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盘面】小米SU7事件成导火索,新能源板块全线承压

汽车人传媒 2025-05-14 07:30:15 作者:张恒

 

小米SU7 Ultra争议持续升级,近400名车主集体维权引发资本市场震荡,新能源板块全线下跌,行业营销模式面临拷问。

 

文 / 张恒

 

小米SU7 Ultra的宣传争议持续升级,资本市场反应加剧,新能源汽车板块普遍承压。

 

5月13日,小米集团开盘即跳空低开,随后一路下行,最终收于48.65港元,跌幅达到3.85%,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低,同时也跌破了此前重要的50港元整数关口。当日成交额高达107.8亿港元,显示抛压沉重。

 

 

事件的导火索来自小米SU7 Ultra车型价值4.2万元选配的前舱盖设计。有车主质疑其“双风道”前舱盖与宣传内容不符。据悉,当前在维权群中已有近400名车主发出退车诉求。这一争议迅速发酵并蔓延至资本市场。

 

小米股价走弱的影响也波及到了整个汽车板块。当天,港股汽车指数同样低开低走,午后再度扩大跌幅,收盘时下跌3.39%,明显跑输了大盘,显示资金避险情绪上升。

 

具体来看,板块成交量首位的比亚迪股份在当日小幅高开后迅速跳水,当日下跌4.76%,收于395.8港元,失守400港元整数位,成交额达47.4亿港元,成为当天板块回调的重要推手之一。而成交额第二、第三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下跌5.35%和3.05%,蔚来则下跌5.17%,新能源汽车股无疑成为了当日市场下跌的主力。

 

此外,长城汽车与吉利汽车分别下跌2.56%和1.85%,反映出整个板块受到负面情绪波及。

 

 

小米方面也给出回应,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用户的补偿方案。但从用户反馈来看,这一回应似乎难以平息质疑。

 

多位车主在维权群中反映,更换铝制机盖的等待时间长达8-10个月,而官方提供的积分补偿与4.2万元选装费相比杯水车薪。不少车主表示,这已超出产品设计问题的范畴,直接影响了购车时的合理预期。“我们为设计理念买单,为品牌认同感付费,现在却成了朋友间的调侃话题。”一位用户坦言:“我们买的是认同感,现在却成了尴尬的笑柄。”

 

对于高端车型的用户来说,品牌象征意义往往比实用功能更重要。实车与宣传的明显落差,不光损害用户体验,更为严重的是动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联结。如果处理不当,小米失去的不仅是现有客户,还可能透支消费者对其冲击高端的期待。

 

法律人士分析称,小米若在宣传中存在模棱两可或具有误导性的表述,可能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一旦被认定构成虚假宣传,企业将面临法律风险。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值得关注。小米SU7 Ultra上市初期强势带动过相关概念股的上涨,但近期新势力车企股价普遍承压。就5月13日的盘面来看,当日跌幅居前的多为以营销见长的新能源车企,表明了资本市场对行业宣传乱象的担忧正在发酵。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必须重新审视过去依赖营销话术的玩法。如今整个行业都被放在“烤架”上,若继续沿用旧套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