系的存在,固然给全球安全、国家安全、国家正常运行带来挑战,但也提供了应对挑战的工具、方法、路径。此次中国政府依托高度发达的运输体系、互联网体系、能源体系高效应对疫情,就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应当对过去20余年间抓紧时机、推动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中国政府、企业家、科学家、工人和农民表达深深的敬意!(文/《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