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汽车发布的这则名为《关于拟转让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1%股权的公告》中称,为促进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铃木”)更好发展,公司拟通过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所持长安铃木 1%的股权给铃木株式会社。
在这次股权交易的背后,长安汽车和日本铃木各自都有着怎样的盘算?虽然有评论称,这是合资企业股比开放的一次预演,也是铃木意欲加大在长安铃木合资企业话语权的体现,但同时也有一种声音称,这是长安汽车为实现更顺利向合资企业导入车型的战略意图。
另一方面,在铃木向长安的合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外界也不禁疑问,早前被北汽纳入囊中的昌河汽车,未来能否依托北汽集团的优势,继续跟铃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看来,长安与铃木这次的股比变化对昌河铃木合资公司没有什么影响,昌河铃木目前的股比仍然是中方这边占51%,日方占49%。”昌河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1%股权数年之争
此次长安汽车转让所持长安铃木1%的股权给铃木,挂牌底价为2845.9829 万元。股权转让后,公司仍持有长安铃木 50%股权。
这意味着,该场长安与铃木之间争持数年围绕1%股权的争论终于画上了句号。
尽管长安汽车与长安铃木方面的相关人士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有关本次股权交易的信息都以公告为准,此外一律不对外发表评论。但此次纷扰数年的股权之争却仍旧引发了人们的想象。
早在2011年就有媒体报道称,长安汽车已经将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重组整合方案递交到国家发改委并等待审批。而与此同时被提上议事日程的,还有铃木在合资公司中增持股份事宜。
根据长安汽车当时的计划,昌河铃木并入长安铃木之后,中外双方在新合资公司里的持股比例将为50%:50%。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长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2012年年初昌河爆发的那场罢工直接将长安与其之间存在的矛盾从幕后搬到了台前。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整合一度遭遇停滞。直到去年年底,北汽宣布正式重组昌河汽车,昌河汽车才正式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而在1993年成立的长安铃木,在华发展的21年来,由于日方的股比问题,导致其在产品导入上异常缓慢,曾一度陷入边缘化的窘境,销量也逐年萎缩。数据显示,长安铃木从2011年到2013年的在华销量分别为22万辆、17万辆以及15万辆。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日本铃木株式会社社长铃木修曾率团来中国,与长安汽车的一众高层就合资企业今后的发展进行谈判。其主要内容除了承认长安铃木在华的困境股东双方都有责任外,更表达了今后能由铃木方面来负责生产制造和采购的希望,以及将加大对长安铃木的资金扶持和产品导入。
“本次转让长安铃木 1%股权,不会导致长安铃木现有组织构架及管控模式发生改变,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较大影响;铃木株式会社收购完成后,有利于股东方对合营企业的支持,有利于合营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公告中称。
然而,在铃木实现与长安股比对等之后,铃木在华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昌河汽车在未来资源的分配上会否受到影响?
“长安与铃木这次的股权变动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说了,但也直到最近才对外公布,同样的,昌河和铃木这边未来的合作模式也没有那么快对外公布。”昌河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目前看来,长安与铃木这次的股比变化对我们昌河铃木合资公司这边没有什么影响,昌河铃木目前的股比仍然是中方这边占51%,日方占49%。”上述 人士称,自去年年底被北汽“接盘”作为旗下第二大自主品牌后,昌河汽车将在把昌河品牌稳定并确立后,再进一步去谈合资公司的相关事宜。
铃木平衡术遇考
2012年9月,通用就以1.19亿美元回购了在上海通用中1%的股权,持股比例恢复至50%。虽然通用汽车CEO艾克森称回购交易是对“股东负责”的行为,但在业内看来,这笔交易主要还是为了恢复通用汽车在上海通用中与中方的对等地位。
而一直以来,在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中,中外双方的持股比例都为51%∶49%,铃木方面曾多次提出要增持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比例,以实现地位对等及利益最大化,但都没有获得长安方面的同意。
去年商务部一位发言人表示,政府未来可能松缓针对外资企业50%股比的限制。这随后引发了一场中国车企有关合资股比开放的激烈讨论。而巧合的是,在 长安汽车发布转让长安铃木1%股权公告的后几天,公司亦发布了一则有关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告,称公司的独立董事董扬最近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的职务。据各种 公开资料显示,在各种场合,董扬曾多次明确反对放开合资股比。“这或许是意味着在长安汽车内部未来行政干预的减少。”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在本次股权转让的公告中,记者发现长安铃木2013年在实现销量 14.8 万辆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为 81.6 亿元,净利润 1109 万元。而今年1-5月份,在实现销量 7.6 万辆的情况下,净利润已达到1301 万元。由此可见,自去年年底上市的锋驭SUV,彻底改变了长安铃木在华的盈利状况,也加大了铃木方面对中国市场加大投资的决心。
今年年初,长安铃木曾对外发布过一项两年规划,除了保证每年至少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之外,在产能方面,日方高层更表示在长安铃木第二工厂落成后,产能将不只是每年30万辆,在全负荷生产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年50万辆。基于现有土地,工厂扩建之后可以达到70万辆,之后会努力达到100万辆。可见 长安铃木对未来的市场也有着相当大的野心。
然而去年在中国市场共售出15万辆还不到的长安铃木,仍要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为此,早前亦有消息称长安母公司打算借长安铃木生产自主品牌的车型。
根据长安汽车最新发布的6月产销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公司累计产销分别为132.0278万辆和132.02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92% 和25.04%。其中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前6个月的销量已达到43.3万辆,同比增长近20%,同时亦超过了旗下长安福特今年前6个月销售 40万辆的成绩,发展势头迅猛。
因此,目前总产能仅有38万辆的长安汽车显然亟须扩大产能来缓解。而借用长安铃木目前闲置的产能来生产自主车型也未尝不是一个出路。然而,双方目前 对此仍保持观望的态度。长安汽车党委书记、集团副总裁朱华荣早前对媒体表示,通过与长安铃木这样的集团合资企业合作,通过代工或共享平台等方式来分担研发费用,扩充产能,以此逐步盈利。而长安铃木副总经理孙长松早前亦对媒体透露:“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并不是代工生产自主品牌,而是由长安铃木依托自身的力量 全新开发的,目前正在全面推进中,这既是长安铃木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
这边厢在处理好与长安的关系之后,那边厢还有刚被纳入北汽旗下的昌河铃木亟待铃木表态。尽管在北汽重组昌河汽车后,曾明确对外表示,未来将“引进日本铃木战略车型、联合铃木开发全新车型”,显然日本铃木的态度将是北汽与昌河的婚姻能否幸福长远的关键所在。
据上述昌河汽车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在重组后铃木对昌河铃木这边的未来规划仍未有出来,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合资企业的运作将不会受到本次事件影响。“今年下半年,昌河汽车将从北汽那边导入一款MPV,具体信息我们将在这个月月底对外公布。”上述人士透露。
根据长安铃木的规划,全新三厢概念车Concept ALIVIO已确定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上市,进入A级车市场。同时另一款紧凑型SUV车型 iV-4也有望在明年实现国内量产。“今年下半年发布的A级车对于长安铃木来说可谓非常重要,也是其能否重回主流市场的关键。”一汽车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早前铃木汽车宣布,已有84岁高龄的时任董事长兼总裁铃木修,任期将被延长一年,迄今他执掌铃木的时间已经接近30年。
2013年铃木在全球范围的销量总计达到了262.4万辆,同比下滑1.1%。其中亚洲市场总计售出153.9万辆,占据着铃木的半数以上的销量。诚然在中国这个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市场上能否再度焕发生机,将是铃木修退休前的最后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