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彼得•霍布里重塑吉利设计

作者:
张敏
时间:
2015-03-23 23:36:17


博瑞GC9被赋予的期望之重,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未来,更是起步于微时的中国民营车业,历经十余年探索后,接轨国际顶级水平的华丽转身。

《汽车人》记者|张敏

彼得·霍布里(PeterHorbury)站在舞台上,与博瑞GC9一起开启吉利造型设计的革命。

吉利深化战略转型的开山之作,承载着“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新品牌使命,宣告着站在全球车业舞台上的新吉利时代的到来。

它被赋予的期望之重,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未来,更是起步于微时的中国民营车业,历经十余年探索后,接轨国际顶级水平的华丽转身。

去年春天,吉利汽车宣布新品牌战略,在统一的新品牌架构下完善产品谱系,集中优势资源,潜心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汽车精品。随后,在年底“吉利品牌之夜”上,吉利汽车将“动感精致、自信激扬”作为全新品牌内涵发布,并公布“造每个人的精品车”为新的品牌使命。

吉利博瑞无疑是“新吉利时代”的开山之作。作为奠定全新吉利品牌形象的基石,它为将来一系列全新车型的推出铺平道路,在吉利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款有着特殊意义的车型外观设计就是出自霍布里之手。

在豪华汽车领域工作20多年,曾参与60多辆轿车、卡车和摩托车设计的霍布里当然有实力承担这份期待。

“霍布里的深厚行业经验将成为吉利产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经给予了他高度评价。从博瑞GC9赢得的掌声看,履新吉利汽车设计高级副总裁3年的霍布里,显然没有令人失望。

从一头迅速奔跑的非洲猎豹上提取线条转化为博瑞GC9运动感十足的车身,再融入具有中国元素印记的设计元素,最终形成吉利战略转型以来第一款全新车型的造型风格。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吉利的造型设计革命开始了,从博瑞的发布开始,此后将要发布的一系列全新车型将彻底改变大家对未来吉利的看法。这些车会看上去很棒,摸上去很棒,开上去也很棒。这些车会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将吉利推向新高度。”霍布里说。

捕捉自然之美

崇尚自然的霍布里很多设计灵感源自大自然的馈赠。

“对于自然的形状人类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比如车身的比例关系也是如此。”他说。

“如果你看一头猎豹或一匹马,在车型、线条比例等等方面给你一种非常自然非常美的感觉,一定能打动人心,所以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看不同的产品之间的相似处,就可以找到这样一种共性。”

基于KC平台打造的中高级轿车博瑞,就是由迅猛的捷豹身上提取的线条,转化到金属面板上就形成了独特的快背式(Fastback)轮廓。

从肩线始于头灯,于前轮眉上方微微拱起,并迅速向后过度与腰线一气呵成,融为一体,顶部线条张力十足,一直向后延伸至车尾,这两个线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是这两个元素以及车门底部向上升起的线条给予了整车十足的运动感,这赋予整车一种优雅且稳健的姿态,让整车设计风格接近轿跑的感觉。

“或者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奥运游泳冠军,听到笛声后在一刹那间纵身入水。强有力的肩膀,头朝下低,在起跳台上四肢极力伸展,竭尽全力以最快速度让整个身体切入水面。”霍布里说。

二者存在的共性就是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动态之美。捕捉美并力求完美呈现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是霍布里希望达到的设计效果。

在他看来,汽车和其他的产品不一样,不像一台洗衣机这样一种静态的物品,必须不断地以运动的姿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所以我们必须给出这样一种动态过程的最佳的词汇来加以形容,因此这样一种联想只不过是对自然比较好的回归和反馈。”

除沿承霍布里以往作品的现代流线感之外,GC9也融入很多东方美学元素,在其动感的主基调上加入了东方意境的涵养和品位。

不像外部造型那么张力十足、孔武有力,博瑞GC9的内饰更多给人的是种舒适、豪华的静谧感觉。仪表台和门上的线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拱桥的优美弧线,再次将中国元素带入内饰部分。中国元素还在其他细节,如扬声器面板回纹上得到了体现。

“前保险杠底部沿着大灯下面延伸,上面则与大灯连在一起,共同形成了飞翔的鸟翼的效果。格栅内以徽标为中心层叠的环绕造型,就像池塘里荡漾的波纹。这些线条和造型特意被设计成不是用硬笔画,而是用中国的毛笔画出来的效果。”霍布里表示,这是他特意将中国元素融入设计中的一个举措,目的是创造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同时,提醒外界吉利来自于哪里。

水波涟漪、中式拱桥、华夏回纹等中式元素的运用,使吉利博瑞成为一款兼顾国际设计潮流和中国古典审美的“大美之作”,吉利产品未来全新的造型设计语言和趋势也由此体现。

这将成为未来吉利汽车造型的脸谱延续下来,但又不仅仅会像俄罗斯套娃那样简单复制。“吉利未来的全系车型都将有一套系统而又有各自鲜明特色的特征。”霍布里强调。

这些标志着品牌特征的识别码,将成为吉利汽车产品“家族血统”的标志,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车型上延续。(部分节选,详细内容见《汽车人》杂志3月刊)(作者/张敏  责编/袁月)【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