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电装:更本土 更中国

作者:
张敏
时间:
2014-12-22 14:55:30

718日,上海。电装(中国)上海技术中心举行开业典礼。借此机会,履新电装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不足一个月的村上幸彦也首次与媒体见面。

作为电装公司汽车零配件产品提供汽车研发、匹配、测试及实验的研发中心基地,上海技术中心拥有更加先进和丰富的验证设备、检测项目和试验流程,并已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本土化开发是其重要职能。电装(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吉田泰之表示:“上海技术中心未来将主要负责中国本土的技术开发,并针对中国的本地化需求,将日本本社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本地适应性改进。同时,上海技术中心还将参与全球技术开发项目,承担相应的责任。”

尽管623日才刚刚接替山田昇执掌中国业务,但不会影响村上幸彦带领电装在中国打开新局面的决心。“电装为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将导入更多创新技术,尤其在安全、环保方面,包括启停系统、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村上幸彦说。

 

加速本土化

为满足本地化开发,新技术中心配备了最新的检测和实验设备,包括综合实验楼、耐久实验室、环境风洞实验室和环境实验室。

事实上,早在2006年,电装就建立了上海技术中心。之后,为应对逐步扩大的中国市场,于2010年进行了迁移和扩充。此次,上海技术中心开业是电装强化中国本地化研发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把在日本本社已经开发出来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拿到中国市场,开发出更适合中国市场因地制宜的产品。第二,针对有一些全球性的项目,需要上海技术中心和海外相应的技术中心共同来对应。这是上海技术中心的定位。

作为上海技术中心负责人,吉田泰之表示,到2020年,将完全达到本地化开发能力,形成完整的项目运作流程。受当前政策和车辆需求影响,目前电装在中国更多集中在一些汽车厂商需求的常规性技术的供应。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电装必须把最先进的技术导入中国市场。“未来将十分关注低碳、节能两个方向。一方面要求电装在产品性能上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当然,还包括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吉田泰之表示。

在本土化推进过程中,电装的一般做法是随着主机厂就地建厂,采取就近原则。目前,生产制造的本土化率已达到70%。至于本土化要达到什么样一个极限,现在难以量化。

进一步提高现地化是提升本土化率的不二选择。这包括生产设备的现地化和原材料的现地化。这是电装提升本土化需要致力的方向。

 

布局新能源

多年顺应中国节能减排趋势并苦心经营后,电装终于在中国迎来春天。根据中国法规,20151月起要强制在全国实施实施柴油车国IV标准。掌握高压共轨技术的电装,早在2009年就已经在常州布局生产基地。

据负责事务统购的电装(中国)副总经理向井康表示,从今年6月起,柴油机共轨销量增长速度很快,面对国IV的实施,电装方面已经做好准备,在江苏常州,国IV柴油共轨系统,已经达到年产40万套的产能。

柴油共轨系统之外,电装也很早就开始了新能源技术储备,以满足中国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7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对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消费者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补贴。

从政策看,在目前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中,大额补贴基本都被电动车包揽,混合动力基本上没有优势。此前致力于混动研发,且已为丰田混合动力车型提供逆变器和驱动马达等部品的电装,如何能够进一步抓住中国市场?

在村上幸彦看来,电装没有专门致力于电动车技术的产品,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很多产品和技术是相通的,现在在混合动力车上的一些相应的马达、逆变器、电池等零部件开发,包括直流、交流变向器,还有混合动力的ECEU控制,以及电池监测的模块,包括电动压缩机等,将来都可以运用到纯电动车开发上。

 

做世界的电装

对于电装而言,更大的隐忧或将来自于政治的影响。

为了降低日系车波动带来的影响,早在6年前,电装即有意识地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体系外配套计划。为了巩固中国市场的业务,电装加强了面向日系以外欧美和自主品牌厂商的销售力度,并试图与更多的中国自主品牌厂商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市场规模之大与销售潜力毋庸置疑,目前已经达到两千万台的生产规模,据预测,到2020年会达到三千万台。基于此,电装中国2014年的销售计划为250亿人民币,比起2013年实际销售额大概提高了20%

 “目前,已经与中国自主汽车客户开展合作,未来会大力拓展,争取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客户满意的产品。”向井康介绍说,从北方的长春到南方的广州、重庆,电装都建立了相应的销售组织。

“你不能光做日系品牌,也不能只为丰田服务,你要做世界的品牌。基于这种精神,我们一直以丰田为重要的客户,同时也不断开发新的客户,为做好车贡献我们的技术力量。” 村上幸彦说。

根据电装株式会社制定的2018年中期战略规划,届时将把日系客户降低到50%,其他50%的客户来自非日系品牌,尽可能扩大中国、欧美、韩系客户的比例。

但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一方面欧美企业也讲究血统,关键零部件会向博世等欧洲企业采购。此外,自主品牌整体规模不大,对价格敏感,要得到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配套的定单,这对于电装而言,将面临降低成本的现实压力。

对于这一点,电装高层也很清楚。“以大众为例,现在正在进行转型计划,光降低成本是很难达到对方要求的。打进它的采购圈,很重要也有困难,要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电装品牌知名度,打开我们的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汽车人网:www.cnqcr.com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