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记者|张恒
啥叫超材料+智能结构?笔者读了半天还是不懂,似乎很玄乎,不禁令人联想起最近上映的迪士尼动画《超能陆战队》里的主角小宏,他发明的微型机器人“Megabot”,就是被大反派卡拉汉教授利用的那个微型机器人。
回到现实世界,这事儿要从A股上市公司龙生股份(002625.SZ)说起,这家公司是从事汽车座椅功能件的研发和生产,属二级供应商,公司滑轨份额第一,调角器第三,长期为上汽通用、江铃、江淮、吉利等多家整车厂做配套。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和3914万元,同比增长38%和25%。虽然公司财务状况健康,但由于汽车行业增长放缓,公司的产品毛利率由2010年前的34.6%降至2014年的25.82%,净利率从22%降至9.7%,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这家公司在复牌后已经迎来了八个一字涨停板,其背后是龙生股份将迎来一位新的控制人,他是一位80后,高层领导曾勉励他要成为“新时期的钱学森”,这位32岁的小伙儿名叫刘若鹏,据悉他在25岁那年研制出“隐形衣”,发表在《科学》杂志并引起轰动,27岁获杜克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创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
他研究的就是超材料智能结构,听起来好像是现实版的小宏,可不同的是,刘若鹏顶着这么长的技术头衔,映入人们眼帘的他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资本市场大玩家。看看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都做了什么?
2014年H股市场最牛的股票是什么?
2014年5月,刘若鹏控制的企业在香港主板买壳,交易2014年7月份完成后,公司更名为光启科技。股价在半年内由0.4港元涨至5.26港元,期间市值飙涨21倍至179亿港元。极短的时间内,公司着眼A股,3月18日,光启科技又斥资16亿参与鹏博士(600804.SH)增发,将光启的“黑科技”应用服务于互联网接入领域。就在前几天,光启在A股市场再下一城,入主龙生股份(002625.SZ),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龙生股份原控股股东俞龙生、郑玉英夫妇在公司定向增发后将成为第二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43.53%的股权。在定向增发完成后,刘若鹏控制的达孜映邦和光启空间技术将合计持有龙生股份44.38%的股权,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根据预案,龙生股份将以7.15元/股的价格向10名特定对象发行约10.07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72亿元,全部用于投资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预案显示,龙生股份将对其全资子公司新栋梁科技增资并由其组织实施两个募投项目。其中,57.6亿元将用于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包括地面行进装备用超材料智能结构和可穿戴式超材料智能结构等创新产品及系统生产线。剩余的14.4亿元将用于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在其技术帝国快速扩张的背后,现今财务状况却令人大跌眼镜,2014年度光启合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85万元和-923.5元;光启空间技术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36万元和-5298万元。
显然,刘若鹏至少已有三家上市公司资产,但光启系目前仍停留在卖概念的阶段。
在一次采访中,刘若鹏这样介绍光启科技:超材料、光业务以及商用临近空间技术我们最重要的三块业务。实际上我们的起点的技术是超材料,材料反向设计,这不是某一种东西,而是一种方法,可以实现自然界很难做到的,直接决定了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会在民用里面选择商业航天,这里面有材料的变革。超材料为什么做到国防工业,这个就更不用解释了,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这个领域成名之作是隐身衣,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光的部分,初期的超材料都是在做电磁波的调试,说白了就是我的超材料对各种电磁波有各种不同的响应,之前我们有博士在研究智能尘埃,对可见光的调试。就是这些很底层的东西让我们在寻找一些可以应用的领域,一头创新,一头看应用,不断匹配,逐步发展到你看到的。商用临近空间就是香港上市公司里面做的东西。
您看懂了吗?反正笔者看不懂,刘若鹏小小年纪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A股和H股市场席卷上百亿的财富实在令人惊叹和无语。在收集信息中不难发现,光启系无论在技术概念和资本市场的动作还远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不妨关注一下,《汽车人》传媒也将持续跟踪报道。(作者/张恒 责编/袁月)【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