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安全回家”写进万家灯火,让智能化回归“为人服务”的本质。
文 /张敏
当智能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第三智能空间”加速跃迁,安全正被赋予更广阔的维度。
2025年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以“新央企”身份交出首份技术答卷:正式发布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
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华荣
这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以“新央企”身份举行的首场技术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宣布:“我们的智能化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掷地有声的重复句式背后,是长安对用户核心需求的深刻洞察,也勾勒出这家汽车央企在智能化时代的战略定力与价值坚守。
如今,天枢智能的技术进一步兑现到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品牌。从科技生态大会的舞台,到“天枢智能体验街区”的真实场景演示,长安汽车正将“安全”理念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新长安正以天枢智能为支点,把“安全回家”的承诺照进万家灯火。
天枢智能“安全三维度”
智能出行的安全,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全链路的系统性守护。
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主要围绕驾驶辅助、座舱、底盘三个领域,树立智能出行新安全标杆,构建起让用户“放心用、舒心享、安心行”的安全闭环,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直指用户最真实的出行痛点。
在驾驶辅助领域,天枢智能实现了从“遵守规则”到“理解世界”的跨越。传统辅助驾驶依赖预设程序,面对学校路段人车混行、高速洒落物等长尾场景常显“笨拙”,而天枢智能的端到端技术+多模态大模型,让车辆能像老司机般“预判风险“。通过每天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自主学习,不仅能识别施工路牌,更能精准应对侧翻货车、潮汐车道等突发状况。
交互式领航辅助更让“人车对话”成为现实:在窄巷起步时,系统会主动询问是否开启辅助通行;一句“我要喝咖啡”,车机便会自动匹配用户喜好完成探店下单,全程动口不动手的背后,是对“分心驾驶”风险的彻底规避。
座舱的安全,则藏在每一处“润物细无声”的细节里。天枢座舱以人类“五感”为原点,打造“四维一体”健康防护。行业首创的全向防晕车技术,基于惯导加速度控制降低感知冲突,彻底解决乘车“晕吐”难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One Agent”智能体架构,它让座舱成为“生活中枢”——进入车库时自动调节家中温湿度、开启灯光,驶离时关闭电器并启动扫地机器人,这种“预判式服务”不仅提升便捷性,更以“无感化衔接”消除用户的焦虑感,筑牢心理安全防线。
底盘作为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被天枢智能升级为“毫秒级响应的安全堡垒”。依托“眼明-脑灵-腿快”核心技术平台,天枢底盘实现三向六域协同控制:纵向加速制动、横向转向、垂向悬架与动力、智驾等六域功能联动,驱动制动响应时间低至10ms,比人类眨眼快30倍。
在极端场景下,这种“超反应力”尤为关键:爆胎瞬间0.1秒修正轨迹,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高速遇“消失的前车”时,120km/h时速下仅需30m安全距离即可稳控车辆,比行业优秀水平还缩短30%,让“化险为夷”从概率事件变为必然结果。
从“技术积累”到“品牌落地”
天枢智能的发布,并非偶然的技术爆发,而是长安汽车41年造车史中安全基因的厚积薄发,也是“新央企”身份下资源整合与使命升级的必然结果。
长安汽车的安全之路,背后是其深耕技术、锚定安全的长期主义实践。
1998年完成中国微车第一撞,率先构建乘用车被动安全体系;新能源时代推出“金钟罩”电池、iBC数字电池管家,从源头防范电池安全风险;如今布局“泛安全”,更是对“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服务近3000万用户,每一份安全口碑,都是天枢智能最坚实的“用户基础”。
“新央企”的身份,为天枢智能的落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底气”。中国长安汽车业务已覆盖整车、零部件、金融、物流全产业链,“六国十地”全球协同研发布局下,16大领域、44个技术中心、200余个实验室构成创新矩阵,其中“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更是行业唯一。
近三年,长安平均每天申请19件专利,智能化专利占比达46%;建成的天枢智能实验中心,获SGS国内首个目击测试实验室认证,可全面覆盖智能驾驶、智能空间等领域测试。
这也是为什么朱华荣说,“长安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的原因。长安汽车的强大资源整合能力,为天枢智能的技术落地提供了“全球供应链”的支撑。
天枢智能也在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重构。当前,智能汽车安全风险已从硬件缺陷转向软件漏洞: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中,超40%涉及软件问题;超70%辅助驾驶用户存在“未及时响应系统要求”的情况。
面对这些新挑战,长安率先提出“主动智能安全”“超前预防”“系统防控”的新范式,通过“眼明-脑灵-腿快”技术平台,将安全防线从“事故后保护”前移至“事故前预判”。
这种引领,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生态构建。长安将持续打造新技术,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未来新兴产业。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
兑现优势,让技术更有温度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产品落地。
在2025世界智博会上,长安汽车打造的天枢智能实验中心展出超200件黑科技展品,2万平方米外场的“天枢智能演示区”“低空飞行演示区”,通过爆胎稳行、沙地脱困、钟摆泊车等场景演示,让用户直观感受智能安全的实力;飞行汽车与飞行背包的表演,更提前展现未来出行的魅力。
品牌矩阵层面,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品牌将接力发布10款新品,其中深蓝L06、启源A06两款车型率先搭载天枢智能技术,成为技术落地的“标杆之作”。
深蓝L06,率先搭载了行业最先进的3nm制程车规芯片,相较于行业常用的5nm芯片,性能提升约30%。得益于此,深蓝L06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实景级导航体验,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的延迟和卡顿,让交互操作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智能驾驶辅助方面,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智驾算法,智驾体验更丝滑。
启源A06,采用中央环网架构,全车全域统一DDS协议栈,满足新汽车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应用需求。同时,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以最佳人机工程系统为基座,让交互更轻松、自然。
技术与产品的双重发力,也转化为亮眼的市场成绩。2025年8月是长安汽车升格为“新央企”后首次公布单月业绩。长安汽车销量为23.39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89万辆,同比增长81.39%;海外市场销量5.6万辆,同比增长23%。
长安汽车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其累计销量135.5万辆,同比增长1.6%,创近8年新高;营业收入726.91亿元,归母净利润22.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6%,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3.87%提升至14.58%。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长安的市场、品牌、产品策略都在不断精进。长安战略地位与任务得到提升,团队士气也空前高涨,“新央企”体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安全的意义成为用户对“美好生活”的核心期待。正如朱华荣所言:“长安汽车坚持‘安全是唯一不可逾越的底线’。”这条底线,既是对用户生命的敬畏,也是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的“压舱石”。
更重要的是,长安汽车将技术安全转化为了对用户生活的温度关怀,让智能化回归“为人服务”的本质。
从技术安全到温度关怀,长安汽车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展开:它不追求出行的单一高效,更在意“从出发到抵达”的全程安心;它不满足于技术参数的堆砌,更致力于让“安全回家”照进万家灯火。
这份承诺,既是长安对用户的责任,也是车企竞争力的核心。毕竟,技术高度终有上限,但对用户需求的坚守,永无止境。【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