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汽车板块全线回调,新势力车企跌幅靠前,行业整合加速凸显“强者愈强”竞争格局。
文 / 张恒
5月19日,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恒指微跌0.05%,收于23332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0%,收于5255点。
汽车板块早盘集体跳水,随后略有反弹,但整体依然收绿,板块收跌1.13%。
整车股几乎全军覆没,成交额排名前八的整车企业悉数收跌,无一幸免。其中,比亚迪在前一交易日刚创出历史新高,结果隔天早盘迅速跳水,跌幅一度超过2%。不过随着抛压减弱,股价逐步回稳,最终仅小幅下跌0.09%,收于433.8港元。
成交额第二的吉利汽车走势更为剧烈,早盘最大跌幅超过4%,全天大部分时间在低位震荡,最终收跌2.53%,收于19.24港元,表现疲弱。
新势力车企方面,表现同样不容乐观。成交额排在第三至第六的理想、小鹏、零跑和蔚来,几乎包揽了板块当日的主要跌幅。理想汽车下跌3.18%,收于109.6港元;小鹏汽车下跌2.63%,收于77.6港元;零跑下跌3.04%,收于62.2港元;蔚来则领跌,跌幅达4.03%,收于30.95港元。
其他整车股方面,长城汽车下跌1.14%,华晨中国下跌1.01%,广汽集团和北京汽车全天表现平稳,股价收平。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整合正在加速。过去10天内,已有4家车企启动重大重组或调整动作,品牌间的合并与资源整合频率显著上升,产业格局的重构已进入加速期。
随着新能源赛道从蓝海转向红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头部车企开始调整策略,将原本独立的新能源品牌重新整合,回归集团统一管理。这一转变既能集中优势资源,也能提升运营效率。
品牌整合的背后,是行业竞争逻辑的深刻变化。过去各品牌单打独斗的局面正在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集团化作战。这一趋势也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已经结束,市场门槛显著提高。未来的竞争,将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资源、技术、资金缺一不可。
从资本市场看,现在的格局愈发清晰,越是头部车企,表现就越强势,也吸纳了更多的交易资金。而当初具有更多金融属性的新势力车企,靠着大盘活跃的成交量撑住了局面,但从市值变化、资金的持续流入情况来看,势头已经不在它们这边了。
主流车企集团的成交额不断放大,走势更稳健,从市场表现看似乎信心更足。而多数新势力现在的估值还不如当年刚起步的时候,波动率大、下行时的表现也更容易失控。【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