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的电动车市场可谓好事连连:电动车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最多可以达到车价的一半;限购城市给予电动车上牌的优惠政策,不用排队不用拍卖车牌;充电桩实行优惠政策;免征车辆购置税;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也在近日得到明确。
现在各方面的配套也在逐步跟上这一节奏,不少地方不仅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大补贴的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不断传出利好的消息。
7月11日,天津市科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按照相关比例进行补贴,其中,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今年的补贴标准为3.325万元。
近日,河北省在京沪高速、青银高速河北段8对服务区建设了16座电动汽车快充站。据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快充站标配装置为120千瓦充电机2台、充电桩4个,每个充电桩具备30分钟充30千瓦时电量的能力,可满足一般纯电动乘用车行驶100公里至150公里。据悉,未来还将完成京港澳高速9对服务区18座电动汽车快充站的建设任务。
曾经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政府在某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事情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因为其本身的特殊属性,需要政府层面大力推动,欧美等国家就往往面临短期效应难以显现而不得不宣告失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则有望真正获得自上而下的扶持和推动。
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强势参与和主导背后,也是为了获取下一轮竞争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有了此前合资车企“市场换技术”的经验和教训,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政府在抢夺市场规模和标准体系话语权的同时,也在有意向自主车企倾斜。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门槛准入方面,日前有消息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经起草了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最早有望年内获批。对此,中国汽研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证实,目前相关部委正在讨论向非汽车生产企业发放电动车生产牌照的政策,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出台。据透露,“能够获批进入电动车制造领域的非汽车生产企业将极为有限,很可能就两三家。”
其次,在当前进入到相关部门补贴目录的产品中,自主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在公车采购方面,更是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国家对于跨国车企和合资车企都有了相对明确的要求,譬如在批新的生产基地时,必须要包含新能源产品的国产计划等。虽然难免有“作秀”或者“潜规则”的质疑,但是毫无疑问,这让中国的车企在新能源方面有望能够迅速接触和了解到最先进的技术,并且为今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培养全新的产业链体系。
虽然现在政府很少再提“弯道超车”,但就目前而言,这种趋势和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新能源汽车或许成为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功模板的又一案例。(文| 安丽敏)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